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中后期,只有赵国还能够与秦国匹敌,成为秦国的强大敌人。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觊觎赵国拥有的稀世珍宝和氏璧,便给赵惠文王发了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
赵惠文王觉得这很棘手,因为秦国一向横行霸道,不讲信用。
如果把玉璧送去,秦国肯定不会给赵国城池;如果不送去,又怕得罪秦国,引来战祸。
宦官头领缪贤了解国君的心思,就对他说:“臣有一位才能出众的门客,名叫蔺相如,为人勇敢聪明,擅长谋略,您不妨派他去解决这个问题。”
赵惠文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召见了蔺相如,对他说:“秦王提出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咱们的和氏璧,你认为我们应该答应他吗?”
蔺相如说:“秦国实力比赵国强大,我们不能不答应。”
“如果赵国拒绝用和氏璧换城,那就是我们有负于秦国。”
“若是我们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有负于赵国。”
“我愿意去秦国送璧,除非秦国把十五座城交到赵国手中,否则我是不会给他们玉璧。”
于是,赵惠文王派他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秦昭襄王与众大臣高兴地接见了他。
蔺相如呈上和氏璧,秦王接过仔细欣赏,然后让大臣和宫女们也看一看,却没有提及换璧的事情。
蔺相如早已预料到秦王会这样子,冷静地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美丽,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隐藏的瑕疵很难被发现。”
“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看吧!”
秦王便将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没想到蔺相如拿着玉璧,迅速走到柱子旁边,愤怒地说:“大王想用城池换取和氏璧,我奉赵王之命将璧送来。”
“但现在大王完全没有拿出十五座城的意思。”
“此刻我手捧玉璧,如果大王坚持逼迫,我就与这珍宝同归于尽!”
说着,他做出要将璧砸向柱子的动作。
秦昭襄王急了,忙命人拿来秦国地图,指着上面说:“这些就是我准备送给赵国的城池。”
“我秦国堂堂大国,岂会如此不讲信用?”
蔺相如心里明白,这只是秦王的伎俩而已,便说道:“赵王在送璧之前,曾斋戒五天。”
“他这样做是出于对秦国的尊敬。”
“大王接受这颗璧也应该有同样的礼节,斋戒五天,并且举行受璧大典,然后我再将璧献给您。”
秦王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让他先住下来。
当天晚上,蔺相如让一名随从带着玉璧悄悄溜回赵国。
秦昭襄王斋戒了五天后,召集群臣准备举行受璧大典,谁知蔺相如却是空手而来。
他向秦王说道:“众所周知,贵国从穆公到现在,二十多代的君主都是不讲信用之人。”
“我担心如果将和氏璧给了您,却收不到那十五座城池,那样有负于赵王,所以我命人将玉璧送回了赵国。”
“如果大王真心诚意,先将那十五座城交给赵国,然后再命人去赵国取璧,赵国岂敢不给?”
“如果我欺骗了大王,罪不可赦。”
“大王完全可以杀了我,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为了和氏璧杀害赵国的使臣,这样大王的名声将会广为传扬。”
秦昭襄王虽然非常生气,但毕竟怕杀了蔺相如,传出去声名不好,就放他回国了。
他本来就没有打算真的用城池换玉璧,因此就没有再提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