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省一年的财政收入,老苏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在这里表一表,免得有看官准备随时戳破老苏的牛皮!
要想富,先修路。咱从铁路谈起。
自李志行主政陕西以来,共修建了约730公里铁路。使西安通过陇海线、榆林通过京张线分别与全国铁路网连接了起来。并修通了榆林至神木、以及到绥远白云鄂博的铁路线,使神木的煤炭、白云鄂博的铁矿可以通过铁路运到榆林,解决了“汉堂天字第一号工程”的原料问题。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在火车的带动下,关中和陕北的经济开始腾飞。
因为关中经济爆发,铁路运力不足,除了铁路,还在西安至潼关间开通了汽车运输,成为强有力的运力补充。
另外,就是包头至外蒙库伦之间的公路,已经修通了大半。在草原的深处,沿公路线的地方已经喧闹起来。这条包头到库伦的公路,分别从包头和库伦往中间修建,目前南北两个方向都已经进入了外蒙南部的大戈壁深处。
交通局的两个留学生副局长周岩和陈汉雄,一南一北,亲自与民夫们一起奋战在严寒的大戈壁上,他们知道这条公路的重要性,所以加班加点。
两人本想赶在新年向李志行献礼,但因为条件实在恶略,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35度!狂风肆虐,飞雪连天。李志行下令停工,等年后春暖花开再干。
于是周岩和陈汉雄便组织利用已修通的公路,向前沿运送物资,确保在土地化冻之后,一个月内使整条公路贯通。
截止到目前,这条公路沿线已经新出现了6个小城市以及17居民聚居点,有9万多移民在此定居。为此,新成立了7个“兵团旗”,纳入建设兵团管理。
除了以上两条主要公路,其他还有各县、旗对道路的整修,其中主要是对“秦直道”的整修。这条两千多年前由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道路,在李志行手中又开始迸发出活力和生机。
1923年,光铁路就给省政府赚了672万,平均收益为0.92万元/公里。这个收益在当时属于比较低的水平,但这是因为部分铁路线运行时间只有几个月的缘故,明年还会增加。
道路是财富流通的血管,而水利则实实在在是农业的血液!说完道路,再说水利。
由李仪祉大师主导的“关中八惠”已全部完成。此项工程,为关中增加了约300万亩良田!初步估算,每年可以增加4~4.5亿斤粮食!而这些粮食,至少能养活80万人口。
李大师居功至伟!所以在前一段的表彰会上,唯一一枚“金麦穗”勋章,就是由李志行亲自给李大师戴在了胸前的。
李大师还是那么不骄不躁。当天晚上,又找李志行讨论他的新计划,李志行全力支持,因为这个计划正是当年志行那个“把陕西灌一下”梦想的落实。
陕西全省平均粮食亩产提高了约15%,这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推广。其中詹永福和秦老四起了大作用,两人都各获得了一枚“银麦穗”勋章。
詹永福将这一枚珍贵的勋章藏在了最保险的地方。
而那个种田能手秦老四,则将勋章戴在了他的黑粗布棉袄上,不管到哪里,走一走就会用手摸一下,如果有人夸赞,他就会“嘿嘿”地笑着说“咱也就是个乡下把式,是督军大人看得起咱,让桂先生亲手给咱戴上的!”,然后赶紧又用手摸一下,其实勋章很干净,一点尘土也没有。
粮食大幅增产,但李志行一分钱都没赚到,反而多花了不少钱。因为按他的规定,粮食征收的是实物税,收的粮食多了,自然还要建粮仓储存。
1923年一年,陕西省征收了约2.28亿斤粮食(11.4万吨)。随着征收到大把的粮食,李志行投入了约180万元建设粮仓。
李志行现在花钱如流水,最需要钱!那么除了田赋之外,其他的税收怎么样?
之前政府最大的税种,除了田赋之外,就是盐税。但由于李志行免费发盐,1923年全年陕西盐税才征收了112万元,这还是因为现在大家宽裕了,吃盐多了的缘故。
除此之外,就是工商税。
这里的工商税,包括境内的工商税和进入李志行辖区的“关税”(其实就是省界厘金)。
李志行先前大刀阔斧砍掉了两百多个涉及工商的税种,杜恒原本比较悲观,觉得今年工商税收不来多少了。
结果,让他大跌眼镜!
1923年全年,陕西省省内工商税高达960万,“关税”达到了380万,合计高达1340万元!你要知道,之前陕西省几百种工商税一起,才合计收了470多万。今年不算“关税”就超过了之前的两倍!加上“关税”,几乎到达3倍!
杜恒十分不解,就请教校长。
李志行笑着说道:这是因为,风景这边独好!
李志行的意思是,贸易就像流水,总会流向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周边省份杂税多如牛毛,商人们自然倾向选择陕西,而商业的发达,又调动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财富自然增加,又提升了购买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生生不息。
杜恒琢磨着校长的话,对经济运行又有了新的认识,逐渐脱胎换骨。
以上合计收入1452万,是陕西省前一年财政总收入708万元的两倍有余。
呵呵,不过陕西省顶着巨大的财政赤字!而且由于疯狂投资,这个窟窿还在持续扩大,这1452万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您别急,陕西省还有收入,大头在后头。
还有鸦片呢!鸦片还收了超出1500万大洋!
可你不是要戒烟吗?明年这笔钱还能收来?
您说的也对,明年就变成种棉花了,收不来这么多,但估计也能收个300多万。不是太少,但也不是太多。
但在李志行的设计里,税收是个培养项目,真正来快钱的其实是官产!
官产是什么?是指属于政府的房屋和铺面?
也对,但这只是一部分。李志行当政后,官产其实指的主要是政府在各个工厂里的股份。虽然他只当政一年多,但很多工厂已经建成,并开始赚钱了。
例如陕西境内新建成一百多家“一般性工厂”,个个赚钱!而所有工厂,政府都持有40%的股份。
这些工厂在1923年给政府的分红是520余万。
除了“一般性工厂”,省政府的官产还包括一种“专营厂矿”。例如“西安自来水厂”、关中3个新建的火力发电厂、关中同官的煤矿、陕南的几个金矿和锰矿、潼关的金矿等。
这些厂矿政府都占80%的股份,另外20%是汉堂的,由汉堂负责运营。本年度收入为2350万。
除了以上专营厂矿,李志行还让桂萌生将延长油矿和神木煤矿的股份“卖了”50%的股份给陕西省政府。
这样,陕西省就又多了1600万元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家专营工厂,投资230万元,单本年度就给陕西省上交了552万元!
啊!是什么行业这么赚钱?
烟草!具体讲,是陕西省开办的“西北卷烟厂”。
说起中国的卷烟行业,本由洋办公司“英美烟公司”和民族公司“中国南洋朋友烟草公司”控制。其他一些小厂,一直以来因为技术、资金等问题,无法与两家公司竞争,产品总冲不出产地数百里。
但李志行的“西北卷烟厂”一出手就不同凡响:美国技术,巨额投资,主打民族品牌,各种广告满天飞,推行爱国情怀!产品随着铁路横冲直撞,很快在各大城市畅销,一下子就挤占了国内约15%的市场,达到了超过700万元的销售量!
烟草做为一种嗜好品,市场极其巨大。据余兆祥研究,中国的卷烟市场在每年4500~5000万元之间。
这数字貌似不是很大,但这个市场发展潜力却非常巨大!
因为嗜好烟草的人其实很多,在所有烟草消费中,卷烟仅占了15%,旱烟的消费量占80%,其余分别为4%的雪茄和1%的鼻烟。随着卷烟的普及,以后势必有很多原本抽旱烟的人会爱上卷烟这种“文明的玩意”。
据余兆祥推算,5年之内,中国卷烟市场会达到8000万元左右。
所以,“西北卷烟厂”又准备扩产了。
各项汇总,1923年陕西省财政收入合计达到惊人的6774万!
而陕西省上一个完整年度的收入是2472万,但其中包含1764万元的鸦片税。也就是说,其正规收入只有708万。
李志行的6774万刨去1500万元的鸦片税,仍高达5274万元,是上年的7.4倍!
李志行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奇迹!
是的,但是他创造的奇迹远不止此。
本年度陕西省的财政支出是3.7亿元!财政赤字是600%!这也是个奇迹!
根据李志行的设计,陕西省消除赤字,还是一个漫长而遥远的过程。
那么,绥远和外蒙的情况怎么样?
先说绥远。自从京张铁路延长至包头,又加上榆林至白云鄂博的铁路修建完成,东西、南北两条铁路在包头交汇,包头迅速繁华起来,势头直盖归绥城。
上一年度,约有30万吨陕北的优质煤炭、2000吨食盐,通过铁路运往华北地区。除了这些,还有大批毛皮及毛皮制品、奶制品、牲畜等随铁路进入华北市场。另外,甘肃的中药材也选择了这条路线流向华北。
刘子风驻节包头,采取了多项措施吸引投资和贸易。他正在积极筹划,打算待包库公路通车后一举让包头代替张家口的对蒙贸易地位。
1923年,绥远的财政收入达到了283万元,除去行政开支,节余了约210万元。
这情况相比往年绥远的收入如何呢?
这个却无法纵向对比,因为之前绥远根本不作完整的财政统计,也不做预算。
当然,现在绥远的所有收入也是先上交经济委员会,然后按预算下拨,它没有自由支配收入的权力。
同样,绥远也有着巨额的赤字,因为绥远也在大搞投资。钱呢,基本上是借汉堂的。
至于外蒙的财政,比起以前来讲,可以说是改天换地!
在以前,中央每年要拿出约200万元补贴外蒙,主要是分给那些贵族、喇嘛们,以维持大家的爱国之心。
今年,李志行向中央拍了胸脯,“中央一个子不用掏,我照样把外蒙管得妥妥帖帖的!”。曹三爷十分欣慰,直叹道:咱们直系里面,要是多几个像志行这样的干才就好了!
李志行可没有吹牛。
首先,外蒙今年向内地输送了50多万头大牲口,光这一笔,收入就达到700多万!还有,外蒙同苏联、内地之间的贸易大增,除了茶叶、各种小工业品之外,烈酒迅速成长为一种活力产品。
所以外蒙政府的荷包迅速鼓了起来!今年在给那些王公、喇嘛们发完钱,扣除完行政费用后,还节余了近500万。
需要说明的是,外蒙的花销不包含军费,陕蒙绥所有的军费,都由经济委员会统一支付。
外蒙的财政脱胎换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可以归结为四个字,那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自不必说,花头太多。就说节流,外蒙的第一大开销----“王公、喇嘛的俸禄”,今年就已经不足往年的三分之二。
这并不是陈士可故意克扣,而是领俸禄的人少了。
哪去了?在历次事件中,被李志行消灭了。
没有被消灭的王公、喇嘛们,则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生活!天天穿着绫罗绸缎,开着小汽车,在阳光明媚的大草原上喝“工业酒精”,玩自己喜欢玩的东西。
因为他们现在都领到了足额的俸禄,而且还有出卖土地、或以土地合伙投资赚的钱,钱有的是!即使偶尔忽然发现钱已经花没了,没关系!友好的骏马银行会借钱给他们。土地、农奴之类的都可以抵押,而且从来不催账。
呵呵,现在的大草原,简直变成了享乐者的天堂,大上海新出现的各种稀罕玩意,不出半个月,保准会出现在大草原上。
大家对摩诃迦罗大人简直感恩戴德。
外蒙的财政体系中,其实还有一个边业公司,这个边业公司开展着多种经营,建设兵团的财政其实就属于他的一部分。
由于这个公司在国内做生意根本不用缴税,所以利润丰厚。
当然,它赚的每一分钱都需要上缴经济委员会。包括边业公司诸多金矿产出的每一克黄金和白银,都被汉堂银行收购,不许外卖。
边业公司也有自己的土地,那些新成立的那些旗就是,有土地税收。所以同时,它也需要投资。
不过总的来说,投资过后,其收入尚有剩余。
1923年,边业公司节余了73万元,这是李志行辖下唯一一个没有赤字的经济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一年,外蒙的粮食已经能够养活军队,预计明年则会出现大量富裕。因为冯春霖已经买了不少“火犁”(拖拉机),正在配合成巨卿的计划,准备在外蒙发展大农场耕种。
搞大农场外蒙最合适,因为外蒙的土地有的是!
大家都“种田”,李志行也偏爱“种田”,大家说说,这个“种田流”的第一批收获,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