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南山捷径
王喆为了治好陈皮与张冬的经脉,前往终南山寻找“连永道人”求药。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雄峙在古城长安之南,成为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托,雄伟壮丽的屏障,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标志。
人们拜寿时常说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得便是终南山。
终南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相传当年“老子”西游入秦,便是在此地授下传世经典《道德经》。
而全真教创教祖师王重阳,也曾在此修炼多年,著名的“活死人墓”便是他曾经在此悟道时所留下的仙迹。
终南山,不仅是许多宗教文化的发祥地,还是诸般典故的诞生地。相传唐朝有位出身于官吏家庭的人物名叫卢藏用,这个人可算得上是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
可是,进士只是国家认可了你的文学水平,想要有实职,必须等待朝廷的委任。而卢藏用中了进士后,朝廷就迟迟没有给他委派职务,卢藏用内心焦急,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当时的社会风气非常推崇隐士,而唐朝的统治者也对隐士十分看中,卢藏用从而隐居山林,想用以退为进的办法,引起当朝者对自己的关注。
他隐居终南山后,就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散播消息,让世人知道有个名叫卢藏用的进士在终南山隐居。
后来,武则天迁都洛阳,卢藏用又慌忙来到附近的嵩山隐居,有人看出了他的企图,嘲笑他是“随驾隐士”,但卢藏用的这番操作最终还是成功了。
有了卢藏用这个榜样,当时一些不得志的文人纷纷效仿,来到终南山做起了隐士,如此一来,终南山这个隐士市场就热闹起来。
终南山上有一位著名的隐士名叫司马承祯,唐睿宗对他非常看重,一再请他出山当官,可司马承祯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对当官毫无兴趣,他还很反感卢藏用这种假隐士,他曾嘲笑卢藏用说:“终南山的风景虽好,却比不上通往官场的捷径好啊。”从此,便有了“南山捷径”这个具有嘲讽意味的典故。
王喆来到秦岭终南山,按照秦伯给他的位置找到了一处山洞,进入洞中后,发现洞内确实有简单的起居用品和卧榻,但表面落满灰尘,显然在此居住的人已经离开很久了。
王喆去附近的道观探寻“连永道人”的下落,一番打听后,人们均称曾经听说甚至见过此人,但近些年来他似乎很少露面了。
如此一来,王喆只好逐步扩大范围,细细寻找,在山间小路上,他遇到了一位身着道袍,手持拂尘的老者。
老者见到王喆后上下打量了一番道:“先生可是来此寻人?”
王喆闻言立刻来了精神:“仙长慧眼,我来这里正是要寻找一位我师父的道友,人称‘连永道人’,请问您可曾知晓?”
“不知先生寻找此人所谓何事?”老者问道。
王喆答道:“素闻此人精通药理,医术高绝,我是来向他求药的。”
“为何人求药?”老者继续问道。
“我有两位朋友奇经八脉受到了损伤,非‘连永道人’的奇药不可医治,请问您知道他的下落吗?”王喆问道。
老者摇了摇头说:“我虽不知此人下落,但却可以助你找到他。”
王喆奇道:“仙长如何助我?”
只见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枚用黄纸叠好的符箓,上面系有红绳,他把符箓戴在王喆的脖子上说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我相逢即是有缘,将此符箓戴在身上,可助你心想事成,百事顺遂。”
王喆抱拳谢道:“承蒙仙长相助,待我求得奇药,再回来好好感谢您!”
老者见王喆要走,连忙说道:“那也不必,我乃云游散人,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够再见,如果先生心意真诚,现在就可以向神明捐一些香火费用,由贫道代为供奉,行善积德,如此可保佑你的朋友无灾无疾。”
王喆摸了摸口袋说:“可是我身上没带现金,这山里也没有地方可以套现啊。”
老者慈祥一笑:“无需困扰。”
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张支付二维码递给了王喆。
那一刻,王喆意识到自己被这个老头忽悠了,他正想摘掉脖子上的符箓。老者却制止道:“符箓上身,不可轻易摘除,否则对你和你的朋友都十分不利。”
王喆扁了扁嘴问道:“捐多少?”
“原则上金额不限,但是捐得太少的话,会显得对神明没有诚意,贫道的建议是最低二百,上不封顶。”
此时王喆觉得老者的面容顷刻间变得格外猥琐。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王喆最终还是扫了二百块买个心安。
“感谢先生的善举,咱们有缘再见吧!”说完,老者便从王喆手中抽回二维码向山下走去。
王喆把符箓拿在手中自语道:“这玩意儿真的有用吗?”
身后传来老者的声音:“放心吧,有我全真符箓傍身,保你诸事顺利!”
王喆闻言惊道:“等等!你是全真教的!我师父说过,全真教尊奉老子,不尚符箓!”
此言一出,只见老者的背影逃也似的向山下奔去,其身形之矫捷,青壮年犹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