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面对她,他也会心烦,但更多的是愧疚和难受。
这样的她,叫他如何能够舍弃?
就凭她当年在最美如花的年纪不顾一切的嫁给一无所有如乞丐的他,就凭她这二十年来给自己养儿育女,虽然她养育得一直不太好,但那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错。要说错,作为丈夫和父亲,他错得更多更大,就算要负责,大头也应该由他来承担。
这么多年来,他所有的努力和奋斗,当然是为了自己,但是最主要的却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如果没有他们,他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又有什么意义?
专卖店还在装修的时候,科龙集团那边的家电产品便已经陆续运送过来,当装修完毕,紧接着就是产品入驻,然后选了个吉日开业。科龙集团还留下了几个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教授雄隆明怎样安装空调以及家电的后期维修,直到雄隆明建立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技术团队之后才回归集团公司。
雄隆明对于专卖店的生意其实是有所预测的,他相信自己的决定,更相信科龙集团领导层的长远目光,他知道专卖店的生意一定有得做有得赚,以后贤宁市也会和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一样,个体门店与公司企业遍地开花,争奇斗艳。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专卖店在第一年就纯赚了上百万元,可以说赚了个盘满钵盈。
只用了一年时间,雄隆明就从失业人员变成了百万富翁,连他自己一时间都震惊不已。九十年代后期的百万富翁,除了沿海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像贤宁这样的末线小城市并不多见,那是真正的有钱人,百万当时在很多人的眼中就已经是天文数字了。然而这还仅仅只是第一年所赚的,随着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条件日渐提高,购买能力和欲望的大幅度提升,可以预见以后的利润空间只会更大。
真正有了钱,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得宽裕起来,雄隆明便找关系在桂花路买了一块一亩多的地皮,然后又做了一栋五层楼的大房子,里里外外都装修得极为奢华。然后一家人就从浮山白沙子的房子搬到了新家里。新房子离区中心更近,更方便,离财校门口边的科龙家电专卖店也更近,不论是上下班还是生活都方便了许多。
当初眼看着他高楼塌了,而转眼间才不过一年时间,又眼看着他高楼再起,这样巨大的落差和转折,让所有认识雄隆明的人都看花了眼、都错愕不已。
曾经跟着他一起在电子产品售服务公司打拼的一些人,不禁在私底下感叹,雄总果然还是雄总,还是那样神一般的男人。
一时间,雄隆明三个字简直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放大和加快,贤宁市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工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终于不再只盯着家里的那几亩田地,无数的农村人涌进城市里打工挣钱做生意,如此往复循环,百业欣欣,百花齐放。
雄隆明所经营的科龙家电专卖店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家电产品的制造成本也越来越低,虽然价格也越来越低,但是利润却是越来越大,专卖店挣的钱也越来越多,雄隆明拥有的资本也越来越丰厚。
终于没有了之前那些年的紧迫感,可以松缓一口气了。
就在这时候,中柏利国雄约他去武汉见一个朋友,雄隆明知晓这是利国雄在为他牵桥搭线,便欣然答应了。他开车前往武汉之后,三人在酒店相聚,那位来自上海的朋友是搞投资的,什么都做,只要有利可图,而且为人颇为豪爽,与雄隆明颇为投缘,散席的时候双方互留了名片,相约下次再聚。
利国雄知道雄隆明晚上若无必要,必须要回家,大家也都要开车,就没有劝酒,也没有挽留,只是一顿饭下来,老兄弟俩聊得挺开心挺畅快。辞过利国雄和那位上海朋友,雄隆明连夜开车赶回贤宁,当车子开到贺胜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钟,那时候开私家车的人还很少,不是政府官员,就必定是有钱人,所以路上看不到几辆车,人就更别说了。
晚上吃的菜味道有些重,他有些渴了,便在路边停车,在一家还没打烊的小卖部里买了一瓶农夫三泉矿泉水,然后回到车里,一口喝去了一半,将矿泉水瓶随手塞进储物格里,又摸出一包黄鹤楼,抽出一支点燃,默默地抽着。
当一支烟抽完,灭掉烟蒂,随手仍在路上,他重新发动车子,继续往贤宁方向驶去,开了不到三百米,他看到路边有人伸手打招呼,微微蹙眉,但还是放缓了速度,在那人的身旁停下了车,随手打开车内的灯。
他没有急着打开车窗,深更半夜的,防人之心不可无。透过玻璃看着车外招手的人。不是一个,是两个。一个看起来四十几岁的模样,另一个看起来则有六七十岁了,看上去很像是一对父子。
老人左手半截袖子空荡荡的,随风摇摆,头发已经花白,身子也有些佝偻了,这时候的风很冷,他们看上去就像两颗野草,只是不管怎么摇摆,却坚决不肯倒下。
看到老人空荡的左臂,雄隆明微微一愣,某些深藏在脑海中的记忆猛地就翻腾了起来。不待他完全回溯过去,车窗已被那中年男子敲响,记忆暂时被打断了。
雄隆明没有多想,摇下车窗玻璃,看着车外两人问道:“有事吗?”
中年男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对不起,这位先生,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才拦下您的车的,冒昧的请问您是去贤宁的吗?”
雄隆明稍作犹豫,便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中年男人有些高兴,试探性的问道:“那先生您能不能顺带着我和老父回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