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来到齐国后,果然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接待。
齐桓公把自己的女儿姜氏嫁给了重耳,还赐给了重耳80匹马,让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重耳在外流亡多年,现在终于有了安身之处,感到十分满意,便打算在齐国长住下来。
他还说:“民生安乐,谁知其他?”
过了一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
齐孝公即位后,诸侯纷纷叛齐,齐国已经失去霸主的地位。
跟随重耳的人认为,应该尽快离开齐国,另谋出路。
但是重耳就是不愿意走,加上齐国也不太可能让重耳一行人走。
于是,子犯、狐偃、赵衰等人聚集在野外的桑树下,商量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
没想到,桑树旁边有个养蚕的女奴,偷听了子犯等人的谈话。
还把偷听到的话,报告给了重耳的妻子姜氏。
姜氏害怕泄露这个消息,齐国会不放重耳走,就杀了女奴。
然后对重耳说:“你有经营四方的志向,可知道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杀了她。”
重耳连忙否认,不肯离开。
姜氏说:“跟随你的人都希望你离开齐国,你必须听从他们的意见,不能犹豫,犹豫不决则办不成大事呀!”
“夫君您还是走吧,贪婪的妻子美色和满足于现状,会毁掉你的功名。”
可是,重耳还是不肯走。
姜氏见到自己劝说无效,就去找子犯商议对策。
他们合谋将重耳灌醉,然后将重耳装上马车,带他迅速离开齐国。
重耳酒醒后,发现自己上当了,十分生气,抄起一把长戈,朝子犯扎去,还说:“我恨不得吃了你的肉。”
子犯一边躲一边说:“你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我们死了,连埋在哪里都不知道,你还能和豺狼争食我吗?”
“若是你有成就,自然会有美味佳肴,而我的肉又腥又臭,只怕你到时候就不想吃了。”
重耳听了,顿时明白了一些事情。
于是一行人离开了齐国,前往曹国(都城在今山东定陶)。
到了曹国之后,曹共公对重耳非常无礼。
他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就想看看重耳的肋骨是什么样子。
有一次,曹共公趁着重耳脱下衣服洗澡的时候,躲在窗帘后面笑嘻嘻地偷看重耳。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很有眼光。
在观察了重耳及其随行人员后,她对夫君僖负羁说:“我认为晋公子那些追随者都很出色,足以相国。”
“如果他们这么多人辅佐一个人,重耳肯定会回到晋国当上国君。”
“他回到晋国当国君后,就会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会是第一个。”
“您最好早点与晋公子结交。”
于是,僖负羁把美食美酒送去给重耳,还偷偷在饭里放了一块玉璧。
重耳接受了饭食,把玉璧还给了僖负羁。
第二天,僖负羁劝谏曹共公说:晋公子在这里,你应该按君主之礼对待他。”
曹共公不屑一顾地说:“诸侯流亡公子多得去,谁不路过这里,逃亡的人都是无礼之人,我怎么能用尽礼仪去对待他们呢?”
僖负羁继续劝谏曹共公,但曹共公根本不听。
不久,重耳一行离开曹国,来到宋国。
在宋国,重耳与宋国司马公孙固相处得很好。
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晋公子从小就流亡到现在,一直待人友好。”
“父事狐偃,师事赵衰,长事贾佗。”
“狐偃惠而有谋,赵衰文而贵负,贾佗多识而恭敬,晋公子遇事总是和他们商量,所以您应该善待他们。”
宋襄公听了他的话,赐给了重耳80匹骏马。
重耳继续前进,途径郑国,郑文公也不太理会重耳一行人。
郑国大夫叔詹,极力劝说郑文公:“我听说上天帮助之人,正是别人赶不上的人。”
“晋公子有三件不寻常的事,也许是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以礼相待吧!”
“同姓男女结婚,据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的父母都姓姬,但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寻常的事情。”
“晋公子流亡国外,饱受灾难。”
可是上天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可能是为他开辟一条路,这是第二件不寻常的事情。”
“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寻常的事情。”
“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就应该受到礼遇,更何况是晋公子这样的上天所帮助的人呢?”
然而,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不久,重耳一行人离开了郑国,前往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