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四川省,曾经是一个与中原文明有着较大差异的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特别是成都平原一带,是古代著名的蜀国的所在地。
而现今的重庆及其周边地区,则是巴国的所在地。
巴国原是周王朝在南方封国,国君姓姬,与周王室有关系。
但是,巴国的人民被称为南蛮,可能与国君并非同一民族。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巴国的历史,史书上并没有正式的记载。
巴国的旧址位于汉代的巴郡、南郡,即今天湖北省的荆门、江陵等地区以西。
由于巴国靠近楚国,楚国的记录中也提及了一些巴国的叛服情况。
战国时期以后,受到楚国的压迫,巴国逐渐向四川盆地撤退,先是退守到捍关(今天的四川奉节县)。
然后再向上游退至长江支流嘉陵江流域,先都城是平都(今天的四川丰都县),后都城是江州(今天的四川重庆市)。
到秦国南下时,巴国北上并定居在阆中(今天的四川阆中)。
蜀国的历史比巴国更为悠久。
早在周武王伐纣时期,蜀国就是参战的西南部族之一。
近年来在四川地区出土的巴、蜀青铜器和其他遗物显示,巴、蜀的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其文字和形制等都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直到战国中期,巴国仍相对强大,曾与蜀国结盟一同攻打楚国。
然而之后逐渐衰落,放弃了长期作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江州,向北退居到阆中。
蜀国的势力向东发展,与巴国长连年交战。
在此之前,蜀王封自己的弟弟于汉中,称为苴侯,苴侯与巴王交好。
蜀王攻打巴国,由于怒火攻打了苴侯。
苴侯抵挡不住,于是逃到巴国寻求帮助,巴国派人到秦国请求援助。
公元前316年,秦国接到巴、蜀两国的求援信后,立即在朝廷进行了讨论。
当时的秦惠王很想出兵攻打蜀国,但又觉得蜀国地势险要,行军艰难。
同时,韩国正向秦国的东部进攻,这让秦惠王犹豫不决。
大臣们的意见也不一致,大将司马错建议乘机出兵攻打蜀国,而丞相张仪则坚决反对。
秦惠王让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
张仪说:“如果我们与魏国亲近,与楚国友好,然后进攻三川地区,攻打新城和宜阳。”
“我们就可以掌握九鼎,按照天下的地图,以周天子的名义统治天下,没有人敢违背。”
“我听说,如果想争名誉,应该在朝廷;如果想争利益,在于市场。”
“现在三川地区和周室是天下的朝市,受到世人的关注,而陛下不去争取,却要去与戎狄作战,这不是实现霸业的策略。”
司马错听后说:“我不认同。”
“我听说,要让国家富强,就要扩大国土;要让军队强大,就要先让百姓富足;要实现王业,就要先广施德惠。”
“这三个条件具备了,王业自然可以实现。”
“现在,大王的国土狭小,人民贫穷,所以我建议陛下先从容易的事情开始做起。”
“蜀国位于偏僻的西方,为戎狄之长,国内正在发生混乱。”
“以我们秦国的实力去攻打它,就像豺狼追逐绵羊。”
“占领他们的土地,可以扩大咱们的国土,夺取他们的财富,可以让咱们的百姓富足。”
“我们付出的牺牲并不多,就可以征服他们。
“消灭一个国家,天下人并不会认为我们残暴;利尽四海,也不会让天下人觉得我们贪婪。”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名利双收。”
“但是,如果我们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我们只会得到恶名,对我们没有好处。”
“而且,我们会被认为是不义之人,做出了天下人不愿看到的事情,这是危险的做法。”
“我详细谈谈其中的原因,周天子是天下的尊崇之人,齐国和韩国又互相友好。”
“周天子知道自己将被灭亡,韩国知道自己将失去三川郡,他们会共同策划。”
“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达成谅解,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陛下是无法阻止他们这样做的。”
“到那时候,我们的进攻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我认为出兵攻打蜀国是最佳的策略。”
秦惠王听后认为司马错的分析合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司马错为大将军,率军攻打蜀国。
秦军越过秦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蜀地和巴国,将其纳入秦国的版图。
贬谪蜀王为侯,任命陈庄为相国。
从那以后,秦国的领土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国力更加强大,对山东诸侯国形成了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