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局长的这一纸阴间来信,再次让我们几个毛骨悚然。
“这胡局长,要是活着就弃暗投明,该有多好。这才是一把专业好手。”老粟感慨。
“他要是活着,那就还是咱们的对头,根本就不会发出这些信来。”我说,“老粟,你就是一专业人才,蔡老师又在这里,必是已经有了大量信息,你们大体应该知道,胡局长说的那人,是谁了吧?可否揭示一二?”
老粟瞪眼:“我知道?我知道的话,还用得着坐这里听这胡局长的阴森森的阴间投诉?”
蔡老师缓缓道:“胡局长小心谨慎,只指望用不着这些阴间来信。他没料到,会有‘钉子’这样的人物,地点又是地铁站里,时间又是一大早——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抓到‘钉子’,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其幕后主使者。”老奇说。
“英国警察已经通知了国际刑警组织,对‘钉子’展开全面通缉。”蔡老师通报道。
“难找,”我说,“就英伦三岛,中国餐馆外卖店一两万家,好些都是在乡下,楼上住人,楼下厨房干活儿,猫个人,三年五载可以不出门。”
蔡老师点头道:“英国警察知道这条藏人路数,已经发下通知,要各地警察,注意华人餐馆外卖店以及居住聚集点。”
“更大的力量,应该是在各个海陆空路口,”老粟显出专业分析能力,“兔子在窝里猫不住了,一窜出来,正好落在网里。”
老奇没那么乐观:“‘钉子’要一整容,把颗鲜亮的脑袋整成一生锈的歪钉子头,有合法证件——当然是改了名的——躲到哪间乡下中国餐馆,查?这辈子都不会有什么麻烦。”
“唔,这也是可能的,”蔡老师说,“全世界都一样,好多陈年积案,都破不了,最终搁在那里了。不过,‘钉子’就是找不到了,也不会根本影响我们的行动。他毕竟只是出手杀了胡局长,之前的所有线索,其实都和‘钉子’没关系。”
小清关心的,比我们要集中一些:“胡局长,他还会写信来吗?他是害死我爸的人中的一个,他会说明那,那件事的过程?还是——”
我轻轻提醒她:“小清,胡局长已经死了。这些信,是他在世的时候写的。”
小清微微低头:“他已经写好的信呢?还没完吧?下一次,是不是就会说明当时的经过?”
我们几个都一怔,是啊,胡局长的信,明显还没写完。他就像一个报纸连载小说作家,用一个个大小悬念,牵挂着读者的心,引人沿着他的故事脉络,步步前进,步步深入,欲罢不能。
蔡老师说:“胡局长布下的后手,都和他最初信中所说,关联着他的家人的利益,关联着他的在海外读书的女儿的冷暖安危。只要我们这一方——当然是国内的有权机构——对他的死后利益不再产生根本的威胁,后面信就会不断地来——我同意小粟说的,像胡局长这样的水平,本来可以成为公安战线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的一流侦探,可惜为钱财所驱使,以致到现在仍然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