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一个卫国人,从小就对军事非常感兴趣。
他一心想要成就功名大业,所以从小就苦练军事技能,还喜欢阅读兵书,培养自己的军事思维。
与一般注重军事而忽视文教的武夫不同,吴起非常重视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修养。
为此,他特地拜访了孔子的高徒曾子,向他请教学习,这为吴起后来成为政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卫国已经无药可救,吴起不得不离开,来到了鲁国。
有一年,齐国进攻了鲁国,吴起主动求见鲁国国君说:“请大王派我率军迎战齐军。”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打退齐军,提头来见!”
鲁国君看着吴起,很为难地说:“爱卿,你用兵如神,攻必克,守必坚,我何尝不知道呢?”
“我本来也打算让你统领军队抗敌,但是……”
“但是什么呢?”吴起好奇地问道。
鲁国君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只是你的妻子是齐国人,而你这次要对付的是她的祖国。”
“我是不怀疑你的忠心,但如何堵住大臣们的议论呢?”
听到这里,吴起仿佛被泼了盆冷水,愣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回到家后,吴起越想越郁闷。
他的妻子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问道:“夫君,你怎么了?”
这一问,触动了吴起敏感的神经,他发了疯一般咆哮道:“你为什么要嫁给我!”
“一生中重要这么的机会,难道就要这样从我手中溜走了吗?”
说罢,他拔出宝剑,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鲁国国君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任命吴起为统帅,让他领军抵抗齐国。
吴起率领鲁军到达前线后,并没有立即与齐军开战,而是派人去见齐军统帅,说:“鲁国弱小,鲁军颓废,实在无力与贵国军队交战。”
“恳请贵国暂时不要进攻,有什么要求和条件尽管提出,我军统帅必定尽快传达给我们的国君。”
吴起还让老弱病残的队伍驻守在中军,制造出鲁军战斗力太差,只能苟且求和的假象。
齐国的统帅看着面前的阵势,不禁大笑起来。
他得意洋洋地说:“我就知道鲁国不是咱们齐国的对手,没想到居然如此差劲。”
“这一次,说不定本将军可以一举灭掉鲁国,这真是大功一件啊!”
话音刚落,一名部将匆匆走进大帐,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不好了!报告将军,鲁军统帅吴起亲自率领大军向我军发起了袭击。”
“我们猝不及防,死伤惨重!”部将焦急地说道。
齐军统帅听了立刻勃然大怒,大骂道:“吴起那小子竟敢欺骗本将军,早晚不得好死!”
“下令全军,撤回齐国!”他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但吴起并不打算放过齐军,一路追击,齐军死伤过半,鲁军大获全胜。
小小的鲁国居然打败了强大的齐国,这个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振奋。
鲁国的国君也准备重用吴起,但是事情并不如愿。
吴起的得势,引起了鲁国一些保守大臣的嫉恨,他们纷纷造谣中伤吴起。
有一天,一群大臣找到鲁国君,问他是否准备任命吴起统领鲁国的全军。
“对啊,吴起是个军事奇才,是他打败了齐军,拯救了我们鲁国,寡人为什么不重用他呢?” 鲁国君回答说。
“不行啊,君上!”
一个大臣说道:“吴起冷酷无情,不忠不孝!”
“此人家里本来很富裕,却一心想着升官发财,结果官没有当上,却耗尽了祖先辛苦积攒下来的钱财,败光了家产。”
“乡里的邻居都耻笑吴起是个败家子,他就杀了三十多个嘲笑他的人,狼狈逃离家乡!”
“是啊!”
另一个大臣接着说:“我还听说,吴起那小子临走前还咬着自己的臂膀,对他母亲发誓说,儿子不当上一国的公卿或相国,绝不回家!”
“从那以后,他就到儒家弟子曾子门下学习。”
“不久,他母亲去世,作为儿子,他竟然不回家料理丧事。”
老师曾子批评他说:‘我们儒家以仁义治天下,怎么能让你这种的不肖子孙在我门下修习!”
“说完,就把他赶走了。”
“吴起又到处学习兵法,后来才跑到我们鲁国为您效力。”
“没想到吴起居然是这样一个人啊!”
国君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开始动摇了。
还有一个大臣说:“他为了能够当上统帅,居然回去直接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下一回指不定会为了功名杀死谁呢?”
“任用这样的人,大王您能放心吗?”
“咱们鲁国只是个小国,这回又有了战胜齐国的名声,肯定会引起各国对我们的图谋。”
“更何况,鲁国和卫国都是周王室老牌的诸侯国,是兄弟之邦啊!”
“大王您要是重用了吴起,不就等于抛弃了卫国吗?这实在不符合礼义的要求啊!”
鲁国君本来就没什么主见,听了这些人的话之后,更是越想越赞同他们的观点。
于是第二天,他找来吴起说:“爱卿为我们鲁国立下大功,寡人本来想对你委以重任。”
“可惜我们鲁国难以成大器,如果爱卿留在我们这里,恐怕会埋没了自己的卓越才华。”
“寡人赏赐爱卿一些黄金与车马,还请爱卿另谋高就吧!”
吴起对于外面的传言早有耳闻,因此也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
他拜谢了鲁国国君之后,就毅然离开了鲁国。
吴起听说魏国的魏文侯很贤明,于是决定前往魏国寻求任职机会。
吴起一到魏国,魏文侯就对他很感兴趣,便去询问李悝关于吴起的情况。
李悝告诉魏文侯说:“吴起贪图功名,又非常好色,但在用兵方面非常出色,甚至胜过司马穰苴。”
魏文侯决定让吴起担任魏国的将领,命他率军进攻秦国,成功拿下了五座城池。
吴起身为大将,却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睡觉也不用席子,平时行军也不骑马,亲自背粮食,和士卒们一同劳苦。
有一次,士兵身上生了病疮,吴起亲自为他们吮吸脓疮。
有一个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后,哭了起来。
旁边人劝她说:“你的儿子只是个普通士兵,将军为他吮吸脓疮,你还哭什么呢?”
谁知这位母亲回答说:“我不是为这个哭。”
“往年吴将军为孩子他爹吮吸脓疮,他父亲勇猛作战,很快就战死了。”
“吴将军如今又为我儿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我儿子以后会死在哪里,所以才感到悲伤。”
由于吴起善于用兵,廉洁高尚,并且能得到士卒的拥戴,魏文侯便任命吴起为西河的守将,抵抗秦国和韩国的入侵。
魏文侯去世后,吴起继续为魏国的儿子魏武侯效力。
后来,公叔继位成为魏相,并娶了魏国公主为妻,却对吴起怀有强烈的嫉妒之心。
公叔的一个仆人看出了他的心思,提出了一个计策。
仆人告诉公叔说:“除掉吴起那小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公叔询问具体方法,仆人说:“吴起虽然为人清廉正直,但他却渴望名声。”
“你可以先告诉魏武侯,吴起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咱们国家小而弱,又与强大的秦国接壤,吴起可能没有留在魏国的心思。”
“魏武侯肯定会问怎么办,你可以趁机建议魏武侯将公主许配给吴起,如果吴起有留下来的心思,他就会答应。”
“如果他没有留下来的打算,那必然会推辞。”
“通过这样的方式试探吴起,再叫吴起与您一起回家。
“然后让公主当着吴起的面,对你发怒,表示对他的轻视和瞧不起。”
“吴起看到公主这样的态度,必然会推辞。”
公叔按照仆人的话去做,果然如他所料,吴起推辞了公主的提亲。
从那以后,魏武侯开始怀疑吴起的忠诚。
吴起为了避免大祸临头,决定离开魏国,前往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