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8年,晋悼公英年早逝,他的小儿子继承王位,史称晋平公。
晋悼公的死,让晋国的霸主地位动摇了一段时间。
首先,就是要取代其霸主的齐灵公。
前两年,周灵王为了讨好齐国,就派刘定公将荣宠赐给齐灵公,希望他拥戴周王室,这让齐灵公十分得意。
晋悼公一死,齐灵公便想争夺中原霸主之位。
为了压服鲁国,齐灵公首先联合莒、邾两国发兵攻打鲁国,迫使鲁国投降。
除此之外,齐灵公还派兵攻打曹国,同时又与楚国结盟,寻求楚国的支持。
并且派兵进驻齐国西界的平阴,对晋国气势咄咄逼人。
晋平公即位后,对晋国内部进行了一些调整,以羊舌肸为博,以张君臣为中军司马,以祁奚、韩襄、栾盈、士鞅为公族大夫。
齐灵公想要争当盟主,晋国首先与他抗衡。
公元前555年,晋国开始反击齐国。
晋国首先逮捕了出兵攻打曹国的卫国一行人,解除曹国之患。
但是,齐灵公不知悔改,仍然出兵攻打鲁国。
这年十月,晋国联合宋、鲁、卫、曹、郑、邾、滕、薛、杞等诸侯组成联军,讨伐齐国。
晋军以荀偃统领中军,以赵武统领上军,以魏绛统领下军,加上诸侯之兵,一共约12万。
晋军东渡黄河之时,荀偃以玉祭河,以求神灵保佑。
齐灵公听说诸侯联军来犯,也投入全国兵力出战,在平阴之地抵御诸侯联军。
齐军在平阴修筑了一道护城河,作为防御屏障,并想以此为据点,反击晋军。
齐国大夫夙沙卫向齐灵公建议转移阵地,凭险据守,可齐灵公就是不听。
双方摆好阵势,晋军猛攻齐军营垒,齐军因工事简陋无法守住,伤亡惨重。
双方交战过程中,荀偃见到了齐国的大夫析文子,告诉他说:“鲁国和莒国的军队已经从侧翼悄然进攻齐都临淄。”
析文子闻讯后立刻向齐灵公报告,齐灵公听后不禁有些惊惶。
当时,齐国的大夫晏婴也在军中,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预测:“我们的君主本来就没有过人的勇气,现在又听到这样的消息,齐军恐怕支持不了多久了。”
为了迷惑齐军,荀偃派部分士兵在平阴以南的山泽,虚张旗帜为阵。
并让马车以“左真右假”的形式,车前挂着旗子,车后拖着大树枝来回奔跑,造成尘土漫天飞。
齐灵公登上平阴北的巫山,眺望晋军的阵地。
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晋军真的有很多军队,心里十分恐惧。
十月二十九日夜晚,齐灵公连夜撤军,向东逃回齐国。
晋军与诸侯联军追击到齐国境内,一路势如破竹,进展比较顺利。
十二月初,晋军围攻齐国都城临淄。
晋军大将范鞅攻打临淄的西门雍门,经过三天进攻,烧毁了雍门的西郭和南郭。
刘难和士弱带领的诸将联军,也攻破临淄城的西北门和东门。
齐灵公得知后,慌作一团,率军突围。
到达邮掌(今山东平度南部)的时候,太子光和大夫郭荣拦住了齐灵公的马,劝告道:“诸国联军来势汹汹,同样退得也快,您有什么害怕的呢?”
“而且作为一国之君,您不能轻易逃跑,否则会失民心,请您再三思后行。”
齐灵公欲强行逃跑,试图从这二人身上冲过去,然而太子光用袖中的剑斩断了齐灵公马脖子上的缰绳,使马无法继续驾车。
齐灵公无奈之下,只能暂时停下脚步。
晋军向东一直打到潍坊水边,向南打到大沂河。
后来,郑苟公也亲自率领军队加入诸侯联军,出兵攻打齐国。
留守郑国的大夫子孔想借机除掉与他有矛盾之人,便秘密派人到楚国,请求楚国出兵偷袭郑国。
楚国令尹公子午考虑到中原各个诸侯国与晋国关系很好,出兵攻打郑国,会对楚国不利,所以不同意这么做。
然而,楚康王得知这件事情,坚持出兵攻打郑国。
楚康王认为攻打郑国,可以缓解晋国对齐国的进攻。
由于郑国早有防备,楚军在攻打郑国都城的时候,久攻不下。
这年冬天,天气又特别寒冷,楚军很多士兵被冻死,楚军只好下令撤退。
晋军围攻临淄的时候,得到楚国出兵攻郑国的消息。
荀偃和将领们担心晋国的后方会受到威胁,于是下令班师回朝。
晋军撤退不久,齐灵公就病死了。
这样子,晋齐两国的争霸之战暂时结束。
这场战役,齐国战败,晋国的霸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