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执政后,公开招募人才,任命狐偃、赵衰、先轸等人为国家重臣,举贤任能,同时又任用了许多外来的人才。
除此之外,他还听取了下属的意见,推行改革措施,兴利除弊,减轻人民的赋税,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并将原晋军扩大为上、中、下三军。
从那以后,晋国大治,日益强大,成为春秋时期最强之一。
公元前638年,楚、宋两国泓水一战,楚国大获全胜。
接着,宋、鲁、郑、陈、蔡、许、曹、卫等国纷纷转投楚国,被楚国掌控。
偏居南隅的楚国势力急剧增强,严重威胁到中原晋、齐、秦等大国的利益。
晋国强大后,宋国因为惧怕晋国,就背叛了楚国,转投晋国。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出兵讨伐宋国。
宋国告急,晋文公于次年出兵攻打与楚结盟的曹、卫两国,以解决宋国危机。
楚成王见晋国出兵为宋国解围,便命令楚将成得臣,赶紧率军撤出宋国。
可是成得臣违抗军令,继续北上攻打晋军。
为履行晋文公流亡楚国的时候,对楚成王许下的诺言,晋军退避三舍,退至城濮驻扎下来。
晋文公此举不仅避免了与来势凶猛的楚军立即决战,也滋生了楚将成得臣的傲慢。
看到晋军撤退,成得臣命令楚军全线进攻,一直到城濮城下。
他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
晋文公派人回话说:“我们永远不敢忘记贵国的恩惠,所以我们在这里让步了。”
“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
公元前632年,晋、齐、秦、宋组成四国联军,在城濮与楚、陈、蔡、郑、许组成的五国联军交战。
晋国有5万多名士兵,700辆战车,严阵以待。
晋文公站在高处,检阅全军,看到士气高涨,觉得可以决战。
晋军的战马都披上了虎皮,率先从楚军最薄弱的右军开始进攻,楚军见到像猛虎一样的战马冲向他们,吓得不战而逃,溃不成军。
晋军统帅狐偃虚设两面大旗,迷惑敌人。
楚军看到晋军的主帅大旗,便带领主力冲杀过来。
狐偃率军假装败逃,并让战车拖着树枝扬起尘土。
楚军见状,立即全线追击。
就在此时,预先埋伏好的晋军主力突然将楚军拦腰斩断,狐偃也率军掉头冲杀过来,前后夹击,楚军大败。
成得臣连忙鸣金收兵,总算没有全军覆没。
成得臣一意孤行,打了败仗,觉得没脸回去见楚成王,便拔剑自刎了。
这场战役过后,楚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侵扰中原。
晋、楚城濮一役,晋军大获全胜。
后来,晋文公把战场上缴获的战车、俘虏的士兵送给了周天子。
周天子大喜,奖赏了晋文公美酒、宝玉等物品,还赏赐了红色弓箭和黑色弓箭,以表示晋国拥有自由讨伐各国的权利。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践土会盟诸侯,周王室派王子虎参加,并将晋文公封为侯伯,其霸主地位正式确立。
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晋国河阳再次召开会盟,就连周襄王也应邀到会。
可以说,晋文公此时的威望,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齐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