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我也不信。”游客点点头,“可是,我认认真真查了一遍又一遍的记录,确实没有验证过返回技术,没有一艘飞船回到地球,都是一去不复返。”
游客加重语气说:“在没有进行过返回实验的情况下,美国人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的成功几率就是零。”
“你知道中国探月计划进行了几次返回实验吗?”游客接着说,“之后的嫦娥六号、七号、八号也都没有载人登月计划,都和嫦娥五号一样,在验证返回技术,一直到嫦娥一号发射后的第三十个年头,才实现了载人登月。之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的太空技术突飞猛进。”
“登月确实不容易。”陈明新感叹说。
“当然不容易。”游客说,“可是,你知道美国人从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徘徊者号,到载人登月用了多久时间吗?”
“多久?”陈明新问,“用了多久?”
“1961年8月开始发射第一个徘徊者号,到1969年7月一次性成功实现载人登月,只用了不到九年的时间,不到我们的三分之一时间。”游客情绪激亢说,“是因为我们起步的技术不如他们当年吗?”
“答案肯定不是。”游客自问自回答说:“那只能有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造假,欺骗了全世界人民的感情。”
陈明新竟无言以对,支支吾吾说:“美国人登月,感觉……好像……确实……有不少疑点。”
“不是好像,就是假的,百分之百是假的。”游客一副得理不饶人的表情说。
两个人参观登陆舱的时候,卜小云和其他游客已经进入附近的人类登月纪念馆。纪念馆是在美国政府资助下营建,里面用光电模拟的形式,介绍了美国第一次载人登月的情况,却只字不提前苏联在月球探索的成绩。
陈明新和游客两个人从登陆舱走进纪念馆的一刹那,他有一种不详的预兆——身旁的游客肯定又是啰里啰嗦,批判里面的介绍都是假的,统统都是假的。
至于美国登月的真实性,在这之前,他跟这名游客一样,也有过怀疑,但在入职公司,接受培训后,他又觉得那些疑点都是无中生有的猜疑。但听了游客义愤填膺的说法后,他又觉得游客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果然,针对纪念馆里的介绍,游客针锋相对的摆事实、讲道理拆穿它,“事实”和“道理”大都停留在之前的说法,并没有太多新意。
离开纪念馆前,游客依旧愤愤不平:“就算美国人的登月不是假的,这个人类登月纪念馆,为什么一点都不提前苏联。那个时候,前苏联可是走在他们的前面,为人类太空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是苏联已经不存在了,”陈明新弱弱的说,“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游客说,“当时美国人在探月上明显落后前苏联,为了政治利益,不得不撒了这么一个世纪大谎,所以现在只能想尽办法抹掉前苏联的贡献,这就很好理解了。”
十足的阴谋论游客。
作为一名萌新月球导游,陈明新觉得他不应该陷入游客的阴谋论,更不能跟他起争执。
走出纪念馆时,卜小云正在组织大家在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陈明新像一只在大洪水里漂泊的小动物,死死抓住这根稻草:“快点,合影了。”然后急匆匆往人群跑去。
游客终于停止了高谈阔论,跟在他的屁股后往人群跑去。
卜小云为全体游客拍了合照,在游客的坚持下,又在纪念馆门前架起了照相机,拍了她、陈明新和全体游客的合照。
在纪念馆前合影后,他们又选了一个最佳的位置,以整个登陆地为背景,拍了一张大合照。
当然,整个参观过程中,游客们已经拍了数量不少的单人照和三三两两的合照,这是大部分游客来月球一游最重要的事。
至此,参观活动结束,游客们有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把自由活动时间延长到一个小时。
卜小云把游客们集中起来,大声说:“各位,一个小时后回到月球车上集中返回,建议大家在手机上设置提醒,不要跑太远,不要打闹,在月球上不小心摔伤是很危险的。”
话音一落,游客们像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蹦蹦跳跳,三三两两,往各个方向散去。
卜小云不放心的在通讯系统里强调:“大家千万不要跑得太远,差不多时间就得往回走了。”
实际上,她并不用为此担忧,每个游客都是一个移动的“小红旗”,无论他们在月球上哪个犄角旮旯,都可以在公司信息系统里显示出来。当然,前提是他们没有破坏宇航服上的定位装备。
看着游客走远后,卜小云和陈明新回到月球车上,在车上可以实时观看游客的活动情况。
陈明新一脱下宇航服,就急着问卜小云:“小云姐,你觉得美国登月可能造假吗?”
“是不是有游客跟你说了什么?”卜小云微微一笑。
陈明新点点头,“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美国人登月有太多疑点了。”
“多跑几趟,听多了,就免疫了。”卜小云一屁股坐在靠门的座位上,这样的话题丝毫不会引起她的任何波动。
“你从来没有怀疑过吗?”陈明新说。
“从来没有科学家怀疑过,我有什么好怀疑的。”卜小云确切的说。
“有个游客说,实际上是有的,”陈明新说,“前苏联一名航空专家,叫费罗啥来的,在当时就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美国人的方案太复杂了,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还有呢?都快一百年了,就只有这个科学家,不能说明问题。”卜小云说。每次带新手,在这个问题上,总会展开讨论,她已经习以为常。
“质疑的科学家确实很少。”陈明新说,“但他说的一个理由,我是第一次听过,我觉得很有道理。”
“什么理由?”卜小云随口问道,她并不怎么感兴趣,大多数游客绕来绕去都是网上讨论了几十年的观点。
“他说,”陈明新说,“月球没有空气,用不了降落伞,必须像现在这样用反向推力给登陆舱降速,在那个年代根本做不到。而且,美国人都没有验证返回技术,就实现了载人登月。”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看了一些历史资料,美国人载人登月的时候,我们国家当时连自行车都不能独立制造,不能以我们的发展水平去看待他们,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卜小云把脚盘在椅子上,这是她的习惯。
“那也是,只是……有太多的疑点了,他们从实验,到登上月球只用了九年时间。你知道我们的嫦娥计划用了多久吗?”陈明新的想法有所松动。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的嫦娥计划在2007年启动。”卜小云说。
“没有错,我特意查了查。”陈明新说,“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之后就是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好多次测试后,直到2035年才实现载人登月,前前后后快三十年了。”
“那时候是美苏争霸,所以他们都不惜一切搞登月,时间缩短了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卜小云说,“当时世界上有很多疯狂的事情发生。”
“好像也有道理。”陈明新进一步动摇了之前的念头,但依然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不过……”
“不过什么?”卜小云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