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在陕西省警察厅厅长任光远的办公室内,有一个身着中将军服的人,正在焦急地走来走去,不时搓着双手,说道“哎呀!任厅长,你说这事可怎么办呢?你给想个办法呀!”
任光远双手将一杯茶水递到那名中将手中,然后却说“我很尊敬您!但大人有明令,这是重罪!我无法违反。”说完,又回首冷冷地瞪了屋内的一个外国人一眼。
任光远语气虽然礼貌,但此刻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此刻,这名外国人此刻显得极度沮丧!他双手戴着手铐,被两名警察押着,羞愧地满脸通红,想说什么,但嘴巴动了动却说不出来,就又低下了头。
这时,屋内的另一名站着的中国军官则赶忙说“任厅长,佛朗兹上校是司令聘请的高级人员,还请您能网开一面!”
任光远却说“戴庆,你和大人的关系我也知道。不是我不给你面子,你也知道,现在因为禁鸦片,每天都有人被枪毙!更何况他买的是吗啡!我放了他,若被大人知道了丢了这个厅长事小,只怕也要跟着去坐牢哩。”
任光远这话比较中肯,现在禁毒风声很紧,因为贩毒不知道有多少人挨了枪子!
一听这话,戴庆也急得不行!却还不得不温言安慰那个被捕的外国人。
此时这个老外心情极度沮丧,因为他知道:他已经触犯了李将军最严格的律法!而与他一起犯法的另一个德国同胞,此刻早已被投进监狱了!这事本可以请德国大使馆出面交涉,但他实在不愿意这么处理。
所以,他是在第一时间设法通知了好朋友戴庆,才为自己赢得了一点时间。
可戴庆赶到后,却无法解决此事,于是又将校长秦将军也请来了!可目前仍无法解决。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位外国人正是西北航空学校的佛朗兹上校,也就是戈林上校,他在私下购买吗啡时被当场抓获!
这可是重罪!你要知道,此时轰轰烈烈的戒毒运动还在持续!按照法律,买卖5两以上的鸦片就要被枪毙!而戈林上校,竟然买了整整30支毒性更强的吗啡!还被当场抓住了!
李志行的法律,可不管什么外国人。并且,这些德国人进入陕西时就签过协议,是要遵守当地的法律的!
与戈林交易的另一个德国同胞,当场就被警察劈头盖脸地揍了一顿,并被鼻青脸肿地投进了大牢!是闻讯赶来的戴庆救了他,才使他免去了一顿棍棒!但因为是重罪,还是被上了手铐。
啊?你说戈林去买吗啡!为啥呀?
因为,可怜的戈林所带了吗啡已经用完了。他原本想请假去上海买,但恰好学校要接收一批新飞机,他就被秦国镛留了下来。
而这几天中,恰好他的一个德国朋友说自己能搞到吗啡。
结果,戈林上校没有经住诱惑。
结果,被现场抓获!
同样由于戴庆的介入,他并没有被直接关押,却被从咸阳直接押到西安来了。
戈林在陕西还有德国朋友?
是的,桂萌生搞了好几千德国人工人和技术人员来,大多留在了陕西,西北航空学校所在咸阳,就有不少这样的德国人。
所以,戈林除了在学校与戴庆是好朋友,在校外也新结识了几个同胞。
唉!这事搞得!
秦国镛很看重佛朗兹上校,他有好多计划实指着这位见识非凡的佛朗兹上校去办。同时秦国镛也知道佛朗兹很被李志行看重!但眼前的这个任光远就是不吐口!
秦校长急得团团转。
这时,戴庆忽然征询秦国镛说“校长,要不,我去求求小师叔?看看能不能网开一面?”
秦国镛略一思索,就无奈地看了一眼垂头丧气的戈林,戈林此时满脸羞愧!不好抬头看秦校长。
唉,如今也顾不上丢学校的人了!因为这个佛朗兹对西北边防军的空军振兴太重要!
秦国镛叹了口气,就挥挥手说“快去!快去!”。
戴庆便急匆匆往外走,但临出门,又折了回来,求任光远暂时不要将戈林收监;然后又给戈林说不要慌张,他这就去求督军大人!
戈林露出十分感激地表情,他无力地对戴庆说“戴,麻烦您了!您真是我最好的朋友!还请您向督军大人解释一下,其实我是因为有病……”
日后堂堂的戈林元帅,此时竟说自己有病!
是的,戈林现在其实十分不安。
首先,他不想坐牢。德国人的大牢他不想坐,中国人的大牢他更不想坐!其次,也怕因此事丢了职位。因为这个职位待遇很好!与在欧洲流浪的生活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在德国的家人现在正是靠这份薪水生活……
他现在的希望都集中在了戴庆这位好朋友身上。
戴庆点了点头,匆匆忙忙地走了。
……
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戈林上校懊恼地低着头,垂着手,完全像一个悔过的罪犯;警察厅长任光远则连戈林看也不看,若无其事地陪秦国镛说话;秦国镛则情绪低落,坐在那里看着这位“佛朗兹上校”,一阵阵嘴里发苦……
一会,忽听见大门外传来一声“佛朗兹上校吸毒成瘾?这绝无可能!我看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随着声音,进来的竟然是李志行本人,后面跟着满头大汗的戴庆。
任光远慌忙站起来敬礼,说道“大人,您怎么亲自来了?您有什么指示打个电话就行,我马上就能办!”
李志行摆摆手,然后向秦国镛点头致意,之后就定睛望向戈林。
戈林此时非常狼狈,头发乱糟糟的,不好迎接李志行的目光,就羞愧地低下了头。
李志行只看了一眼,并没有额外的表情,便转过头说“我看也不必再问了,佛朗兹上校的情况刚才戴庆已经向我汇报过了。我们在搞全民戒毒,我也十分痛恨吸毒!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可以例外滴,那就是用作医疗的情况。佛朗兹上校是为了治病的,自然不在打击之列!我看就依此种办理。任厅长,你看怎么样?”
任光远急忙说“大人说得对!用于治病的,自然不能打击!这是救死扶伤!”说完立刻上前,亲自上给戈林摘掉手铐,并对戈林连连说道“刚才误会了!请你不要往心里去。”
戈林哪有心情往心里去?他马上感激地向李志行敬礼表示谢意。
李志行点点回礼,又笑着向秦国镛说“老哥,你今天既然亲自来西安了,不妨到我去那里喝茶?”
秦国镛说“正好。”
李志行也请戈林同去。
戈林又表示感谢,但在他心中,其实还十分不安,因为据说这位督军最恨人吸毒!现在免了牢狱之灾,但他怕军校的职位保不住。
果然,在戈林喝了一杯咖啡之后,李督军就微笑着问他“佛朗兹上校,您真的需要每天注射吗啡吗?据我所知,就算在西方,吗啡也是一种毒品。更何况,您是个军人。”
戈林脸一红,立刻站起来说“将军阁下,我的确有受过很严重的伤,不得不靠吗啡来减轻疼痛……。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的工作,请您务必放心!”
“哦,您受过严重的伤?是因为战争吗?您能不能详细说说……?”说着,李志行示意戴庆给戈林去提添咖啡。
戴庆提着玻璃的咖啡壶,一边添咖啡一边说“佛朗兹,您可以将自己的困难告诉我师叔。要知道,我师叔其实非常欣赏您。”
于是,戈林上校便讲了自己伤口的事情,说自己的伤口由于没有得到好的治疗,每天的疼痛发作都让他难以忍受,所以不得不借助于吗啡。不过,戈林上校编造了是在战争中受伤的谎言,而这个谎言正是受了上一句李志行言语的启发。
“哦,原来是这样……”李志行皱着眉头低吟道。随后,他派人将刘子书找了来,给戈林检查身体。
果然,戈林的伤口的确处理得很不好!刘子书怀疑伤口内仍存在感染,并说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哦?那就去协和!”李志行断然说道。随后,李志行便向戈林解释北京协和是亚洲最好的医院!在那里,自己可以帮他找最好的医生!问戈林愿不愿意去进一步治疗?
戈林露出惊讶地表情。
李志行又接着说道“亲爱的佛朗兹,自从您决定来帮助我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是朋友了!我不希望您每天忍受伤痛的折磨。我的朋友,我劝您接受进一步的治疗。至于其间发生的费用,您都不需要担心,全部由我来承担。”
戈林被彻底感动了!他激动地说道“啊,将军阁下,太感激您了!看来埃里希先生说的没错,您真是德国人民的好朋友!”
李志行听后,微笑着说“啊,不,佛朗兹,我的确希望德国人民脱离苦海。但,我希望和您成为好朋友!因为您是一名十分优秀的人!”
戈林两眼熠熠闪光,高兴地大声说道“啊!承蒙高看!将军阁下,我愿意成为您的好朋友!您和埃里希先生都是我的好朋友!”
“哈!佛朗兹,作为好朋友,埃里希一般叫我詹姆斯,而我叫埃里希埃克。”李志行满脸笑容看着戈林。
“哈哈!那我也可以叫您詹姆斯吗?”戈林兴奋地大声问道。
“当然可以,佛朗兹,我的好朋友!”李志行微笑着伸出了臂膀,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晚上,戈林并没有返回空军学校,他被李志行留下喝酒。秦国镛、戴庆一起参加,还有刘子书博士。戈林果然是个性情豪爽的人,喝了近两瓶白兰地!
铁血军人戈林上校这才发现:自己以前完全错了!谁说中国人不优秀?在整个德国,像李志行这样优秀的人都不多!当然,除了伟大的阿道夫(希特勒)……
隔天,戈林被安排去北京治疗,由刘子书和戴庆陪同。
戈林的伤口遂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但因为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戈林的大腿仍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走路还是有点跛。而且,疼痛虽然得以减轻,但戈林使用吗啡已经成瘾。
但关于注射吗啡的事情李志行没有再加追究,反而指示戴庆私下里给他提供吗啡。
戈林对李志行的友谊非常感动!他才华尽出,后来给李志行提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李志行顺势指示秦国镛提升戈林为空军学校总教官。
戈林意气风发,打算为李志行大干一场!
有了这位二战最有名的空军元帅的加入,李志行的空军强盛,眼看指日可待!
……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5月份。
这天,李志行收到了两份来自苏联的贺电,一份是库涅夫委员发的,另一份却是皮萨列夫中将和车尼雪夫斯基少将联合发的。
两份电报都盛赞了李志行对中苏友谊的贡献,库涅夫邀请李志行亲自到苏联访问;皮萨列夫中将和车尼雪夫斯基少将则缅怀了三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也邀请李志行到西伯利亚去“喝酒”。
李志行微笑着看完电报,要说他其实也想去苏联看看,但他现在实在太忙,无法成行,便向三人表示了谢意,并一通庆贺。
庆贺什么?
原来,新近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随即,两国建交。这里面有众人的努力,所以相互祝贺。
在协约中,苏联承认了中国对外蒙的主权,废弃了帝俄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废止了在华一切租界、放弃了庚子赔款、放弃了法外治权、承认中东路继续谈判、两国边界重新划定等问题。
历史上,关于这个协定,中国大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苏联签订的。唯一的不足就是苏联当时实际控制着外蒙,事后又赖在外蒙不走,最终促成了外蒙独立。
但现在,这个问题被李志行解决了。
还有中东路,原条约内容是承认中国有赎回中东铁路的权利。这个,由于李志行的干预,偏离了历史,已经在谈判了。
列宁生前一直关注与中国的关系,现在两国实现正常邦交,可惜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没能亲眼看到。
中苏邦交正常化不久,中国就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的“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东郊黄埔成立,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这所军校不同于之前中国的任何一所军校。因为这是一所“主义为先”的军校,通过这所军校培养的军官,国民党逐渐将自己的嫡系部队改造成了“党军”,即完全听从政党指令的军队。
后来,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支“党军”做依仗,国民党手持利刃,杀心顿起,对与之合作的我党举起了屠刀。
所以,李志行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黄埔军校的建立,与当初袁世凯称帝一样,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甚至,后者的影响还要更深远一些。
话说这种“党军体制”发端于十月革命前后,苏俄是该体制的首创者。其特点就是军队服从政党的领导。
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克伦斯基为了把武装部队掌握在自己手中,借用了法国军队的这一经验,在陆海军中安排了自己的政治委员。据说当时意大利和法国也采取过这样的措施。
但无论是意大利、法国,还是二月革命的俄国临时政府,其设置军队政治委员主要的用意是基于监督军队的,政委隶属于最高司令管辖。这一点,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监军。
俄共最初也是如此。
1917年4月,俄共向准备参加十月革命的部队派出政治委员,初始目的仍以监督革命队伍里的原沙俄官兵为首要目标,对官兵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放在其次。
但后来俄共的政治委员脱颖而出,在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党军体制”。
孙中山与苏俄开始合作后,便立刻想依靠苏俄的力量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可苏俄却要求孙中山先改组国民党。孙提出先建军再改组,苏俄非要求孙中山先改组再建军。双方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达成了妥协。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召开,我党的一些先驱参加会议,部分人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人数约占了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应该说,这个比例是妥协的一部分。
6月16日,黄埔军校成立。由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大力推荐,蒋介石担任了军校校长。
话说这个蒋介石何德何能,能被共产国际推荐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是因为,当时的蒋介石是一个热情的“革命者”。他是国民党内“以俄为师”的最早主张者和坚持者,很得马林的信任。而马林此时对国民党中影响力非凡,有些“太上皇”的味道,有马林的推荐,蒋介石立刻身价倍增!
噢,原来姓马的一直都很厉害!
呵呵,是的。在国民党内,马林最欣赏的另外一人----廖仲恺,则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党代表。
黄埔军校开学,正式录取了350名学生,陕西就占了好几十名。这里面,有于右任和周一飞介绍的,也有自发去的,李志行的队伍里就有士兵去了。
起初,国民党在李志行的队伍里宣传黄埔招生的信息,有些士兵颇为动心。这种动向被田一民报告给了李志行,问是否要加以阻止?
李志行想了想,表示算了。此时的国民党,算是革命的队伍,中山先生提倡的三民主义,也很被大家接受,去就去吧。
但李志行规定需要先报名,报名后每人发60块钱路费,并被告知一句话“去了就好好干,别给咱边防军丢脸!还有,想回来就再回来,保家卫国还需要你!”
这么一弄,反而去的人少了。
近20万人的队伍,才走了十几个。而李志行,还给周一飞写了封信,请他照顾这十几个人。
看到这里,也许有看官会问:你说,李志行的西北军校与黄埔比起来怎么样?
这个么,个人以为,从政治教育上,西北军校不如黄埔军校。但单从军事教育上来讲,西北军校强于黄埔军校。
为什么这么讲呢?
首先,黄埔军校是苏式教育,西北军校则偏重德式,兼顾了苏式和日式。西北军校的长处是取了大家的一些优点,缺点则是没有采取苏式的“主义为先”的方式。
例如,西北军校虽有政治教育,但只是设了一门爱国主义教育的副课,教材就是李志行和乔修远合写的那本《我爱你,中国!》。而黄埔军校则将政治课作为一门主课。黄埔的这种做法,全国仅有!
其次,黄埔的师资力量不如西北军校。黄埔主要以俄国教官、俄式援助装备为主。西北军校的师资则要雄厚得多,各式教学装备也几乎是最先进的。
第三,西北军校的学生有三分之二来自军队,而黄埔的生源,绝大部分则来自于社会。所以,西北军校学生的军事基础比黄埔好。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看官又问了:你既然这么说,那你说,黄埔军校为啥将星辈出、历史闻名?
这是因为,黄埔军校的好学生其实基本都是打出来的!李志行要求西北军校开门办学,但人家黄埔那才是真正的开门办学!
国民党内忧外患,黄埔学生军是唯一一支紧紧掌握在手里的武装,平商团叛乱、参加北伐,哪个也少不了他们!学生们还没毕业就得真刀真枪上战场。这样的学生,自然很强!
所以,应该说黄埔军校只是教会了学生基本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以及给学生思想上种下了主义的种子,真正的黄埔生,都是在战场上毕业的!
说道黄埔军校,再说一件关于他有意思的事情。
话说作为黄埔军校最有特色和极其重要的一个部门----政治部,其第一任主任,本是戴季陶。
戴季陶此人,后来是个大反动派,歪曲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蒋介石反动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但在早年,他却曾热衷研究马克思主义。
戴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骂走了。
1924年6月18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开会,会上张继等人提出我党党员在国民党内有私下党团活动的问题,与戴季陶发生冲突。张继大骂戴季陶是我党的走狗,称他“从保皇党干到共.产.党,是个十足的反复无常小人”,并且扬起拳头要打他。
戴季陶是耍笔杆子的,文化人,骂又骂不过,打也打不过,气得当场大哭,不再去上任。
戴季陶没上任,接任的是邵元冲。
邵元冲邵元冲,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这岗位上只干了两个月,8月份就跑回上海娶媳妇,回来的时候已经是10月份了,之后就不太管政治部的事情了。11月,他以孙中山机要秘书的身份随从孙中山离粤北上,就再也没有时间管政治部的事情了。
然后便是著名的周公。周公此时虽还在法国留学,但却因才华横溢,被政治部副主任张申府推荐,担任政治部主任。
在这个职位上,周公为中国革命、以及为党,都做出了很多非常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