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石漠之旱
书名:永嘉记事 作者:郁青 本章字数:2605字 发布时间:2023-04-06

甘州遥遥,光热蒸腾。

石漠原上,庄稼寥寥,户户门窗紧闭,家家老狗呻吟。人户院子里的青石板晒得冒烟,麻雀飞过留下一泡屎,掉在地上瞬时就干成粉末块状。

金老汉站在石漠原口的石头圆台上,黑色长袍上印藏青圆形乌鸦刺绣,手持蛇头木仗,低头念着仁昭族超度咒。

已然是本月第九回了。百年不遇的旱天,抽干了庄稼的牲畜的水分,亦夺走九个仁昭族人。三天前,金老汉于此处超度了他的二弟,今天是他的儿子。

当真乃天要亡仁昭欤?

仁心昭昭,天地可鉴。

金老汉成为仁昭族长四十年,多年来种种天灾都坚持下来了。仅这一次,天干不雨,祈雨无果,金老汉亲手把渴死的金小刃装进棺材,难免心生悲戚。

仁昭族世世代代千年,若是在他手里绝了代,如何见得阎王爷,如何过得奈何桥?

鬼神之说无非托词,借以寄托煎熬的族长之心。

超度仪式结束,金老汉独自在烈日下回家。儿子已逝,妻子因为过度伤心被接回娘家,昔日温馨美满的三口之家现下只剩他一只孤鬼。   

甘州多天灾,族人艰难,族长却流不出一滴眼泪,哪怕死的是他的亲儿子。

仁昭族尚有千余户人家在皲裂的土地上看不到生路。今年是仁昭归于大晋统治的第一百年,过去的一百年里,仁昭族因为是否该俯首于大晋而产生了严重的内部分裂。

从前,每每有天灾,就会有汉人官僚来此,派官吏分发米面清油,都是些汉人爱吃的东西。妇孺儿童多对汉官感恩戴德,感恩朝廷解决了族人的口粮问题。然而,上了些年龄的男人均认为受人恩惠不是长久之计。

仁昭族是千年之族,一个族群自当有一个族的颜面,更当有一个族群的格局。汉人独揽天下,偏他仁昭偏安一隅,唯他人所差使?

以前,族内每有此类争执,金老汉多是以平息安抚为主,未有公开谈及的说辞。但每逢天灾降临之际,金老汉心中必然长痛不已。

如果朝廷是仁昭的朝廷,官吏是仁昭的官吏,岂能容许仁昭的族人频频丢命?

甘州距离京城太远,即使朝廷有心于仁昭,重重山水下也难以及时挽救族人性命。

种种思虑下,门口传来声音。

“族长,族长!石漠原口来了个当官的要见你!”住在原口的人家来金老汉家里招唤。

金老汉披上斗篷,随其赶往原口。

“哪个当官的?”

“还能是谁,就是那汉人朝廷,狗贪官呗。”

“不得无理。”

“不得无理也是事实,族长,你可千万不要太给他面子了。”

行至石漠原口,金老汉看见一列十余人的官吏队伍,身着晋人官服,旁边是一队护安的随官军队。

金老汉行礼,道:“你等可是......”

候立者先作拜见礼,而后昂首,石漠原的热风把他的两手宽袖吹出呼呼的响声。

“鄙人乃大晋下遣官员,慰疆院长使,钱疏甫。”

金老汉望着眼前这位年轻人,昳丽神貌,高大伟岸,只觉得隐隐不安,不知道这个慰疆长使,能不能帮仁昭解难。

钱疏甫仿佛知道族长所想,不着急开口,只慢慢饮茶,作休息状。

“钱大人此次前来,皇上可有何嘱咐?”金老汉在思忖后问道。

钱疏甫放下茶杯,略略正一正衣襟,答:“金族长,你自然知道,本官千里迢迢而来,为的正是甘州此次旱灾一事。皇上千叮万嘱,要本官不惜一切代价把仁昭族人安顿好。我来前了解到,你的家人已经因为旱情殒命,尤其是你的儿子金小刃,是把为数不多的清水给了村中孩童,自己活活渴死。”

“小儿微命,无需大人挂念。”

“金族长,小刃这个孩子是个好人。汉族有个词,叫舍生取义,形容小刃最是合适。舍生取义之人,实为本官之榜样。族长放心,皇上和朝廷都记挂着仁昭,我此行先带了五十车水,想必可以暂救族人性命。后面,还会有更多补给送来仁昭。”

金老汉听闻钱疏甫带来五十车救命之水,一时不知作何言语,只得立刻起身,频频作揖,激动万千。

“钱大人,既已如此,此事便万万不能再耽搁,我等须马上安排好了放水事宜,以解燃眉之急。”金老汉向钱疏甫告辞,遣了家童召集仁昭族人。

钱疏甫自知自己初来乍到,尚不熟悉仁昭的琐碎事宜,又知金老汉是仁爱族人的智慧之人,于是放下心来,携了几个差吏出门。

石漠原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

仁昭又会是如何面貌的族群。

转眼的工夫,原口已经来了不少族人。或是手拿锅碗瓢盆,或是背携水桶瓦罐,妇女牵着孩子,男人上赶着抢水,过程中洒落浪费不少。

钱疏甫自然知道缺水之苦。毕竟,人在灾难面前也不过是小鸡抢食一样的面貌。

仓未廪实,终究难以知礼节。难怪年年都有甘州的地方官辞官,究其原因,均是其对甘州百姓吃朝廷而怨朝廷的民风痛恨不已。

皇上要我如何让这样一个地方真正心服于朝廷。

钱疏甫很是头痛。他想起父亲说过,大晋有的是一个生拉硬扯的国局,边疆表面顺服,其实从未真正认可彦氏朝廷。京城内,且莫说皇室宗族啖百姓血肉之奢靡,仅仅世家大族横行,世道公平就无从谈起。

父亲还说过,皇上早已有心肃清吏治、整顿朝纲。然而皇上少年登基,实权全然握在皇后唐氏一族手中。皇后的爷爷护国公唐坚是大晋的开国武将,一直手握重兵,年少的帝王少不了要看他的脸色。

皇后诞下的嫡长子不幸早夭,算是无形中给皇上少了一个大威胁,然而次子彦霖日渐长大,又恰恰是个带军领兵的将才。

一面是唐氏势力的暗中威慑,一面是国家军事的形式所迫,兵权慢慢又落到小辈手里。一盘棋局,哪哪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人,即使心中早已有了落子宏图,亦无法控制局面。

皇上需要新人。

钱疏甫知道自己就是这个新人。

父亲钱齐任御史中丞,是皇后的父亲、当朝丞相唐安岁的门生。皇上当然不是不知道这层关系。然而,他还是提拔了自己。

或许他认为,父亲终究只是言官,不过口舌之争尔,不足为患。若是早早扶植了他的儿子,一来父辈日渐衰老,二来也算在唐安岁身边布下了眼线,钱家算是名门,最终还是会臣服于皇上麾下。

钱疏甫知道朝堂的一些算计,更明白皇上对他的用意。他不确定丞相大人是否真得如皇上想得那般危险,也不确定父亲是否真得会为了钱家的仕途而匆忙站队,从而陷入政斗泥潭。

钱疏甫唯一能肯定的是,此番甘州之行,远不如自己预想得那般顺利。皇上和父亲均对自己再三叮嘱须妥善行事,却无一人是真心记挂着百姓,各自有各自的算盘罢了。

百姓的问题近在眼前。

眼下是要找到长久水源,单是运来的水远远不够。钱疏甫空想许久,遂定一定心神,无论如何,仁昭的族人现下都还盼着他能想出办法,以解此次天灾。

他来前已经了解到,甘州的气候向来如此,旱年旱死,涝年涝死,且几乎毫无规律可循。按照传统方法,必然是要修建大型水库,方能在涝年储水,以备旱年之用。

然而水库修建的时间,只怕三年五载尚且不止。目前仁昭的情况,家家户户水缸尚空,果腹仍不能够,根本没有任何力气能支撑修建水库。

钱疏甫想起金老汉躺在棺材里的儿子,又想起此刻蜂拥抢水的族人,又感一阵剧烈头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永嘉记事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