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带啥动物上去
书名:陪着哈雷去远航 作者:南洋咖啡 本章字数:2377字 发布时间:2023-05-06

“带啥动物上去呢?”吴仪涵发出灵魂一问,“宠物狗吗?”

“带宠物狗登上哈雷彗星?”周文清反问道,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

“是啊,”吴仪涵理直气壮地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适合让它陪伴宇航员了。”

“可是,那是哈雷彗星啊!”周文清目瞪口呆,明显受到了刺激,“把狗带上去活得了吗?”

“肯定活不了。”阮元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目前,能够在太空中存活下来的只有水熊、线虫、蟑螂、蜘蛛、田鼠、壁虎。人类多次向太空发射了狗和猫进行实验,都以失败告终。在这些动物中,水熊、线虫和蟑螂是活得最好的动物。”

“那就带上水熊或者线虫吧。”周文清说。

“水熊、线虫?”吴仪涵感到不可思议,“肉眼都看不到,带上去干嘛?”

“做试验啊。”周文清说。

“就上去几天,哪有时间做试验。”吴仪涵说,“我觉得要带,至少得带蟑螂这样大点的动物上去吧。”

“蟑螂不错。”阮元明表示认同,“在人类肉眼看得见的动物里,蟑螂和田鼠的生命力最顽强,而且蟑螂比田鼠适应太空环境好得多。”

“那就带上几十只蟑螂。”秦帆一锤定音,“至少蟑螂比田鼠对人类的破坏性小。”

至此,“八点钟会战”取得了重大胜利。会议一致决定除送一个人——极有可能是秦帆登上哈雷彗星外,还一同送上向日葵、土豆和蟑螂这三样生命体。

由于这些都有现成的东西,大家并不需要像之前那样加班加点准备。随着秦帆的提问,会议进入了另一个讨论议题。

“秦所,你的意思是我们要不要把卫星数据提供给宇宙动力公司吗?”吴仪涵向秦帆确认自己是否听错了。

秦帆点了点头。

“宇宙动力公司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从这点来说,我们不应该把卫星数据提供给他们。”阮元明分析说,“但是,如果我们不给他们提供数据,他们弄错了慧核的物质构成,免不了会出重大事故,造成机毁人亡结局。”

“他们真的没有发射卫星吗?”周文清不解地说,“这也太自信了吧,用几十年前的数据。”

“海南基地一直都没有发现他们的卫星,”秦帆说,“而且也没有见到他们发射探测卫星的报道。”

“这未免太不重视宇航员的生命了。”阮元明说。

“会不会他们早知道慧核的物质构成,几十年前对外散播的是假消息。”吴仪涵大胆猜测说。

周文清附和说:“这不是不可能,之前他们向全世界提供的月壤就有问题。”

秦帆倒不认同,“几十年前的技术落后很多,要精准获取慧核物质成分有很大的难度,他们很可能只是从观察数据推测出来结果,并没有获得样本进行充分分析。”

“果真这样,那确实很危险。”吴仪涵担忧说,“在错误的数据上设计的登陆舱肯定会出大问题。”

“问题是,即便我们提供给他们数据,他们会相信吗?”周文清发出灵魂的疑问,“还有是免费提供,还是收费?”

“我们的探测卫星刚刚才发射上去,他们不是不知道。”阮元明说,“数据肯定是最新的可靠,他们不会不相信吧?”

“这难说,他们觉得两家公司是竞争关系,”周文清说,“我们故意误导他们也不是不可能。”

“那倒是,”吴仪涵说,“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模式。”

“那就看着他们出事故吗?”秦帆说,“听说很有可能让一名中国人坐他们的星舰登陆。”

“就是那个中华区冠军吗?好阳光的女孩。”吴仪涵感到可惜。

“不管是谁登陆,我想我们都不能见死不救。”秦帆说。

“这个事情可能不是我们说了算,秦所。”阮元明提醒说,“董事会或者王总得同意才行。”

“这个事我会向王总请示的。”秦帆点点头,“我想如果有可能,还是向他们提供我们最新获得的数据。”

大家都认同秦帆的说法。

秦帆接着说:“我明天去海南一趟,跟辉曾会面准备发射的事。也详细了解一下美国的卫星情况,再综合考虑考虑。”

段辉曾在两天前已经前往文昌发射基地对接火箭发射事宜,初步计划于7月26日晚上在文昌发射基地发射升空。

海南文昌骄阳似火,地表温度高达39.5℃,路上的沥青柏油似乎已经处于熔融状,踩上去黏糊糊的。抑尘喷雾车在路上慢悠悠地行进,洒出一层薄薄的水雾,却无济于事。

段辉曾到高铁站来接秦帆,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天气热死人了!”

“全球气温上升,哪里都热,但这里是又热又闷,就像蒸笼一样,在外面站一分钟全身衣服都湿透了,让人真是不习惯。”段辉曾带着无奈的语气说。

秦帆明显感受到了一股热浪,呵呵笑说:“海边就是这样,又热又闷也不是一无是处,就当做了一次桑拿,还不用付钱。”

“基地那边的热浪带着咸味。”段辉曾跟着呵呵笑说,“那算是做了一个海水桑拿。”

两人边开玩笑边躲进车里。

段辉曾把车里的空调调到了最低18℃,冷风从吹风口“呼啸”而出。他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真凉快。”

“你一个东北人,果然怕热。”秦帆笑说。

“东北的夏天也热,但干燥清爽,不潮湿。”段辉曾说,“就是不习惯这种潮湿,全身黏糊糊的,不舒服。”

秦帆点点头,问道:“怎么样?火箭准备得怎么样?”

吹着冷风,段辉曾感到身上舒服多了,“很顺利,都按计划在进行,马上就可以组装完成。”

秦帆说:“卫星的数据怎么样?分析过了吗?”

“卫星的数据全面分析了一遍,重要参数都没有发现问题,只有个别数据需要纠正微调,但不影响整体设计。”段辉曾说。

“那就好,”秦帆放心说,“我就担心这边提供的数据有出入,这些数据跟当年公布的数据差别挺大的。”

“是啊,我也感到奇怪。”段辉曾说,“当年乔托号到底有没有靠近哈雷彗星?”

段辉曾所说的乔托号是指欧洲空间局所发射的一艘太空船,命名为乔托号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画家乔托·迪·邦多纳,因为他曾在1301年观测过哈雷彗星,并视为伯利恒之星。

据公开报说,乔托号于1986年3月13日成功以五百九十六里的距离通过哈雷彗星的核心。

当时,一共有六颗卫星对哈雷彗星进行联合探测,包括美国的国际彗星探险者号、欧洲的乔托号、苏联的维加一号及维加二号、日本的彗星号及先锋号,整个卫星组合被称为哈雷舰队。

在整个计划中,日本的两颗卫星与美国在1978年发射升空的国际彗星探险者号从远距离对彗星进行观测。苏联的织女一号及织女二号负责定位彗核的位置,并传回相关数据,让乔托号可以近距离的观测彗核。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陪着哈雷去远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