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王阖闾的治理下,吴国政局稳定,国富民强,军队战斗力增强。
于是,吴王阖闾的注意力便集中在宿敌楚国身上。
打败楚国,不仅可以让周围的小国归顺吴国,还可以替与楚国有杀父之仇的伍子胥报仇雪恨。
公元前512年,吴国出兵伐灭了楚国的羽翼徐国,为进而伐楚扫清道路。
与军力强大的楚国作战,如果硬碰硬,吴国只能吃亏。
因此,吴王阖闾采用了伍子胥和孙武制指定的“疲惫误楚”的高明策略。
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侵扰,攻掠楚国,然后趁着楚军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再合力进攻楚国。
伐楚之战频频告捷,吴军士气高涨,将士们越战越勇。
此时的楚军接连受挫,士气低落,处于被动状态。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等人商议后,决定采取“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策略。
吴国集中精锐兵力攻打楚军,击败楚国主力,势如破竹,接连五场战役大胜楚军。
同年冬天,吴王阖闾亲自率领伍子胥、孙武等将领,倾全国3万名水陆之师,进行战略奇袭,消灭了楚国20万大军。
吴军全面出击,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楚国的都城郢都。
这时候,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扔下都城逃命去了。
经吴王同意后,伍子胥带领士兵抛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楚平王的尸体,狠狠鞭打了300下,这才解了心中之狠。
吴国大军攻破楚国郢城,楚昭王灰溜溜逃到了随国。
楚国有一位大夫叫申包胥,他原本是伍子胥的好朋友。
伍子胥逃亡前,曾经对申包胥说过:“我一定要灭了楚国!”
申包胥说:“如果你灭了楚国,那我一定要复兴楚国。”
楚国都城被攻破后,申包胥想到楚昭王的母亲是秦哀公的妹妹,于是决定向秦国求助。
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来到秦国都城。
申包胥求见秦哀公,对他说:“现在吴国进犯楚国,长驱直入,攻占都城,楚昭王又逃亡在外,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吴国贪得无厌,如果楚国灭亡,就会与秦国相邻,到时候必然成为秦国的强敌。”
“若秦国能出兵救援楚国,楚国愿代代相传侍奉秦国。”
秦哀公见吴国越来越强大,不想得罪吴国,根本不打算出兵,只想敷衍了事。
他对申包胥说:“我知道了,你先回馆驿吧!我们需要再商议一下。”
申包胥想到自己的祖国即将灭亡,心急如焚,就在秦国的朝廷之上,靠在柱子痛哭了起来。
他一连哭了七天七夜,无论怎么劝,就是不肯离开。
听到哭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秦哀公最终被他的忠诚所感动,答应出兵救楚。
秦哀公派大将率领500辆兵车和3万多名士兵救援楚国,并在楚都郊外击败了吴兵。
吴国撤军之后,楚昭王得以回国复位。
吴国一举击败楚国,对长期称霸南方的楚国给予了沉重打击,扭转了春秋晚期的整体战略格局,为吴国崛起东南、逐鹿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