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工 > 二十一
二十一
书名:打工 作者:锲而不舍 本章字数:3047字 发布时间:2023-04-04

二十一

胡美琴倒了杯茶,就挎篮子出去买菜了。楚华喝一口茶,望着胡美琴的背影,羡慕地说:

“真是懂事的好嫂子。”

其实,他和孔中庸都明白,胡美琴急着出去,是为了腾出空间方便他们交谈。豫北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女人一般不参加这种谈话。胡美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来不久就适应了。

“有什么事?说吧,老弟。”孔中庸开门见山。

楚华放下手里的茶杯,也不拐弯抹角:

“近来局里调整干部,我和两名科长竞争副局长。应该说,我干治安科长几年了,工作还是有成绩的,至少全县治安没出过大乱子,但竞争激烈,甚至残酷。两个月前就想跟你说,请你帮忙,一直有点不好意思。”

孔中庸笑笑:

“自家弟兄,有啥不好意思。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楚华这才透底,掌握生杀大权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局长。他的推荐很重要。二是县主要领导必须有人说话。

孔中庸问:

“你们政委呢?”楚华说,局长兼着党委书记,意见最重要。

“你的工作做到哪一步了?”孔中庸关切地问。

楚华干脆直说了:

“局长还没有下定决心,据说另外的两个人已经送礼了,我也想送,就是不知送什么好?得多少钱?老兄和梁县长关系好,也想请你打个招呼。”

那时还不兴送钱,送礼也不普遍,但公安局的位置重要,提拔很关键,送礼在情理之中。听楚华这么说,孔中庸忽然想起什么,在抽屉里翻来翻去,找到了两年多前准备的那张没用掉的彩电购物票,递给他,随口说:

“这购物票管三年,还有几个月才过期,送台彩电吧。”

楚华感激地接过票,但踌躇地问:

“得多少钱啊,我怕钱不够。”

孔中庸知道,当时工资都低,虽然不了解楚华的具体工资,但猜想不会超过100元。而一台彩电至少也在3000元以上。当时彩电绝对是重礼、大礼,价格比现在都贵。考虑到楚华人很实诚,他父亲还跟自己一起打拼过,探望憨杰等几次事都主动跟着,提供了不少方便。于是,就从上衣口袋中拿出一沓钱,递给楚华:

“老弟,这是2000元,结婚准备回家用的,一分钱也没动,你先用吧。”

楚华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过段时间,一定还。梁县长那里?”

孔中庸没等楚华话说完,就大包大揽;

“放心吧,老弟,我会去说。”

楚华千恩万谢地走了。孔中庸静下一想:

“局长都送彩电了,梁大光那里不能空手吧。”孔中庸不仅为刚才的爽快答应有些懊悔,但又一想,事已至此了,好人做到底吧,就打算抽个时间找梁大光。

约了几次,在县人代会胜利召开,梁大光顺利去掉了“代”字后,孔中庸才见到他。孔中庸开门见山地说了楚华的事。梁大光说:“公安局提拔的事我知道,还没最后定下来。回头我看看再说。你和那个老弟什么关系?”

孔中庸只得说关系很亲密,帮过大忙,就像自家弟兄。其实,当时,他和楚华的关系当时就是互相印象比较好,还谈不上亲密。不过,从孔中庸方面说,他也想利用各种机会,多结交朋友。在今后的岁月里,他和楚华真的成了“铁哥们”。孔中庸清楚,“铁哥们”就是从这件事起步的。

孔中庸递上3000元钱。这是孔中庸第一次给梁大光送现金。除去探望“七仙女”那次,毕竟名义上是探望病人的,况且梁大光并不在现场。对送现金,开始孔中庸也犹豫,送不送?送多少?想起梁大光在矿区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今后还会找他,自己又答应了楚华,总不能低于局长的标准吧。思来想去,就拿出了3000元,这在今天已经不值一提,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

梁大光急忙塞回给孔中庸:“老弟,这么多,我们不是兄弟吗?谁求谁办个事不正常吗?”孔中庸又坚决地塞回去,梁大光犹豫一下,怕被人看见,就装进了口袋。梁大光赶紧从上衣口袋拿出笔,郑重其事地记下了楚华的名字和现任职务。虽然没有最后表态,但孔中庸知道,梁大光会帮忙的,楚华的副局长八九不离十了。

孔中庸又关切地问:

“嫂子现在怎么样?”

梁大光猛然低下头:“唉,不好,很不好。医生已经吩咐准备后事了。”

孔中庸倒吸一口凉气:

“嫂子可是外省人,后事回她老家办吗?”

梁大光说:“你嫂子已经给我交代了,死后也想我和孩子在一起,不回老家了,也不回我老家,就在大禹的陵园买块墓地。”

孔中庸知道,县民政局配合殡葬改革,在陵园开辟了一块墓地,提倡殡葬新风,可以立碑刻字留念。孔中庸得知梁大光忙选举、开会等,还没来得及定墓地,就自报奋勇去办。梁大光想到诸事烦心,就同意了,但强调:“决不能白要,我刚当县长,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定好了找我拿钱。”当时两人想到就几百元。

回到矿区,见到刚从外地出车回来的郭林,孔中庸说了有关情况。两人商议先定好墓地。

两人到墓地一问,吃了一惊,位置好的一块墓地2000多元!他们不知道,10年后价格涨了10倍。但考虑是县长夫人,就定了最贵的一块。孔中庸大方到底,利索地付了款。事后,梁大光也一再要还,孔中庸坚决拒绝了:

“嫂子辛苦了一辈子,为了您背井离乡, 最后还给我牵了红线,就算我对嫂子的一片敬意吧。”

定好墓地,孔中庸和郭林又去了医院。“七仙女”更加憔悴了,说话都得不停的喘气,主动提起墓地:

“老梁太忙了,你们两个抽时间办一下吧。老梁、孩子都在这里,不回老家了。老梁老家也不想回,我一个外地人,回去孤零零的。再说,老梁的前妻也在。”孔中庸两人觉得最后一个理由是主要的。

两人也不敢提墓地已经定好的事,只答应尽快办,并一再安慰,叮嘱要好好养病。但心里都清楚,已经无可挽回了。

一个多月后,在大禹今年第一次飘雪的午后,“七仙女”溘然长逝。

“七仙女”死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孔中庸出差到省城见一个大客户,郭林在医院看到了最后一刻。

“死的时候已经疼得说不话来,只是紧握着孩子的手,看着梁大光,已经没有呼吸了,还闭不上了眼睛。梁大光走上前去,伸手一抹,拉开了放声大哭的孩子,口中喃喃自语,放心吧,孩子我会养好、教育好的。”郭林说起来,也不仅泪流不止:“孩子小学都没毕业呢。”孔中庸知道,梁大光前妻还留下一个女儿,正读高中。“七仙女”对女孩视如己出,颇得单位和街坊邻居的好评。

追悼会在县陵园的追悼大厅举行。“七仙女”几年前的照片挂在中间,让人猜想曾经那么漂亮。县文工团团长致的悼词写的很得体,压根就没提部队受处分的事。

梁大光却不像想象的那么悲痛,尽管是人人尽知的模范夫妻,但也许病了一年多,早就有心理准备了。也许刚刚开完人代会,梁大光的县长前面的“代”字刚取消。有人还私下打趣:

“梁大光前妻死了,在部队升了正团;后妻死了,当了县长。两个老婆都给他带来了运气。”

但梁大光却不这么看,追悼会结束,他把孔中庸和郭林拉到一边,说:

“我这辈子没有老婆命,一位算卦的说我“克妻”,如果再娶,还克子,快50了,算了,不娶了。”后来,孔中庸才知道,有位自称精通《易经》的说他“井栏斜冲是孤辰寡宿,更天干带倒食谓之‘井栏倒食’”解释有克妻克子的命运,但官路亨通。

 

1989年元旦刚过,楚华的副局长任命下来了,兴奋地在太行酒店摆酒请孔中庸,孔中庸带郭林一块去了。酒过三巡,楚华端起一杯酒敬孔中庸:“哥,弟这事都是老兄帮忙,今后哥有啥事,老弟万死不辞。就是那钱一时还不上,还得等等。”孔中庸想,大钱都花了。何必计较小钱呢,也许是酒助人胆,冲口而出:“没事,不用还了,全当哥为你庆祝。”楚华感动地快要哭了,当即表态,把矿区派出所从乡里收归县局直接管理,还要扩大力量,一定为孔中庸等服好务。为表感谢,楚华抓起一个大腕,把几杯酒倒在一起,端起一饮而尽。孔中庸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那天,楚华兴奋,喝的一塌糊涂,和郭林还猜起了枚,搂着脖子论起了兄弟,最后,还是郭林一歪一斜地开车送回去。那时还不查酒驾。郭林推开阻止自己的孔中庸,舌头打卷:“没事,就我这技术,没几个人比得上。”

一年多后,楚华真的帮上了忙,但为孔中庸抹上了一辈子去不掉的阴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打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