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宝藏之谜(七)
书名:明教神探 作者:施云南 本章字数:2160字 发布时间:2023-04-10

“怎么?你们已经做过实验了?”任劫诧异地问:“挖地是什么意思?”他突然发现,光圈内的地面似乎泥土比较松散,仿佛被人挖过一般。

身后的工作人员此时拿着铲子挖了起来。掘地三尺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小巧的石箱子。不,准确地说是一个石头盖子,掀开后,里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

“明教宝藏,一直都好好地埋藏在摩尼光佛的脚底下,他每天都看着它。讽刺吧。范瑶在这里调查过很多次,却始终没有想到挖下去看看。”他对任劫、杨凡说:“走吧,我们下去看看。”

往下走了十多米后,他们来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甬道,通向大山深处的某个洞穴。等钻出来后,果然别有天地。这是一个天然洞穴,里面放置着无数陶罐,每一个陶罐旁都有一个石碑。最中间有一个石桌,上面也放着一个陶罐,桌面上似乎还放着几本书。

两人走了过去,看到桌面上放着的是摩尼七经。扬鼎天命令手下的历史研究员:“小心点,将书带回去,看看里面的内容有什么古怪。当年正值天照国侵略之时,明教末代教主张郁青认贼作父,想要将明教宝藏交给天照人。于是,当年的杨笑和范瑶就合谋设计,让张郁青溺死在听月楼中。范瑶害怕天照人纠缠不休,于是就将真正的摩尼七经收入这里,保存起来,以待后人取之。”

任劫指着旁边的石碑说:“这写的是什么内容啊?这不是汉字啊。”

“这是波斯文。”一名历史研究员蹲下身子,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然后站起身,将内容翻译了出来。

“在这里立碑的人是呼禄,明教初代教主入主中原后的第二十七代传人。明教遭受了不白之冤,无法延续下去,故此在这里设立祭坛,祭祀后任教主。只是,前代教主的骨灰和功德碑,无法搬运到此,导致他们的丰功伟绩无法彰于日月,这是余的罪过。余在此简要记录下明教入主中原的经过。汉地明教的第一任教主,善操纵日月之光。光者,直行纵横天下也,无所凭依也。入镜则反,入水则折。反照之光与入照之光乃孪生兄弟也。水媒不同,折数亦有不同也。”

“等等!”扬鼎天打断了研究员的话:“这,这一段,是在说光的基本定律吗?‘直行纵横天下’,说的是光直线传播定律。‘无所凭依’,指的是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后面的几句,分别说的是光能反射,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光能折射,要根据折射率来计算!”

历史研究员继续翻译下去:“初代教主深以为傲,然则,入主中原后,遇墨家传人,方知有墨子者,自创小孔成像之术,未知早多少年矣。思忖再三,决定停留中原,学习天地奥义,以图光明之事。明教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造福于黎民。余任教主后,探得异宝,能超山填海,不依常物之理,乃藏之深洞,希冀后世能人探之。然朝廷得知,唐武宗命教主交出宝物,余不允,唐武宗遂命灭佛。明教大难临头。余得教众拼死相助,逃到此地,借日月之光,建草庵一座,收藏异宝,以待光明盛世。”

听到这里,任劫不由得感叹:“没想到,明教竟然是以科技治教的,更没想到,它那么早就和墨家有接触了。只可惜,在当代,明教和墨家后人竟然兵刃相接,导致墨家几乎灭亡。”他又看向了周围其他的石碑,说:“这些都是历代教主的功德碑吗?我们看看,他们都发明了一些什么吧。”

后面的石碑就容易阅读多了,因为它们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不过,文辞拗口,字迹模糊,所以他们还是让历史研究员代劳。

历史研究员随意挑选了几块石碑,念了起来。

“这块碑上主要写的是,力是天地万物运动的根本,如果没有力的话,万物就会停滞不前,又或者永远前进。但是,我们一般只能看到物体停滞下来,却看不到它永远前进,这大概是因为,天地之间,有恒有之力作用。呼吸之气,是有力的。脚下之地,也是有力的……”

这位明教教主竟然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直线运动状态。他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他还似乎发现了空气的浮力和地面的摩擦力。

“这块碑上介绍了一位女教主,她姓黄。她走遍了天南海北,拜访了黎人,还研发了一种搅车,能快速脱棉籽。她创造了错纱配色的技巧,能织出如天衣般五彩绚烂的布料。”

任劫不由得想到:这写的莫不是黄道婆?虽然并没有提到名字,有待考证,但是,这也太巧了吧。

“这一个讲述了当时的教主是因为什么死的。他将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然后举着风筝,希望能借助火箭的推力,让自己飞起来。然而,试验并没有成功,教主也以身殉道。”

这讲的莫非是万户的故事吗?没有想到,他也是明教的人。

“这个上面记载的教主好像是清朝第一批留学生中的某个人,他深感西方科学昌明,而华夏则故步自封,于是,决定像当年初代教主来中原求学一样,他打算去西洋求学。可惜,就在他学成之后,打算归来报效国家的时候,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他命丧鱼腹。”

任劫不由得感慨:原来,先人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追寻德先生和赛先生,正是他们,成为了华夏之光。

他们走到了最后一个石碑前,那是明教末代教主张郁青的,“功德碑”三个字被改成了“耻辱碑”。上面记叙了张郁青希望能挖出宝藏,献给一个叫做青木的天照人。于是,杨笑和范瑶亲手将她杀死,水淹听月楼。但是,没有想到,依然有很多人崇拜张郁青,这些人跟着青木离开,去了天照国,创立了黑樱会。也有很多人没有离开,没有认贼作父,他们为了表示和明教末代教主之间的决裂,决定抛弃“明教”这个名字。他们觉得自己如同在深夜等待黎明的人,又因为他们认为新教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源头,所以决定借用它们的创世传说,给自己的新组织取名“七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教神探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