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大约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一些简易的文字。”
而文字发明人呢? 传说是一名叫仓颉的人。
仓颉是黄帝的一个官员,专门负责管理牲畜和食物的数量。
随着黄帝部落的不断扩张,牲畜和食物的也数量不断增加。
这增减变化也很大,以前一直延用打结和做记录的方法,效果不是很好。
这下子,该怎么办呢?
有一天,仓颉去森林打猎,听到几个猎人,争论该走哪条路。
有一个人坚持往东走,说那里有羚羊!
另一个人非要去西边,说那里可以射鹿!
仓颉听了很好奇,就问:“你们怎么知道,哪个方向有什么猎物呢?”
其中一个猎人看着仓颉,很不屑地说:“真笨!这还不容易,你们看看地上的脚印就知道了呀!”
仓颉听了心想:“既然一个脚印可以代表一种动物,那为什么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一种东西呢?”
想到这里,仓颉不禁欣喜若狂,连忙跑了回家,开始创作各种符号。
仓颉为了方便人们认识和记忆,就根据事物的特点,创造各种符号。
比如“太阳”,就是根据太阳的形状,以此描绘而成。
而“月亮”,则被描绘成月的形状...
就这样,仓颉仔细观察了各种事物,创造了许多象形文字,并把它们取名为“字”。
后来,仓颉把这些简易的字,献给了黄帝。
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各部落的首领,让仓颉教他们认识这些字。
从那以后,人们便开始了应用这些象形文字。
于是,文字由此诞生了。
夸父逐日:“远古时代,在北方的深山里,生活着一个庞大的部落,他们的首领名叫夸父。”
夸父高大威猛,并且勇敢好斗。
这个部落的人们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自由自在,过着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
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
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大地,庄稼被晒死,树木被烤焦;河流也干涸了。
日子一长,很多人都在酷热中死去。
夸父心里非常难过,发誓一定要抓住太阳,让它听从人类的吩咐。
人们听说夸父想追拿太阳,便纷纷劝阻说:“太阳那么远,你能追得上吗?
“况且太阳那么热,就算你能追上,也会被它烤死的呀!”
但是,夸父已经下定决心要这么做,才不管它那么多呢!
到了第二天,太阳刚刚露头。
夸父就告别了部落族人,大步追赶太阳。
接着,夸父一直跑着跑着…
太阳一直在天空中移动,夸父则在地面上拼命地追呀追呀!
他翻过一座座高山,跨过一条条河流,一直追赶着太阳。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道过了多久,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了。
就在这时,夸父觉得又热又渴,便跑到黄河边喝水,结果一口气喝完了整个黄河里的水。
可是,这还远远不够他解渴呀!
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的水也都喝光了。
喝饱了水,打了个隔,夸父又继续朝着太阳跑去。
然而,他跑了这么久,早已筋疲力尽。
没跑多久,砰的一声摔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弥留之际,夸父将手中的木杖扔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太阳骄傲地从东方升起,太阳见到死去的夸父,不禁暗暗佩服他的精神和勇气。
说来也奇怪,在阳光照射下,木杖那个地方形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树上结满了巨大的桃子。
夸父逐日的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夸父为人们的”生活,甘愿放弃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夸父对太阳的追逐,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虽然不切实际,但也说明原始社会的人类,头脑简单,思维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