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军出北京通州经永平到山海关前的红瓦店分营扎下营盘,埋锅造饭歇人歇马。
李自成带诸将登高处观察战场,携带缴获自明军的单筒望远镜,远近数里,尽在眼中。
这山海关,由临榆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北翼城、南翼城、威远城、宁海城七城连营。史称“一体两翼、前拱后卫”
临榆关城为主城居中,四周有护城河围绕,西罗城靠西拱卫主城直面当前,东罗城拱卫在后,北有北翼城,南有南翼城,宁海城在南靠近渤海,威远城远在东方。
石河一来供应护城河河水,二来又当成了西罗城的护城河,河上有三道大桥供兵马出入,北侧高处是燕山,南侧低处为渤海。
大顺王问“从燕山到渤海,多少里程”
“十四里”
“这临榆关城多高多长?”
“临榆关城四周长九里,墙高四丈一(14米),墙厚两丈(7米)”
“西罗城呢”
“高两丈三尺(8米),厚一丈四寸(3.5米),四周长六里”
“护城河多深多宽?”
“宽五丈,深三丈”
“这石河是山海关天然的护城河啊,派人前去查看,河水如何深浅”
军兵骑马跑去试探河水深浅,居然涉水可渡,由此可知,因春季枯水河水仅及马腹,并不影响战局。
“这威远城在长城外远处,大小如何?”
“威远城在欢喜岭顶处,宽阔不过百步,为了瞭望敌军和屯兵而建,只可屯兵数百人”
他关宁军为何不拆石河上三座桥?
石河水浅,这桥拆不拆区别不大,若拆了,固然不利于我攻,可也不利于他反攻,单单不拆这桥可以看出他关宁军何等狂妄,好似并不惧怕我攻城,反倒是盼我前去。
哼,倒是省了我许多运送攻城器械的 功夫。
“不可大意,这山海关天造地设,依山背海靠河,便如一堵高墙挡住满清兵马,正反两面,都不惧攻打,好一座雄关。
难怪关宁军有恃无恐,不愿投降,关宁军所仪仗的无非骑兵和雄关,骑兵利于攻,雄关利于守。骑兵若战非出关不可,他既然出关我便与他大战于石河。
我若是攻则主攻北翼城和西罗城,南翼城地势太高不利于攻打。
我欲派兵攻东罗城,断关宁军后路,如何处之。”
“可北去四十里走九门口,那里兵少,地势开阔,大军方便展开,容易攻占,占了九门口可迂回攻打东罗城。”
大顺军根据舆图制订战术,定主战场西罗城、北翼城、石河,分战场九门口(一片石),南侧靠海分兵防止海上来袭。
命匠户营伐木制作旗语车、云梯车、投石机、攻城槌、望楼车、筏桥、拒马等器械预备战场和攻城使用。
命唐通和白广恩带两万人绕远路去九门口(一片石),须拿下九门口越过长城,迂回包抄东罗城,佯作进攻,对吴三桂实施战略包围,断其后路。
命刘宗敏,李过,李友等将带兵征战,在石河与吴三桂军进行野战,力求歼灭其主力军,然后攻城占关。
两军一攻一守,各做准备。
大顺军准备完毕,发下军令,各军各就各位,预备战斗。
执法队红布缠头,手持大刀,赤裸单臂,列于阵后,只为督军。
红日初升,大顺军出兵,关宁军也出西罗城,两军隔石河对列,旗帜招展,号角雄壮,鼓声如雷,杀意盈天。
大战一起,杀声声震九天,尘沙遮天蔽日。
关宁军以戚继光传下来的三才阵对战大顺军。
当时关宁军多用鸟铳和三眼铳为制式武器,硝烟弥漫中,大顺军火铳兵与吴军对轰,均死伤惨重,仍都死战不退,以士兵尸体抗在肩头为盾牌掩护冲杀。
步兵混战之际,关宁军骑兵冲击大顺军,大顺军以骑兵针锋相对,厮杀多时,大顺军略占上风,逼迫关宁军后退。
大顺军冲到关城近处,关城城头响起大炮,炮声如雷,震耳欲聋,炮弹势若雷霆不可阻挡,进入军阵,打出一个血胡同,人马中者立死。
关宁军复又上前。
两军战做一团。
下午时分,东罗城传来喊杀声,原来唐通已经突破九门口,沿长城自北向南来杀到东罗城下,与大顺军主力对山海关成两面夹击之势,关宁军两面受敌,颇为被动。
鏖战一日,两军都兵困将乏,腹中饥饿,天已黄昏,残阳如血,各自鸣金收兵,以待明日再战,各自收拾伤兵及尸首不提。
大顺军归营,火头军送上热水,煮熟的马肉,军粮乃是中间有孔的凉烧饼、锅盔,军士饱餐歇息。
关宁军的伙食略有不同,热菜粥,煮熟的马肉,军粮也是烧饼,为慰劳出战的军士辛苦拼杀,每人发半碗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