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宾馆,乔修远就说“吴大帅可是常胜将军,直奉大军对垒,作战计划不至于这么平淡无奇吧?”
李志行听后也笑了,就说道“吴大帅惯用奇兵。瑶圃你说,他这次会不会用呢?”
“呵呵,我看,玉琨可能就是他想用的奇兵……”乔修远答道。
李志行望向乔修远,笑着问道“海军?”
“海军!”
两人遂相视而笑。
这两人都很聪明,他们其实已经猜到了吴佩孚此次作战的精妙之处,那就是陆上相持,却以海军偷偷运精兵到奉军身后,切断奉军补给,并直捣奉天,到时候奉军十几万大军也只能不战自溃!
吴佩孚善于打仗,尤其善于打大仗,而且喜欢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胜利,所以此次又用了海军这样的妙招。
毋庸置疑,吴是个军事家!
那么吴的这个计划真的可行吗?
应该说,可行性很大!
因为吴手里握着温树德的渤海舰队。
渤海舰队,是海军新成立的一个编制。是吴佩孚为了老乡温树德,硬生生干涉从海军中独立出来的!为此,吴还与另一名直系大佬齐燮元闹得相当不愉快。
因为齐支持一向驻扎在南京的海军总司令杜锡珪,反对温树德在海军中另立山头。但是,吴大帅铁了心,还是给温硬拉了一支舰队出来。
所以,温树德对吴十分忠心。并且,渤海舰队辖海圻、海琛号两艘巡洋舰,肇和、豫章号两艘驱逐舰,三艘炮舰永翔、同安、楚豫号,总吨数达1.3万余吨。
海圻号是海军最大的巡洋舰!满载排水量4515吨,最大航速24.215节。舰长129.2m,宽14.2m,装备2门203mm主炮、10门120mm副炮、16门47mm机关炮、5具450mm鱼雷发射管,简直是个海上堡垒!
另外的海琛号略小,但也有近3000吨的排水量,也是中国海军排在前几位的大战舰。
而奉系的海军是1922年才开始建立的,基础是原吉、黑江防舰队,当时只有8艘小舰艇,排水量只有约2000吨。1923年7月,被张作霖重用的沈鸿烈设法向烟台政记轮船公司买了一艘排水量2500吨的商船进行改装。这样,东北海军的吨位才一下子增加到了4500吨。
也就是说,与渤海舰队相比,张作霖的海军还啥都不是。如果两支舰队相遇,相信沈鸿烈只能望风而逃!
所以,吴大帅这招“有朋自海上来”可谓妙计!张作霖要以飞机问候曹锟起居,吴佩孚则准备用军舰问候张的老家。
一旦搞明白这点,李、乔二人都叹吴大帅这是一招妙计!
大局无忧,但李志行还有他操心的事情,他去找胡景翼。
“景翼哥,你这回怎么办?是不是连东山一块调来参战?”李志行一是担心他大舅哥,一是担心胡景翼在豫西的地盘。队伍都调走了,张福来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哦,志行,这次我准备将东山留下,为我们守住豫西这块地盘……”
哦,原来胡景翼早有此心,李志行这就放心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胡景翼显得对这次大战很积极,李志行便没有多说,一会就告辞了。
随后,李志行便打道回府,跟郑玉琨谈过北京会议的情况后,调动部队出陕,听张福来统一指挥。
在此期间,江浙战局突然发生变化!
原来是南线的孙传芳开始发力。9月17日,卢永祥安排驻守天险仙霞岭的炮兵团长张国威投敌,并贡献了布防图。孙军轻易占领浙闽屏障仙霞岭天险,然后大军向江山推进。
曹锟鉴于直奉要开战,急于结束江浙战事,于9月18日电令安徽督军马联甲派兵加入江浙北路战局;命令江西督军蔡成勋、福建督军周荫人派兵加入南路战局。
同日,孙军进占衢州,攻势十分凌厉。浙军第2师(第3军)发生内变,由衢州退守仙游。
此时,有传言说浙军内部有人与孙传芳勾结,准备倒戈一击。卢永祥疑心内部不稳,又觉得自己无法抵御孙传芳和齐燮元的南北夹击,浙江恐怕保不住了。遂让周凤岐代第2师师长,民政权交给了夏超,于18日与张载扬一起退到到上海。调陈乐山的第4师部由长兴调回沪杭线防守嘉兴。他想先保住上海,再等盟友来救他。
不料卢永祥一撤,浙军人心晃动,苏军趁机进攻,相继占领嘉兴、长兴等地,浙军不停败退。
这种形势,估计卢永祥是撑不到另外两个角来救他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作霖气势汹汹的“援助”,反而加速了卢永祥的失败。
看到这里,也许看官就会不放心地问起:先不说江浙,志行你说,四照堂点将时冯玉祥所提的事吴大帅也没给解决,老冯还怎么打仗?
这位同学说的极是!可吴大帅就是不管老冯,一者是因为吴大帅的确穷,另外,吴大帅其实有故意的成分,他想借此战消耗冯玉祥的实力。因为老冯这能耐也太惊人了!当个穷得叮当响的陆军检阅使,不禁没垮,反而新近又从河南招兵,成立了4个新兵旅!这种不顾一切地扩充实力的做法,你说怎能不让吴大帅嫉恨?
于是老冯就赖在北京不走,还跑到曹三爷那里闹辞职,说吴佩孚这是想整死他!
曹三爷好言抚慰,又设法从北京调了1000辆大车、500峰骆驼,以及几百头毛驴给他。
可老冯还是不想走,直到张福来带了郑玉琨等后援部队快进北京了,他才不得已,命令部队开始出发。
郑玉琨的部队到北京后受命暂驻北苑。话说这还是陕军第一次进驻首都,大家都很兴奋,看着什么都新鲜。郑玉琨也很兴奋,但告诫大家要严明纪律,不要丢了咱们陕军的脸!
郑玉琨治军素严,所以令行禁止。他的军队又军容整齐,风貌好、装备又好,赢得了首都人民的不少夸赞。
这些都被汇报给了李志行,李志行便很欣慰,暗夸玉琨做得好!
不料几天后,郑玉琨却来了一封电报倒苦水,说原本说定到北京补发的给养和弹药怎么也领不到!他甚至亲自去拜访了李彦青,但还是没领到。弹药不足,后面怎么打仗?
这件事原本是和张方严说定的,郑玉琨的部队到北京后补充给养和弹药,然后开往前线。李志行一直觉得自己比冯玉祥有面子,上次开会时老冯哭穷,他还心中只乐,可现在竟然连自己也领不到了!
李志行忙让乔修远与张方严交涉。
张方严答复所有补给计划都已报给军需处,请乔修远与军需处交涉。
可郑玉琨已经交涉过了呀,找的还是军需副总监李彦青,这都没要来!怎么办?
再给张方严打电报,张就开始倒苦水,说这事他实在是无能为力,万望理解!实在不行请再去找军需总监曹锐,现在估计只有曹四爷有办法。
张方严的回电搞得李志行十分郁闷,心想:你个张方严,当初让我出兵时可不是这么说的呀!
其实这事怪不得张方严,不要说他,就连吴大帅也在为这事着急!吴大帅现在天天在北京城里会见各色人等,为的只有一件事:筹钱!为了筹钱,他指示财政部发布“四二公债”。可发债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前线已经打起来了呀!
吴大帅急着用钱,就催着那些后方筹备总司令们掏钱。不过这些家伙没有一个不哭穷的,例如像山西这样富商大贾无数的省份,竟然才掏了5万大洋,还不够前线几天的开支!就这样,总共也没要来多少。
不得已,老吴又将几个大银行的高级人员及一些赋闲在家的老官僚请去开会,给大家安了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虚衔。那些老官僚前一句还在夸“子玉不忘旧情”,随后就被老吴关在了会议室,不掏钱不准离开!
大家这才明白自己被吴大帅“绑了肥猪”!一脸晦气,不得不掏钱换取自由。
唉,一个堂堂的吴大帅,竟然连土匪的勾当都用上了!真是男人一没钱,就立刻成了坏人。
李志行还不知道这些情况,就想了想,先给李彦青打了电报问情况。他并不想跟曹四这家伙打交道,这家伙和老吴很不对付,一有机会就想拉他对付吴佩孚,李志行才不愿意趟这浑水!
李彦青很快回电,说不是自己不帮忙,而是准备不足,他手头原本有些给养和军火,但被大总统指令派给了嫡系的部队,现在没有了。随后他也建议李志行找曹四爷,说曹四爷手头应该还有,不行就请郑玉琨到天津去领。
这下,李志行不得不与曹锐打交道了。于是李志行只好让乔修远再给曹锐发报说明情况。
曹锐很快回电,先是大倒苦水,说大家都向他伸手,他已是苦不堪言了;随后又抱怨吴佩孚考虑不周,随便给部队许愿;并说仗固然要打,但吴佩孚堂堂的总司令当着,说话不腰疼,一开口就是足额全饷这样的话,让大家根本没法做!
然后又夸志行这两年地方治理的很好!志行对曹家的忠心大总统和他都明白,他顾不得其他人说闲话了,决定先拿出2000套棉衣给郑玉琨的部队,其他的现在实在拿不出来了,请志行自己先想想办法,他后续一定补上!
话说曹锐个这家伙,被吴佩孚逼迫不过当了这个军需总监。可他也有他的办法,那就是能不掏钱就不掏钱。各部队需要的东西,能拖就拖,着急了你们自会想办法!吴佩孚压迫我,我不会压迫你们?
而且曹锐也根本不组织有效采购渠道,让各兵站就地购买军需。而这些兵站的做法就是,在当地强行低价向老百姓购买。以至于直军兵站所在,老百姓都叫苦不迭。
曹四爷的信条恐怕就是:军需就像女人的乳沟,挤一挤总会有的。不过他并不去挤自己,挤的却是要上战场的这些直系将领以及老百姓的乳沟!
李、乔二人拿着曹四爷的回电哭笑不得。
李志行只好叹口气说“看来我们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乔修远也苦着脸说“唉,这仗打得!”
两人正在叹息,桂萌生忽然拿了一张电文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说“哎呀!哥,出事了……”
志行忙问是什么事?
不料桂萌生随后所说的事情,却让李志行彻底改变了主意,不但不再朝曹锐索要军费给养,而且立刻派人带了10万大洋支票,坐飞机到天津去给曹锐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