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在位时期,见到郑国依附于强大的晋国,便出兵攻打郑国。
郑国位于中原腹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只要楚国掌控了郑国,就可以封锁黄河,阻止晋国南下。
为了争夺郑国,晋、楚两国连年爆发战争。
公元前606年往后的十多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多达七次,屡屡获胜,在与晋国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
清明的政治、殷实的经济、精锐的军队,这些都是楚国称霸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问鼎中原的事件自然就发生了。
问鼎中原以后,楚庄王受王孙满的启发下意识到,要成为霸主,光靠实力还不够。
对于陈、郑、宋等动摇在晋楚之间的小国,应该实行德政,以实力为后盾,有理有节地处理与他们的关系,使他们真正臣服于楚国。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以陈国的夏征舒杀死了陈国君为借口,出兵讨伐陈国,杀死了夏征舒,并将陈国划分为楚国的一个县。
楚军凯旋归来,楚国的大臣们纷纷祝贺楚庄王,只有刚出使齐国回来的申叔时没有祝贺他。
楚庄王很困惑,问道:“你为什么不祝贺寡人呢?”
申叔时板着脸说:有人牵牛到别人田里,田主怒不可遏,夺走了那人的牛。”
“牵牛走到别人的田里是不对,但是抢别人的牛不是更错吗?”
申叔时继续说:“大王是因为陈朝臣子杀了君主,才率领诸侯讨伐陈国。”
“刚开始有理有据,结果却贪图陈国的领土,将其划分为楚国的一个县。”
“这和抢牛的人一样错,若是大王您这样做,将来如何取信于诸侯,成为号令他们的霸主呢?”
听了这话,楚庄王立即从陈国撤军,使陈国得以复国。
仅仅几年,楚庄王先后征服了南方的许多小部族,还击败了宋国。
很快,楚国又打败了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楚庄王借此机会在洛邑附近阅兵,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周天子吓得赶紧派使者慰劳楚军。
楚国变得更加强大,先后平息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与中原霸主晋国发生了冲突。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
接着,在邲地与楚军爆发了一场大战。
晋国从未如此惨败,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岸边。
船只很少,士兵们争相渡河,很多人都被挤进了水里淹死。
有人劝楚庄王追赶上去,将晋军赶尽杀绝。
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
“这一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终于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于是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败将逃了回去。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出兵伐宋,大军逼近宋国都城,围困9个月后,宋国投降。
不久,齐、鲁等国与楚国结盟。
公元前594年,楚庄王以宋国杀害了楚国使者为由,出兵围攻宋都五个月。
宋城的粮食都吃光,百姓用子女交换食物,还把死人的骨头劈开当柴烧。
宋大夫华元如实向楚庄王汇报了这些情况,楚庄王于心不忍,立即下令撤军。
从那以后,南方的楚国深入中原腹地,势力达到了巅峰。
楚庄王实现了祖先“观兵中国,争霸中原”的夙愿,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