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5年,楚国以汝阴之地为代价向郑国求和,郑国投顺于楚国,因此激怒了晋国。
晋厉公决定讨伐郑国,由栾书统率中军,土燮为副将。
由郤锖率领上军,荀偃为副将;由韩厥率领下军,郤至为副将;荀偃留守后方。
与此同时,又栾黡到卫、齐、鲁等国,请求出兵相助。
郑国听说晋国出兵讨伐,就派使者去楚国求援。
楚共王决定救援郑国,命令子反率领中军、子重率领左军、子辛率领右军,几路大军联合出击。
这年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
楚军迅速出兵直逼晋军,并且摆好阵势,准备先发制人。
晋将栾书认为楚军轻浮,只要坚守营垒,严阵以待,三天后楚军就会退兵,然后再趁机反击楚军,定能取胜。
晋将郤至进一步认为:“楚军将领子反和子重两位统帅不和,楚王所用的亲兵都是老兵,郑军的阵势又不严整。”
“楚军的附从蛮夷小国的队伍,连阵势都摆不起来。”
“他们没有选择良好时机,军队中的士兵吵吵闹闹,没有纪律。”
“各路军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没有斗志,这些都是楚军的弱点。”
“因此,晋国一定能打败楚国。”
双方开战前,楚共王登上瞭望车观察晋军的活动。
从晋国逃到楚国的太宰伯州犁,侍站在楚王身后,随时备问,提供情况。
晋军这边,从楚国逃到晋国的苗贲皇,把知道楚军虚实的情况告诉了晋厉公。
苗贲皇还建议说:“楚军的精兵是中军,如果把晋军的精兵分为两路攻击楚国的左右军,最后三军集中攻击楚王的亲兵,肯定可以打败楚军。”
晋厉公占卜后,听从了他的计谋。
战争打响,双方军队都向前推进,步毅为晋历公驾车,栾铖为护卫。
楚国这边,彭名为楚共王驾车,唐苟为护卫。
栾书、士燮率领兵马,夹持着晋厉公前进。
双方交战,晋厉公乘坐的马车陷入泥潭,栾书准备用自己的战车去载晋历公。
谁知他的儿子栾铖喝斥他走开,然后掀起晋厉公的马车,把它拖出泥潭。
战场的另一边,晋将郤锖一箭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召来神箭手养由基,赐给他两支箭,让他为替自己报仇雪恨。
养由基一箭就将郤锖将射死。
晋将韩厥追赶郑成公,他的御者杜溷罗建议说:“赶紧追,好抓住郑成公。”
可是韩厥认为不能侮辱一国之君,所以停止了追击。
郤至追了上来,他的护卫建议说:“派轻马车赶到前面拦截郑成公,然后追上去擒拿郑成公。”
但是,郤至认为伤害国君会受到惩罚,也停止了追击。
晋军英勇奋战,将楚军逼到险要之地。
养由基连射晋军,箭无虚发。
大力士叔山冉抓起晋军士兵投击晋军的战车,打断了晋军战车的车轼(古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见楚将如此勇猛,晋军这才停止追击,但俘虏了楚国的公子筏。
栾铖看到前面楚将子重指挥作战的旗帜,向晋厉公请求说:“我和子重有旧交,请派人代我给子重敬酒。”
晋厉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使者奉酒,到子重那边代表他敬酒。
子重说:“栾铖在楚国的时候和我有过交往,现在送酒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
于是,他接过酒一饮而尽,送走使者后又重新擂鼓作战。
鄢陵之战,从早上一直打到晚上星光出现,都还没有结束。
到了晚上,子反命令军官检查受伤的将士,补充士卒兵车,修理铠甲武器,陈列战车马匹,还命令将士们只听从主帅的命令。
晋军也检查战车,补充士卒,厉兵秣马,号令饱餐一顿,再次祈祷,准备明天再战,还故意释放楚国的俘虏。
楚共王得知这些情况后,召子反过来商量,结果子反因醉酒不能前来。
楚共王感慨地说:“这就是上天要让楚国失败呀!我不能再等了。”
于是,楚共王下令大军连夜撤回楚国。
第二天,晋军进入楚国军营,楚军留下的粮食,足以让晋军吃上三天。
楚军班师到达瑕邑的时候,楚共王派人对子反对:“以前,城浪之战,大夫子玉使全军覆没。
“当时国君楚成王不在军中,责任由子玉承担。”
“如今战败,不要认为这是你的错,这是寡人的罪过。”
子反磕头认罪,子重平时与子反有矛盾,便派人去说一些讽刺挖苦和威胁的话,子反准备以死谢罪。
楚共王得知后,赶紧派人去阻止,可那人还没到,子反就自杀了。
在鄢陵之战中,晋国虽然击败了楚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楚军的精锐,所以晋楚争霸的斗争依然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