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闾丘然在灵谧书屋里打坐,进入冥想状态,也只有这样他身上的灵力才不至于流失这么快。风不吹叶动,闾丘然闭着眼睛,动了动耳朵,听到屋顶上有微不可察的脚步声。
“是谁?”
乐正司夜从屋顶上落下,停在敝开的木窗处,直接翻窗往内里走去,同时消了隐身术,几步后便看到闾丘然端坐在眼前。听到脚步,闾丘然睁开眼睛:“这么早来干什么?”
“想见你呗!” 乐正司夜看到闾丘然瞪过来,连忙笑了笑,自顾自的坐下来,还帮自己斟了一杯茶,抿了一口后,开口道 : “ 师兄,我此次前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 闾丘然重新闭上眼睛。
“方丈山来消息说,九陀山那边与南浔殷都朝廷狼狈为奸。”
“他们想干什么?”
“吞掉北肇。”乐正司夜看着闾丘然,喝了一口茶。
闾丘然倏地睁开眼,难以置信,良久,平静地道:“ 告诉我干什么?”
“回来吧,师兄,不要逃避,武陵一战后,我们八年不见了。” 乐正司夜难得正正经经地说出一番话。
闾丘然眼神有了一丝触动。
武陵一战,是方丈山仙派与九陀山仙派的一场大战,两派积怨由来已久。
其实,在很久以前,两派同是一宗,是为晨月宗,取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寓意勤恳修仙,奋勉为民。由掌门醉山仙师和副掌门菩海仙师共同打理仙门里的大小事务,但慢慢地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醉山仙师主张子弟们在人间历练的时候,只做自己份内之事便好,有妖便斩妖,有魔便除魔,混乱之地便从中协调,无法协调就不必再管,也不必在人间大肆宣扬招揽子弟,壮大门派,随缘就行。
但菩海仙师却认为,苦海众生都需要引导,子弟们除了斩妖除魔以外,还应深入人世间,让百姓知道本门的宗旨,不仅可以壮大门派,还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认同菩海仙师的子弟们,入世以后,行事作风颇为高调,人缘甚佳。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皇室贵族,三流九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天下,除了一些零星小国,便是南浔王朝和北肇王朝两个大国。由于追随菩海仙师的子弟在南浔王朝受到更多的追捧,因此他们也大多喜欢南下到南浔去历练,门派里也越来越多来自于南浔的子弟。
醉山仙师看到那些子弟们,除了偶尔斩妖除魔,更多的是被邀,游走于皇室、官宦和商贾之流,十分不满,时常斥责菩海仙师本末倒置。菩海仙师对此则不屑一顾,认为空有一身修为,而偏与一隅,实在是老古董作风。菩海仙师也曾同时派本门子弟,到北肇去做同样的事情,但北肇的子民却对他们大为冷淡,来自北肇的子弟与南浔相比,为数甚少。
一打探,原来北肇王朝的子民信奉实实在在的一切,觉得仙术这一东西太虚。刚开始,北肇子民对他们也颇感兴趣,但是听闻修仙入门时,须开天眼、经百针、历雪山鬼谷妖道后,便吓退了大部分人。
又听闻修仙过程中,须净六欲辟五谷,直到练成下山入世后,才稍微放宽点,虽不用再辟五谷,但禁六欲仍是需要的,就又劝退一部分人。
再听闻,修仙并不是真的能长生不老,只是寿命比常人多个两三百年,想长生还得经历由仙到神的过程,但自古以来只寥寥几人,北肇子民就更不感兴趣了。毕竟在他们看来,北肇王朝物阜民丰,美食美人众多,在有生之年若金榜题名,再有一段好姻缘,人生可就圆满了。
这些实实在在的诱惑就摆在眼前,总比历经磨难、孤独苦闷地修炼成功后,还得斩妖除魔,走遍邪恶肮脏之地要好得多。
后来,菩海仙师想出一个法子,降低修仙门槛,只需开天眼、历百针,不经雪山、鬼谷和妖道,以此来吸纳更多的子弟。但此事菩海并没有告知醉山,导致醉山知道以后,勃然大怒,想要免了菩海副掌门一职。
菩海一听,心念 : 好啊!我辛辛苦苦为了壮大晨月宗,鞠躬尽瘁,你说免就免。那干脆不要你那副掌门一位,直接带领追随我的门中子弟,自立门户更好。
然后愤而与醉山仙师断绝关系,南下九陀山,以北肇与南浔的领土划分为分界线,从此甚少往来,南浔国也非常欢迎他们来到九陀山。这样的话,南浔的修仙拜师之人,就不必再经北肇,前往遥远的方丈山。慢慢地,北肇国便是方丈山弟子常去历练之地,很少踏足南浔和九陀山的地盘。
可惜世间的所有矛盾,从不会因为距离的拉远而真的消失不见,更何况是世间的两大仙族。
虽然,方丈山仙派不屑于九陀山仙派的浮夸作风。但是,九陀山仙派门下弟子众多,越来越壮大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九陀山子弟们还自诩为“天下第一仙派”。
方丈山子弟一听,这不是数典忘祖吗?从自己门下分出去的一派,不仅仙门法术都和自己一样,而且众多流传下来的仙门典籍都在自己这边,除了人数多,根本毫无仙史根基,还敢自称“天下第一仙派”,真是贻笑大方。
于是,旗杆一立,也自称“天下第一仙派”。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两门子弟外出历练时,碰上的话,打一架是不可避免的事。也正因为如此,积怨逐越来越深。
已经是九陀山掌门的菩海仙师,一心想让自己的仙派青史留名,传承万年。可惜自家从方丈山脱离出来不过百年,而且走的时候,醉山根本不允许自己带走,经宇阁里浩如烟海的仙史典籍。虽然他自己也设法悄悄地顺走了一些,但是大部分也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仙术秘籍。
真正的珍宝,是那些从盘古开天辟地,宇宙洪荒时,神族留传下来的典籍。传闻里面不仅描绘有鸿蒙初始的混沌之景,还描绘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魔神后卿被灭等等的全部经过,因为那个遥远的时代没有文字,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最后的神用术法重现于一棵参天古树里面,包括神族的战争和消亡,神的修炼之道。
如今的仙术就是从最初的,可毁天灭地的神术中演变过来,方丈山的仙祖,取了那棵古树,将它化为一卷卷的经籍,只有每一任的掌门才能触碰,自古以来,跻身神族的寥寥几人,均出自于方丈山的历代掌门中。先前飞升神族的掌门,只会留下讯息,指定下一代掌门之人,然后便消然不见。
世人都说,是他们重新打开了,通往神族逝后的世界,同先前的神族一起,在极乐之地,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一想到此,菩海仙师就恨自己,为什么不是方丈山的掌门。同是掌门,醉山却可以手握天下仙人都垂涎的东西。
方丈山门中子弟的人数,远远比不上九陀山,可是论仙术,方丈山子弟却时常领先。就因为,方丈山历代掌门在修炼过程中,虽然飞升的可能性渺茫,但是不同的掌门,每每会从中参悟出更厉害的仙术,并传授于门中子弟,这也是方丈山子弟向来少,却仍屹立不倒的原因。
其他的仙家小门小派,就只能从方丈山的仙术中去领悟。而且,方丈山的掌门由于仙术遥遥领先,通常也是寿命最长的仙人,少则五六百年,长达七八百年。一般换了两三个副掌门后,才会换一位方丈山掌门。因此,即使有当掌门的能力,也得生逢其时。
如果有人想要修仙,仙门中人一般会告诉你。如果你想学到最厉害的仙术,就到方向山去,但是方丈山选弟子的标准极高,去走一遭回来,脱层皮都算好的了。所以,大多数人会退而求其次,要么到九陀山去拜师,要么去其他的小门派,因为菩海仙师曾经好歹是方丈山的副掌门,是一个响当当的招牌,再加上菩海仙师有意于壮大门派,因此九陀山一时风头无两。
但菩海自己心里也知道,要想超过方丈山,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仙派”,就得有方丈山经宇阁里的珍贵典籍,不然这名号,始终名不正言不顺。一开始,菩海心里也不太在意,但是慢慢地,由于九陀山子弟行事高调,引起其他一些仙家的不满,嘲讽他们的声音也不少,说他们九陀山就是小方丈山。
虽然,菩海在仙服、仙器、仙术等方面,尽量让子弟有自家的特色,与方丈山区别开来。但是,菩海自身也逐渐力不从心,因为在师父死后,有时候他要领悟更高的仙术,便需要醉山来指点。醉山作为掌门,有不断的参悟之源,神族留下的仙史典籍。而到了他们的境界,靠自己领悟,可能十几年也难有一次仙术上的提升。
九陀山不乏才智出众者,不能给予他们更高的仙术指导,还不时让他们被方丈山子弟欺负,再加上一些风言风语,实在令菩海心里犹如时刻有一根刺在扎着,不大舒爽。
最终,菩海仙师的大弟子蓝沐珈见状,为了讨师父的欢心,便出策如何从醉山手中夺来那些珍贵典籍。
于是,一场针对方丈山的,长达数月的阴谋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