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妻子李令月的生日。
在一家人吃完饭回家的路上,李令月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秦帆,和你结婚这么多年了,你都没有送过我钻戒。”
“钻戒?”秦帆说,“求婚的时候不是送了一枚吗?”
“那个啊,只是戒指,没有带钻的。”李令月感到愕然,但马上就释然了。秦帆的记忆力不好,确切地说只是记不住日常琐事,对工作倒是记得十分牢。她已经把这当成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再放在心上。
“哦,只是戒指,没有带钻的。”秦帆开玩笑说,“那我再买一颗钻石粘上去,不就可以了?”
“买一颗钻石粘上去?”李令月哭笑不得,“亏你想得出来。”
“我可没有骗你。”秦帆一本正经地说,“下次陪你去挑一颗最大的钻石。”
“你知道全世界最大的钻石有多大吗?”李令月问道。
虽然秦帆工作时一丝不苟,但闲暇时还是很风趣,李令月经常取笑他一本正经说瞎话。
“有多大?十斤?还是二十斤?”秦帆当然对这个一无所知。
他的问话引得李令月咯咯直笑,“十斤?二十斤?你以为是秤砣啊?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钻石叫库里南钻石,1905年发现于南非,总重量达到三千一百克拉,也就相当于一斤多。”
“你怎么对这个记得这么牢?”秦帆一脸迷惑和惊叹说。
“我不是突然对钻戒感兴趣吗?”李令月解释说,“所以就看了很多相关知识。”
“你的涉猎面还真广。”秦帆呵呵笑说。
“那当然,你可没说错,”李令月说,“你真的可以买一颗钻石粘在我的戒指上,那就成了钻戒了,这样省了买戒指的钱。”
“钻石粘在戒指上吗?”秦帆说,“恐怕风一吹就掉下来了。”
“我跟你说,你可别不信。”李令月一脸笑容灿烂,“有一种胶水就是专门用来粘钻石的,叫钻石胶,也叫红胶。你孤陋寡闻,没听说过吧?”
“真没听说过,还有这么神奇的胶水?”秦帆半信半疑。
“你大可现在就上网查一查。”李令月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温度适合,粘上以后,不管怎么甩都甩不掉。你要不买一瓶来试试?当然,你得先买一颗最大的钻石回来再说。”
秦帆突然意识到他可能找到了固定登陆舱的办法,整个脑袋完全出了神,任由李令月自说自笑,丝毫没有回应。他马上登上千度搜索,输入了“红胶”两个字。
网页里跳出了“红胶-千度千科”的介绍:
红胶是一种聚烯化合物,与锡膏不同的是其受热后便固化,其凝固点温度为45℃,这时,红胶开始由膏状体直接变成固体,在温度下降到-45℃以下开始熔化。这与绝大部分的胶不同,普通的胶往往在低温下固化,随着温度升高而溶化。
哈雷彗星的表面比煤灰还黑,这让它可以大量吸收太阳的辐射而使温度高达30~100℃。红胶的凝固温度恰好位于哈雷彗星的温度范围。
如果在登陆舱四周安装四只着陆脚,在着陆脚里注入冷藏的红胶,当登陆舱降落在哈雷彗星表面后,通过机械压力将冷藏的红胶从着陆脚底部挤出,随着外部温度的上升,红胶将把着陆脚牢牢固定在哈雷彗星表面上。
秦帆兴奋地说:“真的还有这种胶水啊。”简直像一个幼儿园小朋友获得一朵小红花奖励一样兴奋。
李令月一脸惊愕地看着他,“你不会真的想买一颗钻石和一瓶红胶吧?”
“不是的,”秦帆摇头解释说,“我解决了所里的一个难题。”
“难怪你突然这么兴奋?”李令月嘟着嘴说,“跟你说钻戒的事,你脑袋里竟然想的是所里的难题。”
秦帆笑着说:“要是红胶真的可以用在登陆舱上,我改天就给你买一枚钻戒去。”
李令月好奇地说:“红胶怎么跟登陆舱扯上关系了?”
秦帆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他的想法。
李令月又气愤又好笑,“亏你想得出来。不管成不成功,我都要收点子费,这个主意可是我启发你的。”
“好,好。”秦帆乐呵呵地说,“我这个周末就陪你去买。”
李令月“破涕为笑”。
在回家的路上,秦帆偷偷在网上下单了十二瓶红胶,要求明天一早就送往勘探所。当他拎着十二瓶红胶摆放在“八点钟会战”的会议桌上时,大家就像围着一个外星人评头论足。
“秦所,这个干啥用的?不会是早餐吧?”
“我说是火腿肠,你们相信吗?”秦帆靠在椅子上开玩笑说,看起来比前几天轻松得多。
“有点像,就是红了点,红得让人不敢下口啊!”周文清拿着一瓶红胶端详说,“看介绍,这是一种聚烯化合物啊,打算做啥用呢?”
段辉曾念出了“红胶”两个字,说道:“这种红胶,好像是用来黏钻石的。”
“谁的钻石戒指坏了吗?”吴仪涵冲着大家笑说。
……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玩笑话后,“八点钟会战”正式开始。
会场恢复了严肃认真。秦帆举起了其中一瓶红胶,“我手里拿的这个东西,大家刚刚都看过了,叫红胶。它是一种聚烯化合物,可以牢牢黏住钻石这样特殊的东西。”
他清了清喉咙,继续说:“我查了一下,这种红胶的凝固点是45℃,正好处在哈雷彗星表面温度范围内。”
“你打算用这种红胶黏住登陆舱吗?”阮元明疑惑地看着秦帆。
“我正是这个意思。”秦帆点头说,“哈雷彗星的慧核是钻石而不是冰块,几乎找不到一种工具,可以在降落时迅速扎入钻石内部固定下来。”
“所以你就想到用红胶黏住登陆舱。”阮元明依旧一脸疑惑,“但胶水这种东西,能有多大黏力黏得住那么大的登陆舱呢?”
“这就需要我们抓紧做实验。”秦帆说,“我看了这个红胶的性能,感觉应该可以。要是达不到要求,我们可以送去高新材料研究所改进优化一下,也没有问题。”
“这个点子真棒,还是秦所想法多。”吴仪涵毫不吝啬地夸赞说,“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就是没有任何头绪。现在思路有了,剩下的就不难了”
最终,会议决定成立两个攻关小组,由吴仪涵牵头一个攻关小组负责测试及改进红胶的黏性,由段辉曾牵头另一个攻关小组设计登陆舱的着陆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