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伯乐相马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057字 发布时间:2023-09-25

秦国百姓主要是靠农业、牧业过日子,特别擅长骑马作战。


这样一来,相马就成了一种专业的学问。


秦穆公在位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善于识别马的好坏。


任何千里马,别人都找不到,只是当普通的马来喂养,孙阳往往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千里马。


传说,天宫里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所以人们称孙阳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去寻找一匹千里马。


有一天,伯乐在路上看见一匹马拉着一辆装满盐的车上陡坡。


因为车重坡陡,那匹马累得大汗淋漓,大口喘着粗气,嘴和鼻子都喷着白沫,每迈一步都很困难。


伯乐赶紧走过去,那匹马见了伯乐,居然高声尖叫起来。


伯乐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


可是这样一匹宝马,却被人用来拉盐车,累得骨瘦如柴。


伯乐伤心不已,他拉着马络头,痛哭起来。


他脱下自己的麻布上衣,披在千里马身上。


这匹马似乎也很通人性,它感激地用鼻孔向地面喷了几下,然后仰天咆哮,直奔云天。


伯乐立即买下这匹马,送进楚王宫。


经过精心喂养,这匹马变得威武雄壮,日行千里。


后来,这匹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那以后,人们把发现人才或重用人才的人,称为“伯乐”。


伯乐晚年的时候,总结了一生识马的经历,写了一本《相马经》。


书中详细记录了各种马的相关知识,以及识别千里马的方法。


他希望后代能继承自己的相马术,所以他把这本书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语重心长地叮嘱儿子说:“这本书汇集了当今相马经验的最高成就,你要认真研究,细心思考。”


“但是,相马不能完全依靠书中的知识,而是要学会总结自己的经验。”


“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位非凡的相马专家,明白了吗?”


孙阳连忙点点头,说道:“我知道了,父亲。”


尽管孙阳的儿子学得很仔细,但他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书中的内容,没有理解其中内涵。


《相马经》中有一段话:“千里马额头高高隆起,眼睛大大,闪闪发光,蹄子大而端正。”


孙阳的儿子,一直牢牢记住了这段话。


有一天,他正在街上走着走着,看到路边有一只大癞蛤蟆,就蹲下来仔细看了看。


默读了几遍书中记录的千里马特征,然后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了家。


他高兴地对孙阳说:“爹爹,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和你书上写的差不多,就是蹄子没那么端正。”


孙阳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然如此愚蠢,真是笨死了!


便取笑儿子说:“只是这匹马太喜欢跳,不能用来骑啊!”


千里马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我们除了有美好的愿望,还要有适当的方法,懂得变通。”


“既要树立人才观念,又要以良好的制度,合理优化人才的配置,才能发挥人才的优势。”


“做事不能拘泥于教条,要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以此避免僵化和教条主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