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算得快”小肖
我常想,怎么才能早点儿弄多点儿钱。或者说,找到更多更快地挣钱的门路?
做生意吧,没本钱不行,可我上哪儿找那本钱去?
至于报酬高的工作,体力活儿,什么夜班修铁路,听说那会儿一小时就有十多镑,只是都由英国人干了,轮不到外国人来做。
脑力活儿,什么伦敦金融城的倒股票倒外汇的,听说待遇极高。可咱英语又不行。听说英语好的一个北京来的女孩儿,连大学都没上过,就在伦敦金融城里倒外汇股票,一年下来,能挣二三十万英镑。比这还要多?哎呀大哥,和您相比,我是孤陋寡闻了。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我上哪儿找发横财的机会去?我还是慢慢边工作边找机会吧。就是要做生意,也得先积攒些本钱不是?
闲的时候觉得闷,我就给远在北京的女朋友写信——那会儿,打电话可没现在这么便宜。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再俗点儿,“远水不解近渴”,再加上她身边儿的优秀小伙子一通追。她慢慢地和远方的我淡了下来。
经常打电话找不到她,我心中疑惑,开始犹豫:“是早点回去,还是继续在这里泡着?”我自己常常想这个问题。用你们文化人的话说,叫做何去何从,不知怎么办才好了。哦,进退维谷?是,是您大哥说的这么个意思。
生活本来像一堵结结实实的墙,挡住了我前进的路,就这时候,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墙开了一条缝,从那缝里,射出了五彩,不,七彩阳光。我看见了阳光照耀下的灿烂前景。
我们货仓傍晚七点关门。我是小头目,头衔名儿叫做什么货仓主任,算是个小号的经理,其实也就管几个搬货的工人弟兄。
有时候,我得比别人多呆会儿,看看窗户和门,打开警报器开关,再锁门出发回家或是去酒吧喝点儿。
那天,我做完每天的例行收摊儿的事儿,出门锁门。这时候听见有人叫我:“老木哥。”
在英国,华人圈子里,常常用咱中国广东话称呼人阿什么,我被称作阿木,有人称我老木,带点儿尊重的意思。后来,我还有了个英文名字,杰姆斯。
据统计,叫这名字的,在靠自己努力奋斗发了财的英国人里面比例最高。
我当然也想发财,在英国,在中国,在全世界,谁不想发财?就是那些最虔诚的教徒,也想多弄些钱,好宣传他们的教义-----
我一看,是我的助手叫我。他算是货仓副主管吧。这小伙子,原来是我们货仓的一个杂工,刚刚提起来不久。他个儿不高,也就是一米五十五左右,也是从北京来的,姓肖,当时二十出头,比我小几岁,大伙儿都叫他小肖。
一般称呼“小”,都是指年轻而言。这小肖,不仅年轻,还真是长得小,个儿小,脸儿小,眼睛也小。有时候,他穿了身深色衣服,站那儿不动,人从旁边过去,他一出声,哎,能把人吓一跳。先还以为那是只大号塑料垃圾桶。
小肖眼睛小,而且还有点儿略微的斜视,目光混浊,一副睡不醒的模样。其实他精着呢,在货仓里,是出了名的算得快。
有一次,我们的大老板下来视察,走到货仓最里面的一个角落,看见一堆货箱,转过头来问我:“这堆货是什么?”
我说:“是从中国四川进口的笋片。”当时刚刚出了两批货,原本码得高高的整齐的笋片箱堆,被搬得走了形,层层数目不同。
大老板哦了一声,突然问我:“阿木啊,你看看这堆笋片,还有多少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