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所有那些以为“只要皇上金口一开,就可以一路无阻”的人,我只能说他们太不了解大明朝的实际情况了,图样图森破!
袁崇焕到京已经十天了,可除了那天“平台召对”还能让袁崇焕感到激动、兴奋以外,剩下的日子,他几乎天天都是陷在和各部的争吵、扯皮中苦苦煎熬!
除了皇上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已重新起用八十三岁的老爷子王象乾,担任宣大总督,专力处置抚赏蒙古察哈尔之外,其它重要事项,如,钱粮、马价(注:用于买战马的银子)、人事,袁崇焕发现,这些问题,哪个也不是他一个督师就能搞定的,尤其是这军饷,关宁十三万兵马,已经欠饷四个月,积欠银两竟已高达七十四万两之巨!
虽说在朝堂上,崇祯拍着胸脯、满口支持,可是一到实际,当袁崇焕和户部扯到最后、看着代理部长王家桢拉着一幅老脸,几乎是带着哭腔向自己诉苦的时候,“…… 督师大人,不是下官要为难大人,实在是户部拿不出这些银子,下官做不到啊……求求你,袁大人,让皇上免了下官吧,这个活儿,哪个孙子爱干就让他干去!”
袁崇焕知道,王家桢真的已是无计可施了。袁崇焕无奈地叹息一声,只得连上奏章,请皇上定夺……
崇祯元年 七月 甲申(7月25日),紫禁城 文华殿
“列位爱卿,袁崇焕自平台召对以来,近日又给朕连上奏章,陈说方略、吐露衷肠,朕览奏,大为感动……如今国事艰难,百废待兴,正要你我君臣内外同心,共赴时艰,今日,朕召集各位臣工,便是要议一议袁崇焕所请之事,袁督师身负重任,还望各位能鼎力相助,勿使掣肘!”
早朝一开始,崇祯帝先是一段语重心长的开场白,接着,又拿眼向下扫视一圈儿,众臣见状,赶忙一起表态:“皇上忧心国事,臣等敢不用命!”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又继续说道:“这第一件事,便是钱粮!据袁崇焕奏报,关宁欠饷已有四月,所欠银两竟达七十四万之多,王大人,前日,朕已有旨,令你部务要全力支持辽东,不可拖欠关宁粮饷,此事你户部又要如何处置?!”
王家桢见皇上发问,猛一激灵,赶忙出班回奏:
“回皇上,前有察哈尔兵犯宣府、大同,时关宁、宣大、延绥各边均已欠饷数月,不想,又有台头营军士鼓噪索饷,而各地外解钱粮不至,致使臣部无银可发,一时间内外并急,臣部遂请挪借内帑五十万,发往宣大,这才解了一时之急;近两月以来,虽有外解陆续到部,然臣部...除将五十万两立刻归还大内以外,库银已所剩不多,现在督师袁大人又来臣部讨要关宁欠饷,数额太大,臣...臣...一时之间实在是无法筹措出那么多的银两啊,臣...恳请皇上,容臣部...再多费些时日…再…再…设法给关宁筹措、发给……”
“啪!”崇祯一听就火了,当即一拍龙椅,向王家桢厉声呵斥:“糊涂!今国库空虚,入不敷用,朕这才令尔等要好生运筹、仔细算计,务要零星分发,你如何便将那五十万两都发到了宣大?!”
王家桢吓得“扑通”一声,赶紧跪倒,连声申辩:
“臣只因一时事急,恐宣大战事难了,故而将帑银都先发往了宣大……臣办事糊涂,请皇上治罪。”
王家桢说罢,便匍匐在地,等着皇上发落。
崇祯向下恨恨地看了一眼,心想,“治了你的罪,难道就能换来银子吗?关宁军饷才是当务之急,哼!等先处理了这事,朕回头再来慢慢办你!”
想到这儿,崇祯又问:“现在你部还有多少银两?”
“回皇上,臣这几日东挪西凑,盘算下来,户部最多还能拿出十万两银子。”
“这么少?!难道朕大明朝都穷到了这种地步了吗?!”崇祯心中不由一惊。
“总是臣无能,实在难以堪此大任,大司农司掌天下财税,今国家多艰,还请皇上再选善于理财之人,以代臣职。”
崇祯见王家桢想要辞差,大怒,立马又是一顿训斥:
“一遇难事,你们一个个就想撂挑子不干,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儿!平日里,你们一个个都以忠臣自居,高官厚禄、饱食终日,可现在国家有急,尔等却又立刻畏避退缩、明哲保身!朕大明朝怎么养了你这样一帮酒囊饭袋!”
崇祯虽恨不能立即就罢免了这个王家桢,可是,银子还没有着落,崇祯也只好先忍下这口气。
这些日子,王家桢可谓早已是焦头烂额了,到崇祯一朝,大明国库每年的收入,钱粮本折共计大约是两千余万两,再加上开征了辽饷,大概又可收入六百余万两。按说也不算少,但是,这些银子一多半都要用来供养朱家子孙,再加之军屯制度的崩坏,使得原先由军屯负担的军队开支,现在也不得不全由户部承担;另外,由于从天启七年八月到崇祯元年七月的这一年中,天启驾崩、新皇即位、整治阉党这一系列大事的发生,中央和地方官场又是一番大换血,使得各地的钱粮征缴都没能及时完成,这种种事情加在一起,顿时就使得眼下的国库是捉襟见肘了……王家桢早已无心留恋现在的这个烂摊子,见皇上责骂,索性也不作回应,只趴在那里等着发落。
“皇上,如今东西虏一时并举,西南又有奢崇明、安邦彦叛乱,东南郑芝龙横行海上,这处处俱是用钱之地,户部左拙右支,却也有为难之处,今国库空虚,要想解关宁之急,只怕还需另想他法。”
(小子曰:“好在此时,明末陕北农民大起义才刚有一点星星之火,还远没有形成燎原之势,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还在单位混日子,这各路英雄,还要再等上一年半多的时间,他们才会趁势而起、投身到那场席卷天下的洪流之中!”)
正在崇祯为难之际,只见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大臣出班启奏,众人看去,却原来是内阁次辅钱龙锡。
钱龙锡,字稚文,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为人清直敢任,乃是今时东林党领袖之一。
崇祯心中一动,连忙追问:“钱爱卿,还有何法可设?”
钱龙锡向上一拱手,朗声答道:“皇上,日前锦衣卫已查抄了罪监李永贞家产,李永贞性贪好胜,乃是魏阉死党,何不用此抄没之银充作军饷,以解关宁之急?”
崇祯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哼!朕道是什么好办法,这班大臣却原来还都是在盯着朕的内帑银子啊……”崇祯心中暗想,脸上已是愀然不乐,不过,值此内外交困之际,崇祯也不好发作,只得扭头向站在一边的王承恩问道:“王承恩,罪监李永贞的家产,一共查抄了多少?”
“回万岁爷,查抄罪监李永贞家产,共计得银二十九万两。”王承恩连忙答道。
崇祯沉吟半晌,随后传旨:“着户部速将库银十万两交与蓟辽督师袁崇焕,另调拨罪监李永贞家产二十万,充作关宁军饷,交袁崇焕一并带往军前!所欠关宁剩余军饷,着户部再严催各地,速发外解,务要克期到部,及时发往辽东!”
“臣等遵旨——”王家桢等众臣连忙一起称旨。
待众人归班,只见内阁辅臣刘鸿训又站出来上奏:“启禀皇上,今户部事务繁重,尚书一职至今空缺,大司农掌管天下财政,系军国命脉,不可久悬。前户部尚书毕自严清严心计、才品兼优,更尤擅理财,今宜速召入朝,出任尚书,主理户部。”
崇祯对户部侍郎王家桢早已不满,此时见刘鸿训力荐毕自严,可谓正中下怀,便立刻予以准奏。
“王爱卿,关内道乃蓟辽督师属官,眼下秋防在即,以日为岁,一刻千金,督师到任即需用人,朕平台召对当日已有谕旨,袁督师所用之人,当用即用,不可滥推!你如何将原议关内道沈棨调往昌州?原关内道张春又是因何事被参?”
说完了钱粮,崇祯便转向兵部尚书王在晋,问起了关内道的人事安排。
王在晋听皇上语气颇为严厉,知是袁崇焕已参奏了一本,当时心头一紧,额头上不觉已冒出汗来。王在晋赶紧躬起身子、将象牙笏板举在面前,强作镇定,颤巍巍出班回道:
“启禀皇上,前日圣上因“柳河之败”,令臣等查办前山海总兵马世龙结交魏阉、贪墨军饷一事,故臣上任伊始,立即着手办理。
时任关内道张春乃马世龙旧部,与马世龙一案关系重大,恰此时又有人纠劾张春嗜杀、结交阉党、克扣军饷诸事,臣不敢马虎,随即将张春撤职查办,交法司勘问;
臣部原议由兵部主事沈棨接任关内道一职,然臣查得沈棨当年亦在辽东,于旧辅孙承宗营中赞画军机,马世龙种种不法之事,俱需过沈棨之手,虽然臣尚未查得沈棨不法实证,然沈棨与马案亦关系重大,故而臣才设法先将沈棨调往昌州,才好查清此事关节。
臣纠劾张春、远调沈棨,实乃出于公心,绝不敢因半点私心,而坏我辽东大事!臣所奏句句是实,还请皇上明察!”
崇祯听完王在晋这番说辞,不由点了点头,心想,“王在晋所奏并无不妥,当日正是朕要他查清马世龙一案,”这样想着,崇祯的神色、语气便也和缓了很多,“大司马一片公心,老城谋国,确是做事周到,张春既遭纠劾,便该交法司勘问明白,不可再任!只是现沈棨已远调昌州,袁崇焕又在用人之际,这关内道一职不可空悬,还当立即选调合适之人接任此职,不知王爱卿可有勘用之人啊?”
见皇上和颜悦色,王在晋暗舒一口气,刚才还悬着的心这才算是落地了,王在晋又定了定心神,随即大声回答:“启禀皇上,永平兵备副使梁廷栋久历辽东,才勘大用,正可出任关内道一职。”
“哦?梁廷栋,此人有何来历?”崇祯马上追问。
“回皇上,梁廷栋,字大胊,号无它,现年三十八岁,河南鄢陵人氏,乃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出身,其人先在兵部,又历任西北、辽东,深通兵略、素有才干,实为我大明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才!”
“哈哈,哈哈……好,好,好!”
崇祯听王在晋对梁廷栋夸赞一番,高兴得哈哈大笑,连声叫好,“我大明正该人才辈出,哪能只靠袁崇焕一人去剪灭东奴,像此等年富力强的栋梁之才,朕定要大力提拔、用心栽培!
传旨!擢梁廷栋补山东布政司参政,出任关内道!”
“是,臣等遵旨!”王在晋连忙接旨称是。
议定了人事,崇祯记起袁崇焕还有一请,便又对王在晋说道:“王爱卿,袁崇焕还有一事,需你部大力配合!”
“臣敢不效命。” 王在晋连忙躬身作答。
“今袁崇焕欲练骑兵,奏称,必得先有万匹战马不可,而如今关内关外急缺战马,特奏请先将寄养于京城附近各州的马匹,折给三千匹,再令马商从蒙古各部买得四千匹,故需兵部速发六万马价银,以济急用!
王爱卿,此事袁崇焕已报与你部,你等如今做何处理?”
王在晋一听这事,顿时犯难,马上就愁眉苦脸地开始向崇祯诉苦:
“回皇上,自先帝朝以来,魏阉乱政,后又以崔呈秀执掌兵部,太仆寺常盈库所藏库银多被挪用、侵吞,边军犒赏、内府支取、抚赏蒙古也大多出于此库,又加之马政日废,外解不至,如今太仆寺常盈库实已消耗殆尽,这六万的马价银,臣部一时之间实是万难筹措。
臣无能,不能解君父之忧,还请皇上治罪!”
(注:太仆寺隶属于兵部,专理马政,自明中叶,朝廷改 “实物”财政为“白银”财政以来,太仆寺逐渐成为除户部之外的又一个财政部门。)
崇祯望着下面的王在晋,只能在心中暗骂魏阉,可如今魏阉、崔呈秀俱已伏法,这掏空的银子也回不来,崇祯无计可施,只得徒叹奈何了……
崇祯不甘心,隔了一会儿,又问:“王爱卿,兵部现在还能拿出多少银子?”
“回皇上,日前陛下敕谕停发了给察哈尔、哈喇慎等蒙古诸部的抚赏,臣也只能先从…此抚赏银中筹借出两万银子,转与袁督师,至于那还缺的四万两马价银……也只得再想他法了。”
崇祯一听王在晋说“再想他法”,心里猛一激灵,“这老家伙怕不是也在打李永贞家产的主意?嘿嘿……是不是想那九万两都给了你们?!可恶!”
想到这里,崇祯不由地拿眼向王在晋看去,恰在此时,王在晋也正在斜眼偷看崇祯,四目交汇,霎那间,两人似乎都已看穿了彼此心肠……
“唉……”崇祯长叹一声,又一脸无奈地向众臣诉苦:
“朕才薄德浅,初登大位,国家又百废待兴,这国事......今后还得要多多仰仗各位爱卿,朕亦深知列位臣工筹措之难,然内帑本无厚积,岂可动辄请发?!今后还望各位能设法开源节流、仔细筹划,勿使国家困窘、民生凋敝!
朕连日来,览袁崇焕奏章,知他身负重任,诸事繁巨,也是百般艰难,“收复辽东,中兴大明!”乃朕之夙愿,又岂能仅靠他一人成事?!今后,还望诸公能与他内外同心,尽心国事,助他早日剪灭东奴,收复辽东!”
“皇上一片苦心,臣等敢不效命!”
众臣听罢,又赶忙一起高声应命。
“皇上!”
众人才又重新站定,只见内阁辅臣刘鸿训挺身出班,向崇祯大声启奏:
“今袁崇焕督师蓟辽,代圣上巡边,请皇上赐他尚方宝剑,假以便宜之权,以节制诸将!”
崇祯心头一振,只略一思索,便立刻提高了嗓门,正色道:
“袁崇焕督师蓟辽,代朕巡边,正该授予临机决断、便宜行事之权!
传旨!赐袁崇焕蟒袍、玉带、尚方宝剑!
封疆事大,阃外原不中制,一切处置事宜,着袁崇焕遵照敕谕,便宜行事、相机进止!
蓟辽、天津、登莱等处抚镇道将、大小官员,俱要听其调遣,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