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云家吃的这顿饭,我并不清楚他们有什么目的。或许,是觉得我们俩算得上青梅竹马,希望能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创造人生吧!
当然,这或许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可能,还是太高估了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去了风行装饰。作为一甩手掌柜,在那日跟老田聊过后,我就一直在盘算着,如果老田某天离开了,这个盘子该让谁来接。
“小马总,您来了!”
见我进店,几个员工都站了起来。
“几位哥哥,都吃早餐没?没吃的话,我请客!”
我也笑着打个招呼,先来个嘘寒问暖。
“呵呵,小马总,都吃过了,谢谢您!”
小孙反应最快,笑着答道。
我便也不再说了,我一派少年老成的样子,在他们面前,似乎从没觉得我其实还是个小孩。
进了工作间,老田正在写着字,看样子,是给哪家企业写的。
“田总,这笔力渐长啊!”
作为很了解前世老田书法功底的人,我能看得出,这两年,他的功夫没搁下。应该说,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字的结体更合理,更美观,笔法也更圆熟老到。这是很不容易的,一边要做业务,一边还得抽空练习。
“呵呵,你小马总就莫笑我了。”
他倒还是一贯的谦虚,明知此刻的功力已经要超过我了。
“哪敢笑您!田总,我给个建议,您啊,再回头练练米元章!那个,合您气质!”
我笑了笑,他曾经是米元章的拥趸,我在大广场初见他写对子时,就是米体。不过,不知道怎么的,后来,他又改习文征明了。但我想到,后面若干年后,他曾很是欣赏方放老师的书法。众所周知,方放老师的米体字,可谓之一绝呢!所以,我的意思,是让他再下点功夫,把米元章写出彩来。
“哈哈,米元章八面出锋,着实隽逸,不过,以我暂时的领悟力,恐怕还练不成。”
朗声一笑,给了个理由。
我想了想,或许,他是对的。对于艺术的领悟,有可能会有阶段性的不同。
比如我在少年时,喜欢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偶尔读一下《读者》,补充点鸡汤,到二三十岁时,又更爱看现代小说了,尤其还迷过一阵子梁晓声的知青小说,还有铁凝、张贤亮、王安忆、阎连科等人的作品,而到了三十五岁后,就突然不再看文艺小说了,骨子里欣赏着它的美,却总是没法搬起书来读一读了。之后,就有点乱了。盗墓小说、悬疑小说、历史穿越类小说,竟成了我业余阅读的主流。且,阅读至此,不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创作,却开始加大了比重。人生随笔、古典诗词,以及尝试着写掺杂着自身经历的回忆式的小说。
这些,是成长的必然。毕竟,人越大,就越没法纯粹。人越大,领悟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田总,您这说得太高深了!不过,我想我有点理解。但是,我相信,终有一天,您会无比喜欢米元章的!对了,有个叫方放的女大学生,书法很了得,我敢断言,她日后必是书法界的一面旗帜!”
我一时间,言之凿凿的,像个预言家。其实,不过是我提前透了密。
老田自然不知道,只是看了我一眼,那眼神,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