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在长平惨败后,元气大伤,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已经无力抗击。
为了保住赵国的疆土,赵孝成王只好派人四处求救。
平原君赵胜对赵王说:“魏国与我们有姻亲关系,而且素来与我们友好,向他们求救,肯定能答应。”
“楚国地势辽阔,离我们远,必须以合纵之计来劝说他们,才会出兵。”
“事关重大,只有我亲自去才行。”
于是,他辞别赵王,准备前往楚国。
平原君打算带20名文武双全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
他手下有3000个门客,可是真要找文武双全的人,却并不容易。
挑来挑去,只挑中了19人。
平原君感慨地说:“我养这些门客数十年,想再找出一个文武全才却这么难吗?”
正当平原君为最后一个人选着急的时候,有个门客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呢?”
平原君惊讶地问:“您叫什么名字?来我门下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里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我听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端很快就会显露出来。”
“可是您来到这里三年了,我却没有听说过您,可见您在文武方面一无所长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处在囊中,要是您早点让我处于囊中,我早就脱颖而出了,岂止是显露个尖端呢?”
平原君对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很赏识,决定带他一同前往楚国。
平原君带着20位门客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19个门客则都在台阶下等待。
从早晨开始谈话,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平原君说:“秦国虽强,分散制横六国则不足;六国虽弱,合力制秦则有余。”
“如果我们各自只顾着自己,不思救助,总有一天会被秦国一个个吞并。”
楚王反驳说:“秦国刚一出兵就打下了韩国的野王、上党,长平一战就灭了赵国40多万兵马,可谓兵强将勇。”
“我们楚国地处偏远,即使前去救援,能起到作用吗?”
平原君继续说:“长平之败,属于赵王用人不当,现在秦军20万大军围困邯郸长达一年有余,赵国却毫发未损,如果有救兵里外合击,定能战胜秦国。”
楚王又找出借口说:“秦国刚与我们结好,我们现在去救援赵国,不就等于替赵国承受压力吗?”
平原君直言不讳地说:“秦国与楚国结好,是为了腾出手来专门对付韩、魏、赵,这三国一旦完蛋,楚国能单独存在吗?”
平原君与楚王在殿上争论不下,急坏了台阶下的门客们。
毛遂等得实在不耐烦,便手按宝剑,跨上台阶。
然后冲着楚王高声嚷道:“平原君讲了合纵的利害,你们合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了。”
“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小子是谁呀?”
平原君无奈地说:“唉!这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只是个门客,更加生气地斥责道:“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不到你来多嘴,还不赶紧滚下去!”
毛遂却按着宝剑,走上前一步说:“合纵是天下大事,任何人都可以议论,我家主人在那里,用不着你来教训我!”
楚王见他腰间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口吻对他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说看!”
毛遂镇定地说:“楚国有5000多里土地,100万兵士,原本是个称霸的大国。”
“没有想到秦国一兴起,楚国连连败北,甚至连堂堂的国君也成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辱。”
“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着几万人马,一战就夺取了楚都郢都,逼得大王迁都。”
“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都替你们羞愧,想不到大王把这些耻辱忘得一干二净。”
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不单是为我们自己!”
“毛遂的一番话,就像一把锥子,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里。”
楚王不由得脸红了,连忙说道:“说的对,说的对!”
毛遂顺势追问道:“那么合纵之事就这么定了吗?”
楚王说:“我意已决。”
毛遂立刻转头,叫楚王的侍从拿来歃血订盟的用具。
然后,他亲自捧着铜盘,跪在楚王的面前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
楚、赵结盟之后,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率领8万大军,奔赴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平原君回国后,非常赞赏毛遂的口才,说道: “毛先生的口才能力,比起大军的力量更加强大!”
“如果不是先生自告奋勇,我恐怕不仅会失去先生的才华,还会失去天下的杰出人才啊!”
由于毛遂立下了巨大功劳,赵王便将他尊为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