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摘下白帽,露出欣然的笑容,“一切顺利,没有出现排斥现象,再过十个小时观察没问题,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
“还要在重症室留观十个小时吗?”秦帆反问道。
“是的,”医生说,“不用担心,这就像注射疫苗一样,有必要花点时间留观,我们会对他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那辛苦了!”秦帆说。
“我们现在可以进去看看他吗?”吴仪涵在一旁问道。
“他现在还处于麻醉状态。”医生说,“而且这段时间是我们观察的关键时间,身上都是各种监测仪器。你们明天上午再来看望他吧。”
“好吧。”吴仪涵有点不情愿地说。
“嗯,辛苦医生了。”秦帆说,“那我们先回去了。”
苏家桥的手术确认顺利,秦帆终于松了一口气,马上想到的是返回勘探所安排排查故障。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十七时了。秦帆和吴仪涵返回勘探所,车间的血迹已经被擦除干净,磕坏的勘探机器人依然留在现场。
大家都心急如焚地等待秦帆回来。
“苏工手术很顺利,没有大碍。”秦帆见面的第一句话,让大家悬着的心落了下来,紧接着说道,“我们马上开会找出原因,研究对策。”
秦帆对下一步工作做了部署:一是阮元明组长牵头调查事故原因,以最快的速度彻底排除问题;二是段辉曾组长、周文清组长负责修复损坏的天体巡视勘探器;三是吴仪涵组长负责修复损坏的勘探机器人。
大家立即分头展开工作。
这其中最难的是找出事故原因,秦帆加入阮元明的事故调查组,和阮元明一同到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整个组的人手做了分工,分工明确,指定到人。有人专门负责操作室的控制软件检测,有人专门负责检测机械臂,有人专门负责检测天体巡视勘探器,有人专门负责检测勘探机器人。
晚上十时,软件检测未发现任何bug。
晚上十一时,机械臂检查得出结论:包括测绘设备在内的机械臂所有零部件都运作正常。
晚上十二时,天体巡视勘探器除了被掉落的机器人砸出一个小小的坑外,没有发现其他任何问题。
让秦帆欣慰的是,这样猛烈的撞击并没有让天体巡视勘探器的设计结构出现变形,已经装入勘探器的机器人完好无损。这一点说明天体巡视勘探器的设计是成功的。
与此同时,对勘探机器人的检测也未发现任何异常。至此,所有的检测均已结束,却没有找出答案。
大家围坐在会议室内,完全忘记了已经是凌晨一点。
秦帆开门见山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很不正常。大家有什么看法,都讲讲。”
负责软件检测的赵工说:“软件的控制编码确实没有问题,事故发生后也进行了常规操作,顺利把苏工从勘探器里抱了出来。我觉得软件的原因可以完全排除。”
负责机械臂检测的拓工说:“机械臂的机械部件未检测出异常,同样在事故后可以正常使用,相信不是机械的问题。但机械臂上的扫描测控系统是否正常,会不会是因为测控出问题导致报错,还需要进一步排查。”
负责天体巡视勘探器检测的黄工说:“天体巡视勘探器的结构非常稳定,这和我们设计的初衷是一致的。事故发生时系统报告勘探器凹槽和机器人不匹配,所以我们重点检测了凹槽的每一个细节。凹槽内一共有两处细微的划痕,其他地方未见异常,相信两处划痕是机器人掉落时所致,但划痕是否确实是机器人造成,划痕底下是否还有被覆盖的划痕,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负责勘探机器人检测的王工说:“勘探机器人磕损的程度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在太空勘探中完全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但必须马上进行修复,如果不能修复的话,得加紧赶制一个全新的。至于是否是勘探机器人引发事故,这个问题十分复杂,因为勘探机器人有多处受力的痕迹,很难判定是撞击造成,还是原来就有。我想当务之急是全面评估机器人是否有修复的必要,而不是从机器人身上找出事故的原因,这可能会影响整个工期。”
听了大家的意见,秦帆问道:“大家觉得最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天体巡视勘探器的凹槽内可能有肉眼难以发现的划痕或沙眼。
“如果是这样,苏工在对槽体进行荧光检测时为什么不能发现?”秦帆反问道。
“会不会是荧光检测剂有问题?”黄工做了一个大胆假设,“槽体检测出有两处划痕,虽然与机器人的着力点相符,但不能完全排除就是这么巧合,划痕掩盖了沙眼。”
“继续分析划痕的情况需要多久?”秦帆问道。
“这个不好说,如果沙眼与划痕有明显的错位,半天就可以分析出来。”黄工回答说,“如果沙眼太小,又刚好在划痕内,也可以分析出来,但难度很大,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
王工附和说:“天体巡视勘探器的槽体都是完美的表面,与机器人无缝相嵌。沙眼在这种完美物体的制造中并不少见,而且一般都很小,甚至有的是纳米级、微米级,要在短时间内精准分析出结果,挑战确实很大。”
“大家的意思是不继续排除原因,而是重新做一套槽体和机器人来得更快、更简便吗?”秦帆问道。
“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我想还是应该查出真正原因。”拓工说,“万一存在其他的原因,会给整个太空活动埋下隐患。太空活动,绝不能抱着任何侥幸,这是教课书上说的。”
“其他人的意见呢?”秦帆看了一圈在场的人。
“我想还是得继续排除原因。”赵工说,“不能带着隐患上天,这对宇航员不负责任。”
秦帆看向组长阮元明,“你呢,元明?”
“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了。”阮元明说,“接下来,我们需要修复或者重新制作新的槽体和机器人,槽体和机器人组装完成后,还得跟登陆舱进行对接。对接没问题的话,还有火箭系统调试,登陆舱与火箭系统的搭载。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多次反复测试。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我想是不是原因排查和新建组件可以同步进行?”
秦帆沉思了一会,“这样吧,今晚大家先回家好好睡一觉,明天、后天继续全力排查。如果还是不能发现问题,黄工继续重点排除槽体的问题,其他人转入新槽体和机器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