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玩耍。
他把一片桐叶剪成了王侯用的礼器形状,笑嘻嘻地递给叔虞,说:“弟弟,弟弟,我就用这个册封你吧!”
跟随周成王身边的史官一听,就问他什么时候册封叔虞为侯。
周成王笑着说:“我这是在跟弟弟开玩笑的呢!”
谁知道,史官严肃地说:“天子不能言而无信。”
周成王听了,十分惭愧,便信守承诺把唐国封给了弟弟叔虞。
周公主政7年后,周成王已经成年,于是就把政权还给了他,自己又回到大臣的位置,恭顺遵守人臣的礼仪。
当然,周公并没有因为归政,而撒手不理政务。
一方面,周成王非常尊重和信任他,事事征求他的意见。
另一方面,周公时刻不忘自己作为臣子的职责,经常向周成王提出建议。
教导周成王广纳贤才,切勿好逸恶劳,时时要以国家百姓为重。
经过周公的悉心辅佐,周成王取得了突出的政绩。
周公用宽广的胸怀、高深的智慧,尽心尽力辅佐侄子姬诵。
周朝步入正轨后,他又慷慨地将国家大权归还给侄子,体现了难得的高风亮节。
周公还政三年后,留在镐京颐养天年,不久就得了重病。
后来,周公因病去世,周成王将他安葬在周文王的墓地旁边。
周成王继承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基业,勤政节俭,任人唯贤,努力缓解阶级矛盾。
他让周公参照殷朝的旧礼法,根据周国固有的制度加以补充,制定一套维护奴隶制政权的制度。
而且还推广周朝各种典法制度,大力开展文化教育,大力推行周武王现有的分封制,巩固周朝的王权,加强周朝的统治。
这些措施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成王四十三岁的时候,因为日夜操劳,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
接着,他的儿子姬钊即位,是为周康王。
周康王即位不久,辅政大臣召公,毕公率领诸侯,陪同他来到祖庙。
向他讲述了周文王、周武王创业的艰辛,教导他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宗的基业。
周康王听了,一一牢记在心里。
他和父亲周成王一样,对国家政事勤勤恳恳,不敢忽视。
周朝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人民奉公守法,安居乐业。
据说,在周成王和周康王统治的40多年里,几乎没有人犯法,以至于没有机会使用一些特定的刑具。
后人称这一时期为“成康之治”。
同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