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锦程正想着姜村先祖之事时,初霞走进了右边一间房间,墙上密密麻麻刻着的字引起了邹锦程的注意,凑近一看,竟是“音波功秘籍”。
秘籍上记载着修炼之法:要于清晨寅时,选择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先随意活动头、腰、手等关节,几分钟后,
面南向北,盘膝坐在地上,保持头正身平,让百会与会阴穴成一条垂线,双目微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接着口吐浊气。
吐气之法也有讲究,开口放气时,不可让气息粗急,要绵绵不绝地让气自然流出,心里想着身中百脉不通之处,
让那些阻滞的气息随着放气排出体外,然后闭口用鼻吸纳清气,如此反复三次,待身体气息调和后,
再将目光从鼻尖下注于下丹田,并意守于此。呼吸时要避免出现风、喘、气这几种不调的状态。
那何为风相呢?
就是坐的时候,鼻中气息出入有声,这就是风相;喘相则是息虽无声,但出入结滞不通;
气相是息虽无声,也不结滞,可出入不细;而息相是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有若无,能让精神安稳,心情愉悦。
守风会使气息散乱,守喘会让气息郁结,守气会使人疲惫,守息才能让气息安定。
总而言之,关键就是要做到“不涩不滑”这四个字,意守时要顺其自然,勿忘勿助,正所谓“顺其自然曰勿助,守其自然曰勿忘”。
刚开始修炼时,杂念往往很多,这时就要用一念代万念的方法。
随着功夫渐渐有了进展,杂念会越来越少,慢慢就能进入神定的境界,到那时,意守就会自然舍弃了,这意守就如同过河的筏子,过了河自然就该舍弃。
在练功过程中,口内会生津液,有时还会感觉香甜,这时千万不要吐掉,要分三次用意念缓缓送到下丹田,这“天河水”“玉液金津”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
还有个要点是要提肛,这叫做“搭下鹊桥”,舌抵上腭谓之“搭上鹊桥”,搭鹊桥是为了让内气在体内顺畅运行,就像把水管接起来,水就能流动自如。像这样练习半个时辰,就可以收功了。
收功时,先立起,将气慢慢吸入下丹田,气吸足后,口中猛发一声“哈”,发声时气要从丹田猛冲而出,得内气十足,一气呵成,不能只用口腔发声。如此反复一百次后,再打坐半刻钟便可收功。
按照这样练习半年后,要找山顶无人之处,立定,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自然下垂,立身中正,然后缓缓吸气,同时身体坐下,
坐成马步时气吸满,接着突地束身而起,同时发声吐气。
如此反复一百次后,再半刻钟,起身来回走动数次便可收功。如此练习3年,发出的啸声就如同天空炸响一般。
邹锦程有点小激动,虽然这音波功对他来说没什么用,但给他的启发却很大,便对初霞说道:“母亲,到左边房间看一看。”
初霞也看出这是一种音波攻击的功法,对儿子或许有帮助,便赶忙来到另一间房间。
只见墙上模糊不清地刻着26个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邹锦程一脸不可思议,说道:“母亲,这竟然是舜帝的《南风歌》,看来姜村果然不简单呀,看样子跟风云宗有关系呢。”
初霞好奇地问:“这《南风歌》是什么呀,是徒歌吗?”
邹锦程没急着回答,而是激动地说:“母亲,听说过舜帝吗?”
“没有听说过呀,他是大孟国哪代皇帝呢?”初霞问道。
“他可不是大孟国的皇帝,我给您讲讲吧。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呢。
他姓姚,也有说法是妫姓,号有虞氏,名叫重华,史称‘虞舜’,是轩辕黄帝的八世孙,也是华夏民族共同始祖之一呢。”
邹锦程介绍道,“他的主要成就可不少,是五帝之一,还举八元八恺、放四凶、命官职、治洪水、巡天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首《南风歌》了。
战国中期的尸子,在《尸子》里就详细讲过舜歌《南风歌》的故事,也记载了《南风歌》的歌词。
舜帝南巡,最后崩葬在苍梧宁远九疑山,特别受南国民众的爱戴和崇敬呢。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帝之前的四帝,也有人到过江南,不过他们的疆域只到长江南岸,远比不上舜帝涉足江南那么广远,也不像舜帝那样在南国深受人们崇拜。
舜帝靠着内存仁、外施德,德化四方,让文教传播到‘九州’,使得华夏文化向南传播,让南北民族文化心理趋于认同呢。
舜帝在上古时期那可是一位仁德如天的‘圣君’,实现了天下大治呀。”
看着母亲疑惑的眼神,邹锦程又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南风清凉阵阵吹呀,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南风适时缓缓吹呀,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听起来好像挺平常的,可舜帝是谁呀,那可是五帝之一的大舜,他是德圣、孝祖,同时堪称民师、帝范呢。
只要听过他这首徒歌《南风歌》,那可都是能长生不死的呀。”
初霞惊讶地说:“徒歌能让人长生不死,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呀?”
“一点都不夸张呢,不过想靠徒歌让人长生不死,那必须得是具备孝顺友悌、仁义谦和、勤于民事、明哲贤能、安邦定国这些秉性的圣人才行呀。”邹锦程说道。
初霞一听是圣君才有这效果,顿时空欢喜一场,说道:“我们该走了吧,都耽误这么长时间了。”说着便走出了房屋。
邹锦程心里想着,姜村的秘密实在太多了,看来只能等回来的时候,再好好探索一番了。
至于墙上的音波功,现在基本能确定姜家祖先就是风云宗的人了,功法都能随意刻在墙上,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姜村根本就不在意呀,就像自己修炼的功法《十六字养气诀》一样。
说起《十六字养气诀》,邹锦程心里还挺欢喜的,自己终于突破到了第四层,这一层讲究的是“善制怒以养肝气”。
“怒伤肝”呀,发怒严重起来是能置人于死地的。
就像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是个典型例子,周瑜气量狭小,受到诸葛亮的强烈刺激,盛怒之下,肝气上冲,把肝动脉管冲破了,引起大出血,最后就这么死了。
而且呀,大部分患有肝癌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容易发怒又不能自我调节情绪的人。
所以,养肝气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善于制怒,增强对怒这种情绪的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
善于制怒和佛家提倡的“忍”是有本质区别的,“忍”只是让怒的情绪不发作出来,但心里的怒气并没有消除,忍得多了就会使肝气淤滞,反而成了致病的因素。
正确的制怒方法,就是儒家强调的要保持中和之气。
那什么是中和之气呢?儒家认为“发而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就是说,人受到外界刺激想发怒时,马上能意识到发怒会伤肝,
在意识的作用下,把怒气化解为正气,不让它发作出来,这就叫做“中”;
有时候这怒气需要发作出来,但这是受意识控制的,是善意的,发作得恰如其分,这就叫做“和”。保持中和之气,就能制怒进而养肝气了。
“姜里长,邹锦程母子已经离开姜村。”一名血气方刚的少年前来汇报。
此时的姜汤,正在召集整个姜村的人呢,头也不回地说道:“知道了。”
不过他突然意识到什么,心想自己这样是不是有点失礼了,便说道:“你们继续,我去送他们一程。”说着就快步离开姜村,没想到母子俩走得这么快。
这时,初霞正背着邹锦程翻过小山,离开姜村呢,他们可不能耽误太久时间,毕竟还得去丁县呀。
等回到马车那儿的时候,金鑫和沉香两人已经等候多时了,金鑫无聊地坐在马车上,沉香则盘膝而坐。
初霞知道耽误了行程,赶忙道歉,然后上了马车。
金鑫表面上笑着,可心里挺不爽的,这一去一回,足足耽误了将近一个时辰,再怎么掩饰,多少还是会露出些马脚的。
至于沉香,还是默默不语,跟之前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依旧一步步跟在马车后面。
他俩那变换的表情,邹锦程都看在眼里,金鑫他倒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沉香,觉得这家伙绝对是个忠诚的属下。
“驾驾……”
回到马车上后,邹锦程便开始全力修炼,炼化胡儒圣的残魂。
等母子俩走后,姜汤和姜洪来到了刚刚马车停留的地方。
姜洪问道:“爷爷,我们该怎么办呀?”
“还能怎么办?姜家祖训,不得和大孟国为敌,咱们现在又不能和邹氏一族为敌,那就两边都不帮,好好发展自身实力才是最重要的选择呀。”姜汤说道。
姜洪一脸凝重地回答道:“明白了,爷爷。”
在返回的路上,姜洪又问道:“爷爷,邹少爷让您发的那个毒誓,是真的还是假的呀?”
“你问我,我问谁去呀,总之呢,最好别去招惹这家伙,他心机太重了。”姜汤说道。
“明白!”姜洪知道爷爷说的就是邹锦程,心里也记住了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