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四月,盛京。
多尔衮代顺治皇帝颁布圣旨,以再次入关之名调度满清八旗旗主、蒙古大族首领、汉兵将领带兵齐聚盛京。
诸军期待已久,接旨轰动欣喜,各自集合精兵,亟待入关抢掠。
多尔衮号召诸军:
“我大清乃金国皇胄,蛰伏辽东四百年,世代图谋复国,祖宗保佑,终有今日之强盛。
二十年来,五次入关,皆能取胜,得金银、粮食、铁器、盔甲、丝绸、青壮无数,练我兵马,强我国力。
本次入关,因大顺军长安起兵东征,明朝廷聚兵勤王守卫北京,宁远至山海关皆归我军,大顺与明,无论谁胜,都是天赐良机助我第六次入关。
明朝乃我大清掌中之物,不容大顺染指,今次入关,誓取北京,诸军听我号令,即日起兵,南朝富庶,任你瓜分。”
“命阿济格、多铎为前军,阿巴泰为后军,本王亲自执掌中军,誓师出征。务必三军用命,凯旋而归,不夺北京,誓不还军”
清军入关抢掠多次,收获巨大,听说明朝正在内战,宁远到山海关一线二百多里的国土说扔就扔了,简直就是天赐良机,摩拳擦掌,鼓舞士兵,各军踊跃,急于入关。
八旗兵,蒙古兵,归降的汉兵,共计十余万人,誓师后先后出发。
旗帜招展,遮天蔽日,十万兵马横贯长龙,兵锋直指关内。
此次清军进兵,计划仍采用过去入关南下的路线,即绕过山海关,由长城突入。
不过数日,清军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