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已经说到,工农军在岩泉大败许克祥。岩泉一攻下,立刻传来朱代珍的命令:乘胜追击,不给许克祥有喘息的机会!工农军汇成一路,集中兵力,以最快的速度向梁化挺进。
梁化地势非常险要。
北伐军曾把这里作为前进的基地和中转站。许克祥这次北上,也把坪石作为大本营,屯积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各种军用物资,他刚逃回梁化,朱代珍就带着工农军赶到了。许克祥便仓皇应战,部队乱作一团。工农军一进入坪石,就来了一个猛打猛冲,穷追不舍,又追了一二十里。许克祥只剩下七八个人,慌忙换上便装,跳上乐昌河边停靠的一只小船逃命去了。大家都想捉到许克祥,朱代珍亲自带了部队追他。赶到渡口时,只见岸上扔着一套许克祥的军装。
梁化大捷,战果辉煌,开创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这次战斗,工农军主力人数不足两千,却俘虏许部一千余人。三里长的梁化街上,到处都是许克祥部丢下的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战斗结束后,经过清点,共缴获步枪二千余支,还有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各种弹药装备以及几十担银元。
梁化大捷轰动了整个湘南。
三月十日,龙城国民政府向湘粤两省的国军下达了“协剿”湘南工农军和苏维埃运动的命令。十七日,国军七个师向湘南地区反扑。工农军无法在当地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朱代珍、陈世俊率部于四月上旬撤出湘南地区。
往哪里走呢?朱代珍忽然想起在义章看到的一份报纸,报纸上有一个消息,说是毛咏芝在湘赣边境发动了九月起义,目前起义部队已经在湘赣边境的罗萧山驻扎下来。消息还说,罗萧山位于湘赣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到处是高山大岭,而且出产丰富,如果不及时派重兵彻底根除赤祸,一旦起义部队在罗萧山站稳脚根,形成气候,将会后患无穷。朱代珍拿着报纸对陈世俊说:“我们去找毛咏芝,他确实在罗萧山上!”
“要找毛咏芝,我看有一个人去联系最合适。” 陈世俊说。
“谁?”
“毛咏芝的亲弟弟毛润菊就在我们这里。” 陈世俊说。于是朱代珍派原在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工作的毛润菊装扮成十六军的副官,上罗萧山去找毛咏芝。但是至今还没有消息。
朱代珍想到这里,立刻派人把张子清伍中豪二人叫来。张子清和伍中豪原来是湘赣边境九月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营营长和副营长,因在大汾遭敌袭击,与毛咏芝的部队失去联系,于是转移到桂东地区。朱代珍获悉后派人去找该营营长张子清联络,经朱代珍与范小翁商量,张子清的三营也用范部的番号作掩护,改称十六军四十七师一百四十一团,由张子清任团长,伍中豪任副团长。张子清和伍中豪向朱代珍说起湘赣边境九月起义的情况。朱代珍曾经说过,今后我们这两支部队要经常联系,将来要集中起来,力量就更大了!
朱代珍叫来张子清和伍中豪,问张子清说:“你们营是从罗萧山过来的,还说你们的最高领导是毛咏芝,你们能够现在就把部队带到罗萧山去吗?”
“应该没有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那金刚山包括很宽的地域,四五个县哪,方圆数百里,而且山高林密,要找到我们毛书记的队伍恐怕也不容易。”张子清说。
“不要紧,只要我们到了金刚山,就有办法找到他们。这样吧,你们第一团的人都是从金刚山过来的,你们第一团就在前面开路,把部队带到金刚山去吧。”
张子清想,目前湘军吴尚部三个团正在疯狂向我们工农军扑来,而朱军长却安排我们第一团到前面开路,这是不是有点……张子清正在犹豫,朱军长又催问了:“怎么样?有什么难处吗?”
“不不不不!朱师长不要误解我的意思。这样吧,由伍副团长带两个营在前面开路,我带一个营在后面断后。朱军长你看怎么样?”张子清说。
“不行呀,前面是两个营,应该由你张团长带,断后的一个营应该由我来带。朱军长就把断后的任务交给我们一营吧。”伍中豪请求说。
“不要再争议了,就按我说的办,伍副团长带着二三营在前面开路,我带第一营断后。朱师长下命令吧!”
朱军长笑着说:“你们二人呀,都是捡重担字挑。断后这担子可不轻呀,人家是三个团跟在我们屁股后面追,断后的部队有恶仗打呀。好吧,就按照张团长说的办。张子清同志带一营在后面阻击敌军,伍中豪同志带二三营在前面向着金方罗萧山开路。”
部队正要出发,指挥部门口又来了一个人,朱军长高兴地迎上去,两双大手握在一起了:“你好你好!润菊呀,总把你盼来了!找到你大哥了吗?”
毛润菊心情激动地说:“找到了,我就是我大哥派我来的,还让我带着一个特务连呢。”
“应该带一点兵马比较保险,如果出了问题,我们还能顺利找到你的大哥吗?来来来,快进来慢慢说。”于是朱军长同毛润菊一同走进指挥部。朱军长给毛润菊筛了一杯凉水说:“现在没有条件喝茶,喝杯凉水将就将就。一路还顺利吧?”
毛润菊喝了凉水,用手摸摸嘴巴,说起他上金刚山找大哥的经历。毛润菊说:
“我接受了朱军长交给的上罗萧山寻找大哥的任务后,装扮成十六军的副官,日夜兼程,躲过一次次敌人岗哨的盘查,终于在永宁县的升坪见到了我大哥。我向大哥详细地介绍了洪城起义军南下失败后,在朱军长率领下转战赣南的情况以及希望两支部队联系的意向。于是我大哥决定派我来跟朱军长联系。”
毛润菊还说,三月上旬,湘南特委派代表周鲁到金刚山,贯彻执行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和湖南省委的指示, 取消前委,成立师委,毛咏芝改任师长。并命令工农革命军离开金刚山去支援湘南暴动。毛咏芝下山后,没有径直去湘南,在湖南清泉县中村待机,一面就地整训部队,一面发动群众;同时,派毛润菊带着特务连去湘南同朱代珍联络。
听了毛润菊的汇报,朱代珍决定由毛润菊带路向着清泉县方向挺进。三月三十一日,朱代珍率领湘南起义部队的主力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新成立的第四师及宋乔生领导的桐子山工农游击队,在毛润菊带领的特务连的引带下出发了,经安人二、茶乡到达了清泉县的沔渡村。
再说陈世俊在郴县接到朱代珍向罗萧山转移的通知后,立即组织湘南各县的党政机关和湘南农军转移,四月中旬,陈世俊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主力一部和湘南农军第三师、第七师以及袁文才、何长工率领的第二团到达了清泉县的沔渡村,与朱代珍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大家欢天喜地,受到很大的鼓舞。第二天,何长工就接毛咏芝的指示,带着第二团先期回到金刚山地区,筹办两军会师的有关事宜。
四月二十四日,朱代珍和陈世俊率领着湘南起义军主力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湘南农军一万余人,来到江西永宁县的龙岩坪。不久,毛咏芝在清泉县一带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朱代珍率部上山后,也回到龙岩坪。
两军终于会师。朱代珍和陈世俊听说毛咏芝要回来,早已等候在龙岩坪。当毛咏芝来到时,大家一齐迎出门外。毛咏芝早把手伸了出来;朱代珍也抢前几步,同样伸出手来,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了。在场的陈世俊、王尔琢、何长工等都热烈握手,互致问候。
第二天,在龙岩坪召开了两支部队的连以上干部会议。 根据中共湘南特委的决定,会议讨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及人事安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讨论到两军会编后取什么番号时,朱代珍想到北伐战争时号称“铁军”的叶希夷部队。叶希夷独立团誓师北伐后,一路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屡建奇功,后来发展为二十四师、二十五师,叶希夷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他说,第四军有着光荣的历史,在全国享有崇高的荣誉。 当年叶希夷独立团的老底子都在我们这里,我看会编后部队沿用第四军的番号,表明我们继承北伐军的光荣传统,把革命进行到底!” 朱代珍的提议得到大家的拥护,一致同意会编后,叫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当讨论到军长人选时,一开始就有人提出由朱代珍任军长。 说他资历深,威信高,又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善于带兵打仗。又参与领导了洪城起义和湘南起义,担当四军军长最合适。这可急坏了朱代珍。他说:“我建议大家推选一个更年轻,精力更充沛的同志出任。我虽然资历深一些,但绝对服从领导。服从命令是我们军人的天职嘛!”
朱代珍的意见没有得到支持,大家一致同意朱代珍出任军长,毛咏芝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并决定在龙岩坪召开胜利会师大会。之后,召开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毛咏芝、朱代珍、陈世俊等二十三人组成军委,毛咏芝当选为军委书记。五月四日,天刚亮,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龙岩坪,参加会师大会。后事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