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志敏赤化贵余万 建屏智取景德镇
书名:国共征战之各地起义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2714字 发布时间:2023-04-16

贵溪苏区的革命之火很快蔓燃到余江、万年一些村寨。余江的李咸清、胡应兴、饶世相、周年德等贫苦农民,在亲友的动员下,分别在贵溪的乐家庙、降家坪、畈背、鸿鹤嘴、鲁家嘴、胡马头等村相继成立了党的支部。

六月,余江东北边境数十个村庄掀起了“上名字”热潮。当时,王坊、象湾、画桥、姜坊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党的支部。为加强斗争的领导,经贵溪县委批准,成立了中共余江区委,黄灿为书记。七月,李咸清、胡应兴、胡天贵、李林春、饶世相、周年德等活动分子参加贵溪的秋收暴动胜利归来,群情鼎沸,纷纷要求打出红旗,举行暴动。八月十九日,鸿鹤嘴农民起义。二十日,狮马源农民暴动。反动派惶恐不安,连忙派出南桥挨户团“进剿”。

二十一日,鸿鹤嘴、狮马源两地农民革命团受挫。九月四日,中共余江区委又组织象鼻湾农民暴动,处决了靖卫团头子陈兰才。第二天,余江县长彭克勤率靖卫团,配合国军十八师戴岳旅一部“进剿”暴动区,农民革命团寡不敌众,被迫转移到贵溪周坊,暴动区域被敌占领。

十月,关王殿大捷,扫除了余江、万年边区农民暴动的障碍,为中共余江县委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不久,中共余江县委正式成立,黄灿为书记。

为了抓住有利战机,乘胜扩大苏区,方志敏从避居周坊的余江同志中,选拔出李咸清、王允先、李林春、胡天贵、汤仁传、汤继生等在贵溪县委机关训练。方志敏亲自给他们讲授革命道理和领导斗争艺术。训练班结束后,李咸清等人被派回余江,继续组织武装暴动。方志敏也经常到鸿鹤嘴、狮马源、胡马头、烈桥等村检查指导工作。十二月,在方志敏的亲自指导和余江县委的具体领导下,鸿鹤嘴、狮马源、象鼻湾等村开展了以抗租、抗债、抗苛捐杂税为内容的年关斗争。

一九三零年春,蒋冯阎军阀混战开始,信江地区反动势力暂时出现空虚。三月,余江县委弄来七支步枪,挑选农民革命团骨干二十余人,组成余江县游击队。同时,县委又派出干部,深入各村,领导农民团,开展以禁米谷出村、分粮钱度荒为内容的青黄不接斗争。四月,三屋里、太阳界、画桥、跳上等村千余农民暴动。五月,胡马头、桥头、王坊两千农民揭竿起义。六月,南桥、铁山、灌田四千农民大暴动。

在此期间,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主动出击余江北部地区,支援了各村的农民暴动,尤其是武力赤化了大桥、洪峦、峨门等封建堡垒村庄,为巩固和扩大余江苏区扫除了障碍。

五月六日,余江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象鼻湾召开。正式产生了余江县苏维埃政府,饶茂林为县苏主席。属信江苏维埃政府领导,辖早在四月成立的一区苏维埃政府和七月、八月成立的二区、三区苏维埃政府,以及后来在一九三一年三月成立的余万区苏维埃政府。

贵余万暴动,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结合三县边区的实际,精心组织的一次区域大、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给革命带来新的转机的大暴动。它扩大了党的影响,显示了农民团的力量,使人们增强了推翻旧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一九三零年春夏,方志敏利用蒋阎冯军阀大混战这一时机,率红军独立团乘虚占领景德镇,迅速把原先只有千余人的队伍扩大到上万人,建立了人口近百万的赣东北苏区。

 周建屏、方志敏决定夺取景德镇。周建屏方志敏二人经过周密的调查与部署,于五月十一日夜带领独立团,通过长途行军,于黎明时刻敌人防守松懈的时机,出其不意,兵分八路进行突然袭击,一举占领了景德镇全镇,俘敌四百多人,缴枪四百一十三支,缴获敌人的黄金、白银、股票,价值三十多万元。

周建屏,原名宗尧,别名兴堂、子炎,江西省金溪县左原村人,后迁居云南省宣威县倘塘村。十七岁时便考入云南讲武堂。一九零九年,周建屏十八岁时即由讲武堂入云南新军,当班长、排长。因为他打仗机智勇敢,又连续提升为连长、营长、团长、旅参谋长。

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在蔡锷的护国军第一军第六支队,作为朱建德的部下曾两次入川作战。护国战争中,周建屏作为护国军营长参加了护法战争。不久,他又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叛乱的作战。在他走过的这一段人生道路上,虽然为推翻封建帝制,铲除封建军阀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但也使他逐渐认识了旧军队的腐败堕落,打仗根本不是为国为民。他气愤地说:“身居官位,不能一展初衷,此官又居之何用。”因此,他毅然辞去旅参谋长的职务,于一九二四年回到江西原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周建屏暂时的闲居,并非图安逸,而是在求索。不久,他在一份小报上看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他想去那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谋新的道路。于是,他立即到了广州。但这时军校招生已结束。他经过一番周折,后来由军校政治部主任周翔宇推荐,方入黄埔军校学习。

一九二六年,周建屏在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北伐军第四军营长。北伐军由广东打到江西,连连取得胜利。在江西南昌,经朱玉阶介绍,周建屏加入了中国森批组织,并转到朱玉阶军官教导团任职。后来参加了八一洪城起义。起义军撤出洪城以后,经瑞金寻乌进入广东。在潮汕、三河坝,被国军冲散,主力进入海陆丰地区。

周建屏带的部分部队被打散后,只剩他一人。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周建屏在距三河坝不远的碧莲寺削发为僧,隐避身份。躲过敌人搜捕以后,周建屏对老方丈说:“我既已投身革命,岂可半途止步!”于是拜别了寺院,以僧人的身份作掩护,去寻找党的组织。他先后到了南昌、南京、青岛、上海等地,最后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一九二九年九月,党派遣他到赣东北方志敏那里工作。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周建屏带领这支年轻的革命武装,跟敌人展开了斗争。开始主要活动在横峰、弋阳一带,先后打破敌军四次“进剿”,巩固了苏区。

 景德镇系江西重镇,打下了该镇,对巩固和扩大苏区,解决苏区经济困难起了重要作用。

七月,周建屏独立师打下了鄱阳。接着在江桥反击战中敌警卫队一个团、南京警备团一个营和都昌、湖口、鄱阳等保卫团。独立师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政委。

一九三零年十一月,蒋总司令调集十万军队对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一次“围剿”。同时向赣东北分兵四个师三万余人长驱直入,“围剿”红十军。周建屏和邵式平在弋阳大坝乡刘家一带,召集团以上干部会进行部署,提出“扎好口子、打好埋伏”的口号。由地方赤卫队配合,在万年县珠山桥和铅山县河口各歼敌一个团。接着攻克上饶,并将上饶等五县靖卫团全歼。在弋阳、横峰地区与敌周旋月余,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敌人再次“围剿”,周建屏率红十军主动出击,接连打破优势敌军的第二、三次“围剿”,消灭和牵制了大量敌军,直接配合了中央红军的反“围剿”作战。红十军发展到五千多人。赣东北苏区已发展到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五十二个县,人口达两千万,成为赣东北苏区的全盛时期,

要知道下面又有什么战事发生,请看下一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