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孟尝君,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了巩固地位,广纳贤才。
无论是有才之人,还是志士,他都热情接纳,供养他们,让他们的智慧为自己出谋划策。
由于孟尝君善待士人,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投靠,使他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余人。
在众多食客中,不乏真正有才华的人,但也有一些并无特长,只是为混口饭吃。
当时,秦昭襄王一直企图拆散齐、楚两国联盟,运用各种手段。
他听说孟尝君是齐国名望最高、势力最大,便邀请他前来咸阳,想任命他为丞相。
孟尝君不好拒绝秦王的邀请,便带领一批门客前往秦国。
秦昭襄王亲自迎接孟尝君,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裘给秦王。
这件狐裘是用十分珍贵的银狐皮制成,秦昭襄王非常高兴地收下了这件礼物,打算任命孟尝君为相。
然而,秦国的一些大臣嫉妒孟尝君,极力劝说昭襄王将孟尝君杀掉。
他们说:“孟尝君是齐国贵族,即使让他当了丞相,他也会为齐国打算。”
“如果把他送回去,他又知道了很多秦国的情况,对咱们秦国很不利。”
昭襄王听后,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
孟尝君在秦国失去自由,就托人向秦昭襄王的宠妃燕姬求救。
燕姬答应帮忙,但要求孟尝君赠予白狐裘作为答谢。
白狐裘只有一件,已经送给了秦王,这下子该怎么办呢?
一时间,孟尝君陷入了困境。
幸运的是,孟尝君手下有一个擅长偷盗的门客。
这个门客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潜入王宫中,将白狐裘偷出来。”
孟尝君听了大喜,立马同意。
到了晚上,这个门客化装成狗,悄悄潜入秦王宫内,成功偷出了白狐裘。
孟尝君把白狐裘送给燕姬,燕姬得到这件心爱之物,便劝说秦昭襄王放孟尝君回国。
秦昭襄王经不住软磨硬泡,只好答应,并发放了通关文书。
孟尝君得到赦令后,担心秦王反悔,立即带着门客们连夜逃走。
他们逃到函谷关的时候,正是半夜时分。
按照规定,每天早晨鸡叫之后,才可以打开城门让商旅们通过。
当时天还没亮,鸡也没有叫。
如果不能及时出关,等秦昭襄王派追兵追来,他们就走不了了。
在这危急关头,有位门客站出来说:“我可以模仿鸡鸣,让我来试试吧!”
这个门客学得非常像,很快引起了村中鸡的共鸣,它们以为天亮,都开始跟着鸣叫起来。
守关的士兵听到鸡鸣声,误以为天快亮了,就打开了城门,孟尝君等人高高兴兴地顺利出关。
秦昭襄王放了孟尝君后,果然又反悔了,等他派人追来,孟尝君一行人已经出了关。
孟尝君之所以能够虎口脱险,全靠了这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