战事如此紧张,以至于李志行和乔修远二人随时都在等待前线的最新消息。
10月24日,天还没亮,两人就已经坐在了电报室旁的作战室,等着随时应对郑玉琨发回的前线的情况。
忽然,刘绣娘神色紧张地走了进来,手里拿进来了一份电报,是欧兰彬从北京急电发到李志行的私人电台上的。
李志行接过电报一看,立刻脸色大变!随即递给了乔修远。乔修远看后,急急问道“此情报来自哪里?是否可靠?”
李志行脸色铁青地点点头,说“可靠!”,不过随后又向刘绣娘下令“向总统府发报确认!”
刘绣娘立刻前去发报确认。
但没人接。再发,还是没人接,于是就继续发报,等待回应。
乔修远就急忙说“我们是否立刻通知吴大帅?”
李志行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只怕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乔修远想了想点点头,随后又说“那我们立刻通知玉琨?”
李志行略一思索,说“暂不通知,发急电让玉琨报告位置!”
很快,玉琨回电:正在向赤峰行进,预计十一时左右到达赤峰。
乔修远急忙让参谋打开了一张大幅的军事地图,李志行和乔修远二人立刻紧张地研究了起来。
究竟是什么消息让二人如此紧张?
原来这份电报的内容是:
急报!今晨约7时许,冯玉祥部鹿钟麟旅一营人马控制北京机场,严禁任何飞机起飞!各主要路口皆有冯部士兵。传闻冯部已控制总统府及北京城各处要害!
冯玉祥控制了北京?这是兵变!是在前线战局最关键的时候要掏直系的老窝!难怪老冯一直迟缓不前,原来是早有反心!
冯玉祥北京兵变,李志行首先要考虑对直奉战局的影响。但几乎不用考虑,前线得到消息后一定会阵脚大乱!直系首领曹三爷在北京,政府中枢也在北京、很多直系将领的家人也在北京,北京若失,前线将士还能安心打仗?
而这消息旦夕之间就会传到前线!目前正处于直奉角力的关键时刻,直系大败只怕就在今日!
山海关直军若败,玉琨若再去偷袭奉天,根本就是羊入虎口!你想,奉军有铁路之便,10万得胜之师回援,玉琨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抵挡。
现在,必须马上为玉琨的部队寻找出路!
那么,玉琨的部队该往哪个方向去呢?
郑玉琨的部队如今已经进入热河腹地,山海关一线直军很快就会大败,而后奉军必然向北京挺进,玉琨若向南回师,正好一头扎在奉军堆里!所以,往南不用考虑。向东将进入东北,之前已经说过,不能去。
向北经克什克腾可以到达察哈尔的锡林浩特,但锡林浩特以北是以林塔拉沙漠,向西是浑善达克沙漠,不但不利于行军,而且大军补给可能出现问题。
赤峰向西,可进入察哈尔的正蓝旗,再往西约260公里,就达到了张库大道察哈尔段。到了这里,向南可以进入张家口,向北可以退入外蒙叨林,叨林有韩养浩的一个骑兵旅。向西可以退往绥远。
而且,山海关直军若败,最大的可能是退往北京方向,届时我方可抽调外蒙、绥远兵力,与退下来的直军一起合攻北京。
可见向西行进,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向西就是最佳出路。
计划一确定,李志行立刻电告郑玉琨情况,让其到赤峰后立刻折而向西,进入察哈尔向张库大道行进!
郑玉琨接到电报后倒吸了一口凉气!略一思考,就马上命令部队加速。同时建议志行调库伦韩其武、包头高双成向张家口靠拢,以实现下一阶段进攻北京的计划。
志行复电:已考虑,将向外蒙、绥远发布命令。
随即向外蒙、包头发电:
1、叨林韩养浩旅留一团兵力驻防叨林,余者即刻沿张库大道南下,接应自东而来的郑玉琨军队。
2、库伦韩其武的西北边防军第2师,留一个团驻守库伦,其余人马沿张库大道南下,与郑玉琨部队汇合。
3、包头高双成旅,立刻收拢部队(高旅大部分正在甘肃边境扫毒),留一个团驻防包头,其余沿铁路线向东开往张家口。
4、以上各部即刻起,由郑玉琨统一指挥。
5、苏日格外蒙骑兵旅,留一个团驻防恰克图,余部进入库伦。库伦防务由苏日格负责。
如此,李志行将在张家口附近聚集4万多人的强大兵力!
随即,将布置电告郑玉琨。
其间,乔修远让厉如燕立刻报告位置!
厉如燕随即报告:已抵达太原机场,正在加油。乔修远命令:不要停留,就近飞往榆林!
厉如燕随即停止加油,飞往榆林。
乔修远通知秦国镛、严重立刻赶到西安参加军事会议。
李志行想了想,又电告胡景翼,说据报冯玉祥已经在北京发动兵变,请胡千万留意!
胡接收后没有回电。
然后,李志行想到了曹三爷。他对乔修远说“瑶圃,你说三爷的人身安全不会有问题吧?”
乔修远想了想说道“应该不会,冯玉祥与三爷没有私仇,三爷反而曾有恩于他,我看他不会动三爷。”
李志行点点头,又安排北京的谍报系统打探曹锟的情况。
自始至终,李志行都没有通知吴佩孚。
因为他觉得,前线的将士晚一分钟知道,就仍可以保持士气,直军在山海关一线还有10万大军,说不定还能出现奇迹!
其实,在10月24日凌晨2时,也就是冯玉祥控制北京城的第一时间,张作霖就得到冯玉祥政变成功的确切消息,即令将消息马上传播,并命令奉军立刻全面出击,希望一鼓作气,击溃直军。
奉军在阵地上散发传单,但直军并不相信,认为这又是张作霖的花招,所以仍奋力抵抗。
直至24日下午1点,吴佩孚才得到冯玉祥兵变的消息,却是冯玉祥的主和通电,通电还中提了5条建国大纲!
至此,大家才搞明白冯玉祥原来搞的不是兵变,而是政变!这个老冯对国家方针有自己的想法!
但吴尚不相信!他觉得这时候冯玉祥应该在热河,怎么会从北京发来电报?于是让人向冯玉祥发电询问此事。
结果,冯玉祥回电,说自民国六年以来,大战不断,国计民生日益艰难,考虑到这些,他不忍再战,所以领衔通电主和。事先未及与吴相商,十分抱歉云云。
吴这才相信冯玉祥真的反了!
随即北京政府以大总统曹锟的名义发布命令,要求直奉停战,免去吴佩孚本兼各职,另任命吴为青海屯垦使。
当然,曹三爷此时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这是被逼的。
吴佩孚十分震怒!随即在秦皇岛车站的司令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与会将领有张福来、彭寿莘、靳云鄂、张席珍等。
会上,吴佩孚决定由张福来在前线代行总司令职权,对奉采取守势。另派第23师及第12混成旅去防守昌黎以北的界岭口,防止奉军偷袭。而他自己,则要亲自第3师及曹瑛第26师一部,经天津去讨伐冯玉祥!
此言一出,众将大惊失色!吴大帅竟然要带不足万人的军队去讨伐冯玉祥!这打得赢吗?更何况,如今前线有各省十几万人马,全仗吴大帅坐镇!吴大帅一走,还不立马乱套!
大家苦苦相劝,彭寿莘的参谋长李藻麟说“大帅,在此危急关头,您千万不可离开部队!我们应该集中兵力将当前的敌人击溃,然后再挥师南下,以天津为根据地,召集各省援军,以解决北京问题。”
但吴大帅对冯玉祥已经愤恨到了极点!怒不可遏!他掏出手枪放在桌子上大吼道“你们若不同意,我就自杀!”
这下没人敢不听,大家只好恭恭敬敬地表示服从命令。
吴佩孚随即让给胡景翼发电,擢升胡为第3军司令,令胡率领所部讨伐冯玉祥。
又电令萧耀南、齐燮元、孙传芳、李济臣等迅速派出援军北上,配合讨冯,其中也包括李志行。
李志行随即复电:将令郑玉琨在张家口以北集结兵力。
吴即带领队伍南下。
很快,直军其他将领就知道了冯玉祥兵变的消息,大家担心后路被抄,军心随即动摇,直军战斗力锐减。
奉军迅速发动攻击,将龙王庙的直军第23师包围,并宣扬说冯玉祥、王承斌已经占了北京、天津等地。直军见大势已去,遂有约5000多人人投降,余部被消灭。
10月25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联合通电主和,并邀请国内贤达共商国事,同时也邀请了段祺瑞出山。他们的想法是,请孙中山主政,请祺瑞主军。孙、段入京前,由教育部部长黄郛组织摄政内阁,行驶大总统权力。
并宣布成立国民军,第一军军长冯玉祥、第二军军长胡景翼、第三军军长孙岳。
原来胡景翼也参加了此事!
是的,而且胡景翼简直就是“幕后黑手”!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讲。
同日,直系将领王怀庆、彭寿莘、张福来等36位将领通电效忠吴佩孚。李志行、乔修远、郑玉琨也位列其中。
李志行的通电中同时指出:大总统乃仁厚长者,政见不同,尚可争辩,但若危及大总统及其家人人身者,三军愤怒!
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冯部控制北京后当天,就将他们恨之入骨的李彦青抓了起来拷打!李彦青大家都知道是个奸佞小人,李志行未及援手也就罢了,但一定要警告这些人不能动曹三爷!
在此期间,南下的奉军李景林和张宗昌又有收获。
李景林占领了昌黎以北的抬头关,这里是进攻昌黎要地界岭关的前哨。这个呢,其实是防守此处的胡景翼在放水。
而张宗昌则占领了位于迁安的长城冷口关,这里是进入华北平原的要隘!
话说张大诗人这一仗打得漂亮!
此处本属董政国防守,他在冷口修了纵深长达七、八公里的工事,与长城练成一体,一看就不好攻打。
张宗昌便动了心眼。他一面命人在冷口正面大张旗鼓地修工事,做出一副要强攻的架势,一面暗地里派程国瑞带了两个营偷偷从冷口以西越过长城,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冷口关身后。
直军阵脚大乱,放弃阵地逃走,被张宗昌轻易夺去了冷口关。
10月26日,吴赶到天津,自任东路天津杨村方面总指挥。另任李济臣为西路保定方面总指挥。
同日,张宗昌击破董政国指挥的第9、第20师,攻占河北迁安县。28日,张攻入直军后方大本营滦州,然后继续南下,切断了铁路线,完成了对山海关直军的战略包围。
原本防守此线的,正是胡景翼的部队及冯玉祥的张之江旅等,不用说,这些部队都在放水,甚至在帮助奉军。
10月30日,张作霖下达总攻击令,奉军全线出击。
与此对应的是直军士气低迷,山海关一线全部被奉军突破,直军败退秦皇岛。
奉军乘胜追击,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秦皇岛全城。因日本人不允许直军使用秦皇岛港口,直军第2、第9、第14、第15、第24、第26各师被迫退到秦皇岛海边栈桥,乌泱泱的一大片挤在海边等着坐军舰逃走。
吴佩孚紧急调军舰运送败军,但这里并非港口,登舰条件很差,溃兵人数众多,争相登舰,秩序十分混乱,军舰只来得及运走了约2000多人,余者数万败兵被奉军缴械。张福来、彭寿莘等随军舰逃走。
至此,山海关、秦皇岛一线完全失败。
直系在直奉战场投入军队众多,约12个师又若干个旅,总人数约高达20万。除了在海边被俘的几万直军,本来尚有不少军队,但这些军队也处于包围圈中。由于失去了统一指挥,大家各自奔逃,最后基本都被缴械。
经此一战,吴大帅和曹三爷的家底基本丢了个精光!连带几个直系的地方督军也损失巨大,堪称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