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的赵雅对王志远说道,“还不错。你确定是和他们合作吗?”
王志远回答道:“是的,有什么问题吗?”
“内容还不错,如果他们能一直保证这样的视频质量的话,我觉得还不错。不过,他们的形象不是很好。”赵雅接吐槽道。
“嗯。我觉得他们在贩卖焦虑,不过也好,至少他们在贩卖焦虑的同时。给了解决办法。”王志文接着道,“小雅,我们多久没有去看我爸妈了。”
还没等赵雅回答,王志文接着说:“要不这样吧,周末咱俩先去你家,之后去我家。一块去看看咱爸妈!”
“你太鸡贼了,为什么先去我爸妈那;应该先去你爸妈那边,之后去我爸妈那!”赵雅一边笑着,一边在王志文身上狠狠的拧了一下。
“行,行,行!你轻点,都听你的。”
见王志文告饶,小雅才满意的送来了手。
“我们接着看,不知道他们谈到教育会谈到什么内容。”
直播中:
陈:下面我们关注一下“呼吁教育改 革”这个热点话题。
张:这也是一个老问题,在我看来“教育改 革”从本世纪开始就没有中断过。只不过,在前一段时间内发力过猛,才导致了现在变得尾大不掉。最近的一次姑且称之为改 革吧,在2022年开始持续至今。但还是出现了问题。
陈:作为一个家长,我对这个问题是非常关注的。先说一下我的看法吧,我不求我的孩子以后有多大的成就。只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年后能够有一个稳定工作。最好,他还有一个可以讨生活的技能。能够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先说一说你对“教育改 革”的看法吧。
张: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与时代的发展阶段、就业、人口结构、人们的生活成本等等,都有关系。几十年来,教育产业的发展,各地区教学质量的差距,高校对于各地区人才录取的公平性的质疑等等因素,同样的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政策。其实,教育问题无法被真正的解决。教育问题也一直会纯在。我觉得,从时间上看,我们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陈:国强,说人话。
张:哈哈。其实,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我并没有谈论教育问题的资格。作为曾经的学渣,我最多也只能抱怨抱怨。那我就姑且说之,大家就姑且听之。
陈:嗯!这才像话。观众朋友们,鼓励一下。
张:教育的本质是传承,传承经验,思想,观念等。教育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公平性。在一个不公平的世界,几乎所有的中国老百姓都把公平寄托在教育身上。
在我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很多的父母把自己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在教育方面更是不惜成本的投入。
陈:打断一下,别说这些没用的。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做父母的都与我一样意识到了,也改变了!
张:好吧。老生常谈的问题就不说了。说一下我的看法吧。主要有这样几点:
1,每个人都有着自己认为的公平。对于教育公平性的争论不会停止。这就意味着,无论任何教育政策都会有人呼吁改变。
2,无论怎样教育改 革都不要脱离教育的本质。都不要忘记“传道,授业,解惑”的底线。
3,不要把教育变成生意,后果及其可怕。
4,脱离传统道德的教育改 革只会越改越差。
5,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教育问题。
6,教育不应成为家庭的负担。国家也绝不会将教育问题看成负担。
有些混乱,我只想到这么多。
陈:你说的太过笼统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早已经开始做孩子的教育储蓄了。现在我们家每个月会有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孩子身上,其中一部分钱会进行教育储备。
张:你这是在搞教育军备竞赛。
陈:我这是迫不得已。你知道吗?我一个朋友,开始也不给孩子补课,不报兴趣班的。结果有一天,孩子哭着回家对他说“爸爸,爸爸!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在补课,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之后,我那朋友就彻底的变了。补习班一定要给孩子报最好的,只要孩子喜欢什么就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
我的孩子只要不掉队,我就谢天谢地了。你说,我也没对孩子抱有多大的期望;只希望孩子长大后做一个普通人就行。我还必须给孩子提供其他孩子都有的环境。我向谁说理去!
要我说呀!我们中国人还是有劣根性,相互间的攀比就是最好的体现。现在连养个娃都如此的辛苦。如果有选择,我是说如果哈,我一定会和我媳妇,和我家人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不要娃。
张:我不认为是劣根性。相反,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太要强了。因为,现在向上的途径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老百姓想要向上,只能选择相对来说还算公平、还有着向上流动机会的教育上了。比较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过的更好吗!
陈:我觉得,我是被裹挟的。
张:说一句有马后炮之闲的屁话“这是必然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改 革开放以至今,我们经历飞快的发展。有很多人感叹,还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自己就已经老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的人抓住了机遇,成功的变成了富人。用专家们常说的话,阶级快速的进行了划分。但随着发展速度的放缓,普通人变成富人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很多人把教育当成了改变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自己没有改变,也希望子女改变。
为了发展,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西方用了几百年的经济、社会变革。
与西方不同,西方的文化思想,与西方的经济体系是相符相成的,并始终随着时间、随着经济发展在修正。即使是这样,在西方内部还是有着尖锐的矛盾。我们的传统思想,我们信奉的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天然的对立的。为了发展,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文化上。我不说这在我国产生多少内部矛盾,只说对我们来说,最为显著的影响。
1,我们变的更加的功力。2,我们对非黑即白的简单伪逻辑的迷信。3,我们在思想上变的极端。4,我们丢掉了同理心。
好吧!我说错了,应该是说我们中的一些人改变了。但这些人有很多,多到足以对整个群体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算是质变吧。
这和教育有什么关系呢?都说我们以前是多么的落后,思想是多么的禁锢。别信这些鬼话!我要说的是,我们有着一段时间是:
做任何的工作都能得到尊重,我们不会用最恶意的心思揣度别人。我们如今绝大多数人当作最终幸福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是几乎所有人都拥有的,同时,也没有人担心子女的教育问题。至少,东北有过这样一段时间。我只是想说,快速的发展不是没有代价了。我们承担了发展的代价。
我好像又跑题了。
陈: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苦。
张:是的。那么,这次教育改 革的方向是什么?或者说,这次教育改 革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在2021年前,我们的改 革方向是减负与素质教育。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用力过猛。我们对于“素质”两个字的理解不够深刻。我认为,我们走错了方向。那时候,之所以走错了方向,我认为原因有很多。我说一下我的理解:
1,我们对自己教育制度的不自信,教育部门过分的迷信西方教育。
2,资本的作用下,教育变成了有钱人的游戏,中产的噩梦,穷人的眼泪。
陈:从我自己的感受上看,有一段时间,我是非常崇拜西方的,认为所有的一起都是西方的好。推己及人,我能理解教育部门当时的选择。我相信他们的初心也是减负、也是为了国家与学子好。
张:我很庆幸,他们是一步一步的进行改革。很庆幸,有非常多的有识之士坚持我国的全民精英教育路线。但,不幸的是,那时的缓慢改革还是走向了歪路。
陈:我记得当时的一些情况。那时候其实课外教育产业已经非常的发达了。就连我们上学时,都有很多课外补习班与特长班。
张:是的。那那时的家长呢?他们并不需要承担孩子知识教育的工作。在魔都的时候,我接触过一些家长。我知道,当家长也可是承担孩子知识方面的教育的工作,对于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你为什么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呢?你有没有怀疑过,在学校上学时,孩子的老师对一些主要的知识点会应付式的讲解呢?
陈:我信任我孩子的的学校和老师。其他人是否信任我就不清楚了。
张:当原本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为主的教育产业,成为了传授知识的主力时,或者说成为了获取知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时。教育就已经变成了一门生意。
陈:这也是你得出第二条理解的原因吗?
张:这只是一部分。另外,我还想到了一个阴谋论。下面是阴谋论的内容,大家就把它当成一个笑话。
美国对富人与中产搞精英教育,对穷人实行“奶嘴计划”。这使得穷人即使反抗,也不可能产生理论基础,使得穷人的思想产生惰性。
中国全民精英教育,穷人的孩子,只要充满勤奋,依旧有很大的机会获得财富与地位。对于富人和中产来说,我们这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对富人来说,他会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以确保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其实在当今的社会也不比如此。但教育对于富人家庭来说是保护财产的最后一道保险。对于中产来说,我如何确保我的孩子在以后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被穷人的孩子淘汰呢?最好的方式是,让穷人的孩子不受教育或少受教育。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军备竞赛首先在中产阶级中产生。
陈:这太可怕了。这简直是一个恐怖故事。
张:可能这就是现实吧。
陈:说说2021至今吧。
张:其实我对教育并不是很关注,觉得与我而言没有什么关系。我是在胡诌,观众们不必当真。
2021年,对于大城市的教育问题,只能维持当时的状态。因为教育产业已经变成了大而不能倒的产业了。但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问题,教育部门进行了纠错。这样做也是一种妥协。不过,最大的变化是,教育部门对于师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对于教育,变化最大的是大学教育。为了培养高端的人才,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大学至今都在做这样或那样的尝试。
陈:那你觉得这次教育问题在上热搜的原因是什么?
张:这个网上的分析已经非常全面了,还是因为公平问题。教育领域中的,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公平之争。
陈: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谁都有道理。
张:这个问题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就有。我觉得是争论不出什么结果。也基本上不可能达成共识。
···
“看了他们的节目,我有些感觉害怕。”赵雅道,“这坚定了以后我结婚不要孩子的决心。”
“这可不行。”王志远坚决的反对,“我们王家可不能无后。”
“切!”赵雅对着王志远犯了一下白眼,“我又没说嫁给你。”
“别这么说了,我会很伤心的。”王志远满脸的哀求与悲愤。
“考验期过去后在说。”
“能告诉我考验期结束的时间吗?”王志远满眼的期待。
“你猜!”赵雅调皮的一笑。
“不过,说真的。我感觉他们不只是在贩卖焦虑,还贩卖仇恨。”赵雅认真的说,“虽然我同意他们的很多观点。”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互联网传媒,就是一个贩卖仇恨与焦虑的地方。相比别主播,我觉得他们还算好的。”王志远满不在乎的说,“有争议才能有流量,有流量才会有钱赚。我倒是觉得,他们现在还是太克制了,他们一定有爆论没有说。”
“我是说,与他们合作可能会有一些风险。”赵雅满脸凝重的说,“你没发现吗?那个强国,他的言论是反资本的。我感觉他对富人的仇视。”
“哼!”王志远满脸的不屑,“谁不仇恨那些富人,谁又不想成为富人呢?以我的经验看,他们有做节目发财的潜质。等以后发了才,他们也变成了有钱人。那时,他们一定会成为他们曾经最讨厌人的样子。”
“说的对,谁不喜欢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