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墨子破云梯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839字 发布时间:2023-09-28

战国初年,楚惠王想恢复楚国的霸权,扩大军队,想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当时最有能力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后来叫鲁班。


不用说,公输般使用斧头是最灵巧的,谁想和他比较使用斧头的能力,就是不自量力。


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楚惠王邀请公输般,做了楚国的大夫。


他为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称为“云梯”。


楚惠王一边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边准备攻打宋国。


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下子传开,各个诸侯都有点担心。


尤其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难临头。


楚国攻打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厉害的就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要求自己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常常说吃苦是一件高尚的事情。


如果你不努力,就算是违背了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受灾难的混战。


这一次,他听说楚国想利用云梯入侵宋国,急急忙忙跑到楚国。


他跑得脚底起了泡,流了血,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总算来到了楚国都城郢都。


他先去拜见了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啊,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请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


见到了楚惠王,墨子真诚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5000里,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而宋国土地只有500里,并且土地不好,物产也不丰富。”


“大王明明有了一辆豪华的马车,还要去偷别人的破车呢?”


“为什么要扔掉自己的绣花绸袍,去偷别人的粗布麻衣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还是不肯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觉得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们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开系在身上的衣带,把它围成城池的城墙,然后拿几块小木板当作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演练一下,双方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式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式守城。


一个用云梯子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


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


一个用挖地道方法,一个就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攻城的方法都用完了,但是墨子还有很多守城高招没使出来。


公输般大吃一惊,心里还是不服,说:“我想到办法对付你了,不过现在不能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么对付我,但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就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就问墨子:“你们究竟在说什么呀?”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杀了我。”


“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


“其实他打错了算盘,我来楚国之前,就已经派了300名学徒帮忙守卫宋城。”


“他们每个人都学会了我守城的方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


楚惠王听了墨子的话,又亲自看到了墨子守城的能力,知道攻下宋国无望。


只好笑嘻嘻地说:“先生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就这样,墨子阻止了一场战争。


墨子的“非攻”内涵与“兼爱”一致,都是反对侵略战争,认为侵略战争是一种非正义的犯罪行为,这体现了墨子心系和平的情怀。


春秋末战国初,诸侯连年征战,农、工、商、士等庶人阶层和低级贵族都深受其苦,渴望和平,因此墨家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墨家的著作《墨子·非攻下》指出,被攻打的国家和攻打他人的国家,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兼并战争也会导致“兼国覆军,贼虐万民”。


墨子认为,弱国应该形成联盟,共同抵制强国的兼并。


这一理论开创了战国“合纵”的先例。


按照墨家的学说,统治者如果做到“宽吾众,信吾师”,“则天下无敌”。


这一学说发展了孔子的“为政以德”,开启了孟子的“王道”思想。


墨子虽然主张“非攻”,但并不反对防御战争。


墨子一生都在为正义事业奔波,穿梭于各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施以“兼爱”和“非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伟大抱负。


墨子在国家治理方面,也提出了许多进步的主张。


在政治方面,他认为君主应该“尚贤使能”,招贤纳士。


在人才选拔方面,要做到“不分贫富、贵贱、亲疏”、“官无常贵,人无终贱”。


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


墨子反对“命运”学说,成为先秦思想家中第一个明确反对“命运理论”的人。


墨子不仅是一名政治家和哲学家,而且在自然科学、文化教育、逻辑学、军事防御、工程技术等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对宇宙观、力学、数学和光学的看法,与现代科学原理几乎相同。


墨家学派虽然在先秦贵是“显学”,但在汉代却衰落了。


然而,它的精神一直在我国民间流传,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