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苏区军民齐备战,诱敌深入是方针
书名:国共征战之各地起义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2867字 发布时间:2023-04-28

让我们来看看红军方面的情况。根据红军总部获取的情报,由于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国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兵败被俘,公秉藩军长第二十八师折损大半,蒋中正虽然大为恼火,但是他不得不一面安抚谭道源、鲁涤平等下属,一面重新调集兵力,派何应钦以湘鄂赣闽四省剿匪司令名义代理总司令职权,同时兼汉口、南昌两行营主任,前往江西指挥四省围剿部队,全权负责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在粉碎国军的围剿攻势后,即转入战略进攻,向广昌、宁都、永丰、乐安、南丰等县境展开攻势,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中共中央和周翔宇对国民政府此次失败后,必定会部署第二次围剿的情势已经有所估计和了解。指示强化部署地方机关,打击地方土豪,加强赤卫队,巩固苏维埃政权等一系列工作,为迎击国民政府的再次进攻作好准备。

这时侯,红一方面军仍是第一、第三两个军团,人数略有减少,约三万余人。经过第一次反“围剿”的锻炼和胜利后的养精蓄锐,斗志旺盛。朱总司令和毛政委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已为广大军民所认识和接受。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从各方面进行了反“围剿”的准备。

按照红一方面军总部三月二十三日的命令,主力部队由根据地北部边缘的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地区,转移到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把国军引人中央苏区腹地,寻机歼敌。同时对部队进行整顿、训练、筹款和做群众工作。在红军和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召开了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工作会议,对这些武装的任务、编制、训练、战术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配合主力红军歼灭敌人。这些就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党中央曾指示:“当着敌人力量尚未集中的时候,我们必须利用优势兵力,去击溃敌人的主力”。“红军总司令部在组织决战中,采取诱敌深入苏区的策略,在当时的阶段中(年底及年初)是正确的。如果力量对比上利于我们时,我们应该扩展向白区的坚决进攻,打碎敌人的生力军”。同时还提出:“遇必要时,可以抛弃旧的与组织新的苏维埃区域”。经过反复讨论,中央接受了朱玉阶跟毛咏芝的主张,仍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有人又提出分兵退敌的方针。对反攻先打哪路敌人问题,有的主张先打强敌蔡廷锴部,也有的主张打朱绍良部。鉴于第十九路军、第二十六路军和第六路军均为最强或较强之敌,而第五路军的第四十三、第四十七、第五十四师从北方新到,第二十八、第七十七师在第一次“围剿”中被红军击败过,对红军有畏惧心理,战斗力弱,先打该敌容易取胜。同时,红军如由东向西打,则受赣江限制,而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的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的下一次“围剿”。因此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为了做到“知己知彼”,朱总司令和毛政委对于敌方情况做了仔细分析,其中重点是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面进攻的第五路军。

第五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四十七师、公秉藩第二十八师、郭华宗十八军所属的刘绍先任师长的第四十三师、郝梦龄第五十四师、罗霖第七十七师,由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向东固、藤田方面进攻。

王金钰,山东省武城县人,清光绪十年出生。自幼循序就学,受传统教育,光绪末年留学倭国,入倭国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第九期,宣统二年毕业。返国后服务军旅,民国初年曾任陆军第十八师参谋长,暂编第二旅旅长。民国十一年元月,升任陆军少将。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东北易帜,全国统一,王金钰先后任第四十七师长,讨逆军第九军军长,讨逆军第十四路总司令,以及湘鄂赣边区“剿共清乡”督办。民国十九年元月,出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数月去职,次年复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总指挥。

上官云相字纪青,山东商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一九三一年一月,接替顾祝同任陆军第二师师长。后任右翼集团军第三路击进军总指挥,第九军军长兼第四十七师师长,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围剿”。

公秉藩字屏轩,陕西扶风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师少将师长。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六期毕业。一九三零年二月任新编第五师师长。

郭华宗,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诞生于一九三零年八月,是国军“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该军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一九二八年六月,国民革命军取消各集团军、军的编制,该军编为师。原该军被缩编为第十一师。师长曹万顺,副师长陈诚。后由陈诚任师长。一九三零年上半年,陈诚率第十一师参加中原大战,该师救曲阜、战郑州,为蒋中正立下战功。一九三零年八月,蒋中正以第十一师为基础扩编为第十八军,陈诚任军长,辖第十一师,陈诚兼任师长。

十八军组成后,即与夏斗寅师编为一个纵队,担任穿插任务,将冯军在郑州外围的部队分割,而后,协同主力进攻郑州,将冯军全线击溃。一九三一年初,蒋中正为加强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围剿”,扩大该军编制,将教导第三师改编为第十四师拨归该军建制,陈诚兼任师长,周至柔任副师长;罗卓英任第十一师师长。至此,该军编有五个师:第十一师,罗卓英任师长;第十四师,霍揆彰任师长;第四十三师,刘绍先任师长;第五十二师李明任师长;第五十九师,陈时骥任师长。

郝梦龄,河北藁城人,家庭世代务农。他家境十分贫寒,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军当兵。先后在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从一九二一年起,郝梦龄先后任营长、团长。一九二六年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旅长。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师长。打下郑州后部队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一九三零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后升任第九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在第一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战中曾经被红军打败。

罗子雯,别号罗霖,永州市菱角塘人。十三岁考入湖南陆军小学,结业后复入陆军第三中学深造。一九一零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蒋翊武派他回湘策动军民响应革命,然后安排他在湖北都督府参谋处工作,后调烟台军队工作。一九二三年七月,孙中山掀起“二次革命”,他在湖口参加李烈钧的部队。失败后返回湖南,被捕入禁三个多月。一九一七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九二四年升为湘军第四师补充团团长,一九二七年,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第一师二团少将团长,率部参加北伐,同吴佩孚的军队在河南西平、洛河、林县等地作战,直至攻占郑州。

同年回武汉,升任独立第二旅旅长。一九二八年,调三十七军任二十二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二次北伐,出师河南。一九三零年底,任七十七师中将师长,率部赴江西参加“围剿”中央苏区。下辖易秉乾第二百二十九旅、胡玉良第二百三十旅(蒋太衡459团、陈有朋460团)、席秉钧第231旅(赵可夫461团、龙云462团)。

要知道国军什么时候开始大举进攻中央苏区,请看下一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