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放晴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太阳似乎比以往升起来的都要早一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阳也在好奇,如今手下有五千人马的龙翎卫都尉郑玉为什么会小心翼翼到了这个地步。
对方的人数已经可以推测出来,最多不超过二百人,似乎想不到一点理由需要这样郑重的对待。
或许只有郑玉自己知道,那个少年郎一旦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多可怕。
因为这几年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那个少年,包括现在以及过去。
这次来袭的敌人数量很少,郑玉却表现的很谨慎。
当然,逃回来的禁军可不是这么说的。
据说在前面官道两侧埋伏了上千精兵,早就等在那里了,禁军首领连杀数十人依然不能杀出重围,最后惨烈战死在官道上。
而他们,则历尽千辛万苦才杀出重围。
这些话郑玉连听都不会去听,在他看来,有时间去听那些所谓都城最精锐的禁军说话,还不如去听一头猪哼哼。
早晨起来,郑玉梳洗之后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出了军帐后往四下里看了看,然后赞赏的点了点头。
所有的府兵都已经起来,虽然郑玉没有指定人去约束他们,但府兵依然表现出了极强的纪律性。
起床后就在空地上集合,各团,各旅,例行清点人员。
不过似乎府兵的那些校尉对郑玉有些惧怕,总之是有些隔阂,清点人员完毕后却没有人过来向他报告。
郑玉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随手指了指一个正准备带着手下府兵训练阵列的校尉道:“把那个人叫过来。”
他手下龙翎卫立刻跑过去,那校尉听说都尉大人要见他,紧张的变了脸色。
郑智成的死他们早已经知晓,对于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阉人,他们多多少少有些仇视。
可在仇视的掩盖下,则是一种不能不承认的恐惧。
这个三十岁左右的校尉快步跑到郑玉身边,肃立,然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你叫什么名字?”
郑玉轻声问道。
“陈素!”
“嗯”
郑玉点了点头道:“从今天开始你便是那三千府兵的别将。”
“当然,是暂代,等到了雁门关之后我会直接奏请陛下,等兵部用过印之后你才算正式上任。”
听到这句话陈素身子猛的颤抖了一下,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
郑玉笑了笑道:“刚才跟你说的话,我没有对郑智成说过。”
“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真的用他,一个杀起自己主将的人来毫不犹豫的家伙,我不喜欢,虽然他在这件事上没有做错什么。”
“我杀他,是因为他自以为很聪明,派人往东都送信,说我杀将军夺兵权试图造反”
说到这里郑玉忽然自嘲的笑了笑道:“这份密保莫说不可能送到东都去,就算真的送进去,留守东都的那些大人们若是见了,只怕也会笑的合不拢嘴。”
“这天下间谁都有可能造反,偏偏是我,打死他们也不会信。”
他看着陈素问道:“你可知道缘故?”
陈素的心中还在翻腾,竟是傻傻的点了点头,然后突然醒悟过来,又猛的摇了摇头。
郑玉似乎并不介意,微笑着说道:“没什么可忌讳的,正如你想的那样,我是个阉人,谁都有可能造反,但我不会。”
他摆了摆手道:“去吧,约束好你的士兵。什么时候开拔,我自然会派人告诉你。”
“喏!”
陈素行了一个军礼,小心翼翼的回到了军营中。
不多时,郑玉便派人下令府兵集结,然后将陈素为别将的消息宣布。
一时间众人都低声议论起来,心说这是不是那阉狗又要杀人的信号。
正在这个时候,出去巡逻归来的龙翎卫士兵快步跑到郑玉身边,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郑玉眉头微微挑了挑,随即吩咐道:“都埋了吧,亵渎尸体的人,可恶,该杀。”
在营地二里外,昨日被杀的那近百个禁军士兵,还有那首领的尸体都被人扒光了衣服堆起来。
远远的看过去就好像一座坟包,而且坟包前面居然还像模像样的立了一块木牌,木牌上有人用血写了一行字,触目惊心。
阉人郑玉葬身于此
围观的士兵们看到这行字面面相觑,下意识的将视线看向站在木牌前面的郑玉。
只是众人却发现,那妖异俊美的阉人居然一点都没有生气。
“真丑”
他看着那木牌轻声说道,然后又补充了几个字:“没见过写的这么丑的字。”
“那些人会不会在尸体上下毒?”
桥意有些担心的问道。
郑玉缓缓摇了摇头道:“不会,因为他们知道,我是绝不会去碰那些尸体的,所以在尸体上下毒这样的事,毫无意义,浪费东西。”
他忽然笑了笑道:“我听说那个少年郎可是最恨别人浪费东西的了。”
“别人?”
桥筠敏锐的抓住了郑玉话里的这两个字:“大人您的意思是,那人没有亲自来?”
郑玉点了点头道:“即便来了,也不在此处。他才不会做这些无聊的事。”
“当日在沂水河畔你们不是回去看过?”
“咱们的人,尸体也都被好好的掩埋,而且立了坟,虽然没有墓碑文字。”
桥意和桥筠同时点了点头,心里忽然都有些异样。
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沂水一战后,都尉大人对于那少年郎越发的推崇起来。
最让人费解处在于,无论什么时候说起,都尉大人语气中都没有一丝恨意。
似乎那重重的一棍不是砸在他身上了一样,莫说恨意,似乎连一丝厌恶都没有。
桥意和桥筠都想不明白其中缘故,当然,她们也不敢去问。
看着那些尸体,郑玉忽然叹了口气。
他转身往回走,不再说话。
只是心中却忍不住叹道,你这少年郎,手下收拢这么多阴狠毒辣的人,就不怕将来控制不住?
还是你自信到已经能掌控所有人?
如果是后者,我倒是真的佩服你了这世间知道你是谁的人一共不超过五个。
有一个死了,还有两个正在寻你,另一个知道却装作不知道,而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他的眉头微微皱着,似乎是纠结于心中某事。
当年,你被人丢在那老道姑的道观外,那个是你?现在还是不是你?
郑玉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表情似乎更加纠结起来。
也不知道,他怎么会想到这么矛盾的事。
被丢在道观外的自然便是沈宁,可为什么他又在心中问,是不是你?
如果是你,那么你知道以后,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世?
想来想去也想不清其中关键,郑玉终究还是叹了口气喃喃道:“沈家的人,果然都是够狠的。”
他忽然顿住脚步,转身问桥意和桥筠道:“你们说,若是我以那件事来要挟太原那人,他会不会惧怕,然后发兵去雁门关救驾?”
说完之后也不等两个少女回答,郑玉摇了摇头道:“还是算了毕竟他们是表亲,我却不过是个外人。”
“而且一旦将这件事揭开的话,说不得会逼得那人不得不做出反应,适得其反,适得其反”
郑玉今天的表现很怪异,这让桥意和桥筠都有些不解。她们两个谁也没明白都尉大人说的是什么,担心的又是什么。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郑玉见两个少女脸上都充满不解,他笑了笑,在路边一块被雨水冲刷的十分干净的石头上坐下来,语气温和的说道:“一个让人觉着好笑,又悲哀的故事。”
桥意和桥筠两个人一左一右在郑玉身边站着,都有些好奇以至于迫不及待,因为这是郑玉收养她们之后,从小到大第一个讲给她们的故事。
“很多年前,天下便开始流传一首欲落处的诗词,当时还是先帝在位,他命善占卜懂卦象的人推测。”
“那欲落处的谶言指的是何人,那人告诉先帝,这首民谣应在一个婴儿身上,说某年某月某日沈家出生的一个婴儿,是真龙转世之命,必须除掉。”
“后来先帝命人详查,终于查到,那一天朝中有一个叫沈浑的大臣老来得子。”
“由于那沈浑乃是朝中重臣,曾经立下许多功劳。”
“先帝有些不忍,便单独将那沈浑叫进宫里,对他说了那首欲落处的诗词。”
“当时若是那沈浑聪明一些,狠一些,舍了自己儿子还是能保住全家性命的。”
“可惜他偏偏装傻恰好有人告沈浑谋逆,先帝便命人将沈浑全家拿下审问,沈浑的儿媳揭发公公确实有造反之心,已经做好了龙袍。”
“先帝大怒,于是将沈浑满门抄斩,其中自然包括那个婴儿,也包括那个儿媳。”
说到这里,郑玉问她们两个道:“这件事,你们听说过?”
桥意和桥筠同时点了点头道:“听说过。”
郑玉淡然笑了笑:“有件事你们一定没听说在先帝下旨将沈浑满门抄斩的时候,朝中还有一个姓沈的官员,竟然因为害怕,活生生将自己的次子掐死弃之于荒野。”
“宫中问起来的时候,他说那孩子生下来便染了风寒,病死了。”
“这也是为什么先帝和陛下都对那人有所猜忌,却一直没有拿下他的缘故。”
“他舍了一个儿子表忠心,无论如何也算是很有诚意了。”
“最起码比起沈浑来,他要聪明狠辣的多。”
桥意一怔,喃喃问道:“那人的儿子,莫非和沈浑的儿子同一天出生?”
郑玉点了点头:“我告诉你们,是因为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这个秘密还有人知道,然后在合适的机会告诉合适的人。”
桥意和桥筠同时一惊,连忙起身肃然道:“大人怎么会有这个担心,这天下间除了陛下”
郑玉摆了摆手笑道:“没错,这天下间除了陛下要杀我无解之外,想杀我的就算多如牛毛,可我若是不想死谁能杀得了我?”
他站起来,看了看天上的浮云感叹道:“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等我想告诉你们的时候再告诉你们,我敢保证,这之后的故事远超乎你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