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县城边缘的住宅区原本叫“团圆圩”,它是上个世纪建造的,也不知是在哪个年代,具体年岁已经没什么人记得,最初住在这里的人基本都已经更新换代了。这大概最初是用来安置外来人口所建的房子,经历了部分拆迁后,只剩下五栋4层小楼了,四栋一梯三户,还有一栋是少见的一梯一户,那是第三栋,靠着旁边的第四栋而建,比其他的四栋要更加的斑驳,远远看上去像是一座外国中世纪的哨塔。这一栋的房间比其他几栋小,但却拥有这片住宅区唯一的地下室和楼顶的小阁楼。这样的设计,在那个年代是很少见的。
后来,政府将“团圆圩”剩下的这些老楼房的外墙粉刷了一遍,并且将“团圆圩”改名为“团圆里”。又搞了保安和监控,由于那幢独特的第三栋就靠在胡同口,它的地下室被打扫打扫成了监控室。再在空地上种上些常见的冬青、铺上些鹅卵石。“团圆里”摇身一变成了座现代公寓。
周围被荒山环绕,后方原本都是住宅楼,但是被拆迁了之后没多久有没有人管了,现在那里成了大片大片的建筑废地,堆放着大量的建筑材料和一些摇摇欲坠的断壁残垣,还长着杂乱的野草和藤蔓,一般人不会跑到哪里去。
交通并不方便,尽管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公交站台,但是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没有相反方向的巴士可坐,所以住在这里的人多数选择走一些路去离得远的大车站坐车。
如今“团圆里”里住着些原本就在这里的老人和来县城打工的租户。有老人自然也有会小孩,但是白天只有偶尔才能看到小孩在这些青瓦灰墙间嬉闹,其他时间,你只能看见有老人端着个小板凳坐在各自的门口晒太阳,抿几口茶,闲聊两句。白天的小区显得安静肃穆。
到了晚上,这个小区才显得有烟火气起来,各家的窗户飘出昏黄氤氲的光,老旧的屋舍被饭菜的油烟味所萦绕,仔细聆听还可以听见老太太咳嗽声、孩子的动画片声、打工者回家之后的敲击键盘声......这些把寒冷的空气挡在屋外,这个时候,哪怕是楼道里上锈的扶手、墙上弯曲的铁钉也显得颇有生气。这个时候的“团圆里”更像一个家园,而不是一片墓。
这一带除了居民,每天还有几个保安,有保安坐在大门口临时搭建的屋里,还有保安坐在第三栋楼地下室的监控房里,晚上还会有巡逻的保安一边提个手电筒一边播放着:“各位业主晚上好,请关好门窗,锁好车辆......”
附近有住着一个拾荒的大叔,每天会骑着他的三轮车吱吱呀呀地在小区转悠收废品,偶尔会跑到后面的建筑荒地里去,不知道是不是偷偷搞了点建筑材料卖。
这个行将就木的社区原本可以享受属于它的安宁,但是,后来有一些事发生了。
深夜,住在三栋二楼的李毅凡被一阵电话铃惊醒,当他从床上爬起来时,铃声停止了。他揉着惺忪的眼睛把手机打开,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毅凡猛然升起一股怒气,“什么鬼推销的!半夜还打骚扰电话?”他扭头又睡死过去。
“叮铃铃......”手机又响了。
毅凡含着满嘴的脏话接起了电话。
“在外面......”电话那头的声音出奇地沙哑。
“嗯?什么?”毅凡顿时没了骂人的冲动。
电话那边只有一个沙哑的声音重复着:“在外面......在外面......”伴随着刺耳的电磁杂音。
电话被挂断了。李毅凡愣愣地把手机关掉,他不禁望了一眼窗外,窗外黑漆漆的什么也没有。
毅凡默默地把这个号码拉黑了。可是过了一会,那个号码又毫无阻碍地打了过来,整个屋子回响着不安的手机铃声。毅凡盯着手机屏幕上的那串号码,浑身冒着冷汗。
“叮铃铃......叮铃铃......”终于,那边把手机挂断了。但是只有大概十秒的间隔,铃声又再度响起。
李毅凡环顾四周,原本逼仄的小家在这空洞的铃声中显得空荡荡的,甚至显得寂静。他盯着门口那个暗红色的门,觉得有什么就要推门而入了。最后,他还是把目光落在了手机屏幕上,心一横接通了电话。
“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