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军入主北京,大顺王召集诸将商议朝政,说起山海关尚在关宁军手中,关宁军几万兵马须尽快解决,因张若麟与唐通与吴三桂有交情,命张若麟与唐通出使山海关,现身说法招降吴三桂,明朝已亡,谅关宁军无饷无粮,孤悬在外,岂有不降之理。
张若麟唐通带八千人马劝降,人马不足万人,表示并无战意,八千人留在山海关一百里外扎营以策两全,只带三百人进山海关与吴三桂见面。
吴三桂听探马报信,笑语“张若麟是个霉运鬼,谁碰上谁倒霉,当初洪承畴救锦州,若不是张若麟催促甚急,何至于兵败被俘”
姜致远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洪承畴被俘,清国待如上宾,礼遇胜过明朝,张若麟不过一个劝降的使者,安知祸福,见见何妨”
吴三桂城门迎接唐通和张若麟。
“张兄,唐兄,别来无恙乎?你二人归顺新朝,高官得做,荣华富贵更胜往昔,羡杀小弟了。”
唐通道“我守居庸关。那个没卵子的监军太监杜之秩却开居庸关向大顺王投降,我腹背受敌不得不降。”
张若麟挽住三桂手,亲亲热热道,“弟为平西伯,手握重兵节制诸军,盘踞雄关坐拥地利,若是归顺,品级定比我们高出许多,还望弟多多提携,我等以你马首是瞻。”
三桂连称不敢,笑谓唐通,“哥哥原是总兵,你我战场联手厮杀多次,只知哥哥弓马娴熟,带兵打仗颇为内行,说喝酒赛过武松,说赌钱大杀四方。我们是松锦战一起跑路的交情,何曾听说哥哥会做说客,倒要请教。”
唐通摸不清三桂啥意思,听到说我们是松锦战一起跑路的交情,放下心来。
“哥哥玩刀子在行,哪里会动嘴。诸人都说十八子坐天下,天命所归,不可抗拒,朝廷粮饷都发不出来,哥哥不愿弟兄们饿死,无奈之下随了大流,大顺皇帝不过是因我们兄弟相熟,才派了来,你就算不降,总不会砍了我们罢。”
吴三桂大笑,
“十八子坐天下之说,弟弟也有耳闻,哥从京城来,当知京中事,请随我内堂饮酒,我们边饮边说。”
安顿好诸亲兵后,吴三桂与张若麟、唐通入内饮酒,小妾捧壶斟酒,姜致远在隔壁暗室屏息偷听对话。
“这是小妾如意,自幼在府内长大,颇为娇憨,会些武艺,能骑马,所以家里派在军中侍候起居”
“虽是须眉,却有英武”
“让老兄见笑,不值一提”
“闻听三桂你收了陈圆圆,色艺双绝,名闻京师”
“不过是会些歌舞,不足挂齿”
吴三桂问道:
“我家中可好?”
张若麟与唐通早已得大顺旨意,报喜不报忧,只要劝得吴三桂投降,万事可商量。
“府中安然无恙,一切都好,大顺王十分看重于你,愿意封你为侯爷,关宁军仍归你节制,我带来犒军银子四万两,并有吴襄老总兵家书,劝你进京归降”
吴三桂观看吴襄的家书,没有见到暗押,心生疑惑,知道吴襄的家书其实言不由衷。
席间吴三桂借故离席,与姜致远商量,并告知姜致远书信没有暗押的事。
张若麟不断诱惑,夸大其词,只为劝降成功。
吴三桂内心意动,并不表态,言要与诸将商量。席间不住劝酒,宾主尽欢。
酒后,吴三桂与姜致远彻夜商议,虽然大顺朝封候加犒军银子四万两,并定关宁军仍归吴三桂节制,然其中利弊难料,而且父亲吴襄书信并无暗押,实在决断不下。
姜致远意思再拖上一拖,与大顺朝讲讲价钱,吴三桂惧怕夜长梦多,拖的久了再生变故,侯爷之封不翼而飞。
吴三桂道,兹事体大,且问卦语。
姜致远取出卦签,吴三桂虔诚祷告。
抽一签。
签上写道,东风送君行万里,封公封王全在己。
吴三桂眼前一亮,这是个上上签啊!
东风送君行万里,顺风的话自然是要西行,山海关西行自然就是北京,难道命中注定要投降大顺?
大顺朝答应封候,投降过去以后,封公封王都有希望啊。
“东风送君行万里,封公封王全在己。”
吴三桂连念几遍,喜上心头,遂决定投降大顺。
第二天,吴三桂与诸将商量,
“大顺王诚意甚浓,劝我归降,我等已成亡国之臣,总要有个归属,数万军马家眷,总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地,大明朝天数已尽,我等不过打仗的士兵,吃谁的军粮都是吃,况且都是汉人,同文同种,容易相处”
关宁军素来与大顺朝没有怨仇,诸将以吴三桂为主心骨,同意归降大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