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子长卿,出生于齐国贵族田氏家族。
他的祖父田书、父亲孙凭都是齐国善于带兵的将军。
所以从小就听说或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他军事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
后来,孙武打算出国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觉得在南方新兴的吴国,可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前往吴国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登上吴国王位。
这时候,孙武正隐居于吴都郊外,他苦心撰写兵法,并让伍子胥引荐自己。
他写的《孙子兵法》有6000多字,分为13篇。
这本书内容博大精深,分析精细,系统严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精彩绝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判断,使《孙子兵法》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孙武也因此受到古今的中外军事家尊崇为“兵家之祖”。
当时,吴王阖闾致力于富国强兵,正在广泛寻求谋勇兼备的武将和知识渊博的人才。
孙武见到吴王后,献上了他写的《孙子兵法》13篇。
吴王看完后十分高兴,为了测试一下他的兵法,吴王挑选了180名宫女让孙武操练。
孙武把宫女编成左右两队,并且任命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
他耐心地向大家讲解了练习的要点,然后又命人在校军场上摆下执法刑具,反复说明军队的纪律,违者斩首。
操练开始,指挥台上鼓声大作。
孙武下达全体向右转的命令,宫女们听了一动不动,大笑起来。
孙武再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
鼓声再起,孙武下令:“全体向左转!”
宫女们仍然一动不动,又笑了起来。
孙武严厉地说:“根据军法,违反军令的人将被斩首,队长带队不力,理应先受惩罚。”
“来人啊!把这两个队长拉出去斩首!”
吴王一听,赶紧说道:“我已经知道将军会用兵了,请放过我的两个爱妃吧!”
孙武回答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必须按照军法处理。”
于是,下令将两个妃子斩首示众。
鼓声第三次响起,众宫女一丝不苟,顺利完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深信孙武善于用兵,便拜孙武为大将军。
公元前506年冬天,孙武率军攻打楚国,大获全胜。
吴国一举成为强国,威慑北方的齐、晋等国。
孙武退隐之后,他根据自己在吴国带兵的实践经验,重新修订了兵法,使《孙子兵法》更加完善。
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自然等条件。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所以他强调战争中的机智应变,并提倡根据不同的条件制定不同的作战策略。
同时,他也注重用人的主观性,使战争中的不利局面向有利局面转化。
孙武从军事上总结了许多深刻的哲学,与孔子、老子并列,成为春秋末期思想界耀眼的人物之一。
《孙子兵法》为中国的军事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为2000多年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在国外,《孙子兵法》的影响也非常广泛。
作为最古老、最完整的军事奇书,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译本,早已流传。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超越了军事领域,广泛应用于商业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