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顾峰的女儿只有五岁,因此口齿说话还不是很清楚,于是顾峰便笑着小声纠正她说:“那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是有一个人在水一方,你念错了!”
顾峰说完,突然觉得不对劲,自己从来没有给女儿教过这首诗歌,她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吟唱起这首古老的歌谣来?
“是妈妈给你教的吗?”顾峰疑惑的问道。
女儿摇摇头,一脸天真的说:“我才不让人教呢,我是聪明的小宝宝,自己学会的!”
这一刻顾峰突然惆怅起来,他愣了片刻,然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自言自语的念叨着:“怪不得,人家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啊,还真是如此。”
第二日清晨,一缕阳光照耀着顾峰一家三口慵懒的脸上,顾峰呼唤妻子女儿起来,洗漱之后,被胡婶叫道她们家去吃早饭,然后顾峰在胡婶家的院子里,给女儿讲起了外婆的故事。
这时顾峰的妻子听到了,有些生气的制止了他。
“孩子还这么小,你给她讲这些故事,会吓到她的。”妻子一把将女儿拉到跟前,一脸严肃的对着女儿说:“别听你爸爸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故事,整天神神鬼鬼的没个正经。”
女儿却生气的推开了妈妈说:“我不,我就要听我爸爸讲故事,我偏要听,唉,怎么呀,我偏要听!”
小孩子的顽皮和天真,逗得胡婶也咧嘴发笑。
于是乎,顾峰跟女儿讲起了关于自己外婆生平的种种经历,女儿年纪小,听着听着,就不免被故事中那些曲折离奇的经历给吓到,只见女儿跑进妻子怀里躲了起来,显得有些害怕。
妻子此刻也有些不高兴了。“你看你,孩子那么小,万一被吓到了怎么办?你有没有点责任心啊?”
顾峰有些尴尬,随即对着妻子笑了笑,挠着头说:“呃……怪我怪我,没考虑到,不讲了不讲了。”
到了傍晚,顾峰带着女儿在田埂间漫步,和煦温暖的微风吹在这对父女的脸颊上,是那么的温柔惬意。
顾峰将女儿架在脖子上,眺望着远方,回忆着自己曾经在这里和外婆度过的每一段时光。
“爸爸爸爸,放我下来!”女儿撒着娇,要自己一个人玩,田间的几只小花猫相互追逐,女儿也跟着跑过去一阵嬉闹,时不时传来一阵欢声笑语。
顾峰躺在田埂上,望着女儿在麦田里跟几只小花猫跑来跑去,吹着暖风,顾峰也有了一丝困意,被那温暖的阳光一照,竟然不知不觉的小憩起来。
睡梦中,顾峰看到了外婆的身影,外婆一脸着急的朝他走了过来,不断的拍打着他的脸颊。“峰儿,快起来,地上不能随便躺,会生病的。”
顾峰猛然睁开眼睛,嗖的一下从田埂里坐了起来,他激动的望着四周,环视了一圈,可是看来看去,田埂间依旧只有女儿和那几只小花猫嬉闹的身影,再也没有其他人。
“原来是梦啊?”顾峰拍打着脑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这时,女儿跑了过来,兴奋的扑到了父亲的怀里,看上去玩的很开心。
“走吧,跟爸爸回去吧?”顾峰对着女儿说道。
女儿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冲着父亲点了点头。“嗯。”
顾峰抱着女儿走在小路上,这时女儿突然对着顾峰说道:“爸爸,是不是睡在地上会生病啊?”
顾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是啊,地上有湿气,当然会导致人生病的。”
说到这儿,顾峰突然觉得有些奇怪,连忙望着女儿反问道:“你怎么知道睡在地上会生病啊?”
女儿一脸天真的望着他回答说:“不是那个老婆婆说的吗?刚刚爸爸睡着了,有个老婆婆走过来,说不能睡在地上,会生病的,我都听见了。”
顾峰有些震惊。“你看到那个老婆婆了?”
女儿笑着说:“是啊,她还跟我说话了,她问我叫什么名字,然后还夸我聪明呢?”
听到此处,顾峰猛然回头,望着远处的田埂间,轻轻的唤了声:“姥姥!”
自此,这个外婆的故事就讲完了。
在这里身为故事的作者,要和大家絮叨两句,也想隔着屏幕跟我那爱骂人的妻子絮叨两句,其实不是所有的鬼故事都是用来吓人的。
如果你是一个认真听完这个故事的听众,那么你就会明白我说的话,鬼神之说,本就是虚无缥缈,自古以来但凡研习儒学文化的人都知道,怪力乱神子所不语,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道理。
这就好比我们听到蒲松龄老先生的聊斋,蒲松龄老先生也算是中国历史书上灵异小说的第一人了,但是只要你用心品读他的作品,你就会发现,老先生的故事里从来不是为了吓人而吓人。
记得电影倩女幽魂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聂小倩对宁采臣说道,她说,这世上有些人害人比鬼还凶,反倒是有些鬼,孤苦无依,受人利用,冤屈无法申诉。
其实鬼怪灵异的故事里,往往都是包涵人性与真情的。
没有真情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注定无法让人共情。
所以日后看到了或者听到了一些灵异故事,不要着急拒绝,你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有时候这些灵异故事往往更加曲折离奇,看到最后,就会发现,其实真正可怕的,根本就不是故事本身。
而是人心里原本的那种恐惧。
我是一个喜欢听鬼故事的人,但是却又十分讨厌那些为了吓人而吓人的鬼故事,因为那样的故事太过轻薄,没有一丝一毫的内涵,让人提不起兴趣。
我最喜欢的是蒲松龄老先生的聊斋,因为我发现他老人家笔下的那些妖魔鬼怪,相比起现实中的人,则更加有血有肉,也比一般的恐怖片在角色塑造上,更加丰满。
如果说鬼怪是一面镜子,那么人就是镜子对面的倒影,很多时候我们总喜欢把鬼怪故事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
这很愚蠢,也很傲慢。
我读完聊斋之后,即不觉得恐怖,也不觉得多么激动,而是在寻思着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
思来想去,我写了很多,可是到头来自己都不满意,最后我突然想起了红楼梦里的那首诗,我觉得最适合用来表达对聊斋这类灵异故事的总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从那之后,顾峰很少再回到老家了,除了每逢清明祭扫,一般情况下,顾峰都不愿意在再回到那个充满记忆的地方,因为每一次想起外婆,顾峰总是忍不住掉眼泪。
人生在世,有些亲人一旦失去了,就永远无法再见到。
外婆的故事结局不算是太圆满,但是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过去,现在,将来,失去的只能无力追悔,将来诸多不可预见,比如等了顾峰一千多年的女子,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眼前和拥有~这些才是实实在在需要我们去付出的,辛苦并不可怕,独处并不孤单,失败并不终结,怀着向善的心,由己及人,终究都会有个对于自己美好的结局。
万物生长,周而复始,轮回往复,善因善果,福报自现。
愿每一个人都能再故事中找到自己外婆的影子,都能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后来,顾峰听说,平日里阿彪会帮忙把外婆的坟茔打理的很干净。
阿彪放不下春杏,也时常挂记着外婆当年跟他说过的那些话。
等了很多年,阿彪始终没有等到那个眼角有颗痣的姑娘回来找他,因此时常在外婆坟前抱怨。
阿彪不知道当初外婆说的那些话只是为了给他打气,支撑他好好活下去,说这些善意的谎言,是怕他会想不开。
可阿彪却当真了。
“婶啊,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春杏的来世呢?”阿彪哭丧着脸,苦巴巴的跪在外婆的坟前,言语间多有些抱怨的感觉。
这时,一个若隐若现的声音传来,听的阿彪有些入迷。
“若要富足靠勤勉,田间耕作靠双手,幸福依靠人努力,岂能事事托鬼神?”
也不知道,阿彪能否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现实其实很残酷,情感最怕的就是时间的流逝,阿彪若是一直执迷,如同懒汉一样瞪着天上掉下个媳妇来,恐怕是这辈子也不可能等的到了。
外婆其实最希望看到的,还是阿彪能从春杏的死亡阴影中走出了,好好努力,重新开始生活,而不是对一个已经死去多年,再也不可能见到的女人念念不忘。
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但愿阿彪能够看的通透点,不要把自己困住,否则他这一生,临了也不过是个老绝户。
至于那个叫阿栋的,据说后来精神出了点问题,整天神神叨叨的,时而正常,时而又不正常。
不过这个阿栋还算是有福气,他的媳妇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扯大,对他也很照顾,阿栋的岳父岳母在外面做点小生意,时常会贴补小两口。
至于说胡婶后来怎么样了?
有一次胡婶生病了,去省城的医院瞧病,正巧遇到了顾峰,顾峰买了点东西去看望她,围坐在胡婶的病床前,两人闲聊了几句。
胡婶说,就在外婆去世后,曾经有一个老头带着自己的孙女来找过外婆,好像是有什么急事,但是得知外婆已经去世的消息,那个老头也一个劲的摇头叹息。
顾峰问胡婶。“那个老头是什么人?”
胡婶思索了片刻说:“好像是镇上给文化所看门的一个人,那老头说自己是外婆的师弟,在城隍庙负责看大门,专门有事来求外婆的。”
顾峰一听,哦了一声,点了点头。
这个老头,就是当年顾峰的外公在城隍庙偷香蕉时遇到的那个管理员,临走时还给了外公几个橘子。
这个人,他来找外婆,有什么事呢?
这也许,就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