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的门客越来越多,他将这些人分为三个等级。
上等门客享受最好的待遇,可以乘坐马车出门。
中等门客次之,但是吃饭有鱼有肉。
下等门客的待遇最低,只能吃些简单的粗茶淡饭。
有一天,一个名叫冯谖的老头,前来投靠孟尝君。
他穿着破烂的衣服,腰间系着一把没有剑鞘的宝剑。
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本领呢?”
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本领,可以混口饭吃吗?”
孟尝君点点头,把他安排在下等门客的厢房。
过了几天,冯谖靠着柱子,弹着他的长剑唱到:“长剑啊,咱们回家吧,这里没有鱼吃呀!”
孟尝君听了,觉得这位老者与众不同,于是提高了他的待遇,按照中等门客的标准对待。
又过了几天,冯谖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长剑,咱们回家吧,这里出门没有马车啊!”
孟尝君知道冯谖对待遇还是不满意,于是对负责管事的人说:“给他配上马车,按照上等门客的标准对待。”
孟尝君心想,这次冯谖应该满意了。
又过了五天,他问管事的冯谖是否还有其他意见。
管事的回答说:“冯谖又开始弹剑唱歌了,说自己没有钱养家糊口。”
孟尝君派人打探后得知,冯谖家里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便派人给他的母亲送去一些钱财和物品。
这一回,冯谖再也不弹剑唱歌了,他成为了孟尝君府上待遇最好的门客。
冯谖成为孟尝君最高等级的门客后,被派去封地薛城收债。
临走之前,冯谖问他是否需要买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回答说:“您看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您就买点什么。”
冯谖到达薛城后,召集了那些欠债的百姓,让他们拿出债券一一核对。
许多贫穷的百姓无法还清债务,冯谖决定只让那些富户还钱,而那些无法偿还的穷人的债务全部免除,并当众焚毁了他们的债券。
冯谖回府后,向孟尝君讲述了收债的情况。
孟尝君听了非常生气,说:“你烧掉了债券,我的门客拿什么来养呢?”
冯谖回答说:“我临走的时候,问您要买什么,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
我看家里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是百姓对您的情义,所以我把“义”给您买回来了。”
孟尝君听了,不以为然。
后来,孟尝君的名望越来越大,秦国不愿意齐王重用他,就派人到齐国散布流言,说:“你们瞧瞧,孟尝君这小子在收买人心,想当齐王。”
齐王听信了谣言,罢免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
孟尝君的门客听说这件事,纷纷离开了他,只有冯谖仍然跟随在他身边。
冯谖驾车载着孟尝君来到薛城,那些曾经受过孟尝君恩惠的百姓扶老携幼,出城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样的场景,感动地说:“你曾经为我买的义,我今天终于看到了。”
孟尝君在薛城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他对冯谖非常感激。
冯谖说:“狡猾的兔子要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亡的威胁。”
“您现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为您挖两个洞吧。”
冯谖到达魏国,对魏王说:“孟尝君是位有德行和才能的人,齐王却把他放逐到封地。”
“哪个诸侯先得到他,就能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富强。”
魏王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便留出了相国的职位,派使者带着黄金和马车去聘请孟尝君。
可是,魏国的使者去了三次,孟尝君都坚决拒绝前往。
齐王得知这一消息后,担心孟尝君得到魏国的重用,于是立刻派人带着黄金和道歉信来到薛城。
齐王在信中向孟尝君道歉,说:“我听信了那些阿谀奉承之言,得罪了您,希望您看在先王的面子上,回到国都,管理全国百姓。”
在冯谖的建议下,孟尝君上书齐王,请求将先王传下来的祭祀礼器赐予他。
孟尝君在薛城建立了宗庙,然后回到了国都。
冯谖说:“您现在有三个洞了,可以高枕无忧了。”
就在这时,曾经离开的门客们又回来了。
孟尝君本打算不再接纳他们,但冯谖劝他不要小气,继续以之前的待遇对待他们。
孟尝君得到了门客们的支持,在齐国做了多年的相国,再没有遭遇任何灾祸,这都是冯谖为他经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