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严重多方联系,保定军校的一批教官,已同意前往李志行新筹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任教。
李志行此次来保定,除了给曹锟交“贡献金”,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见这些老师。
李志行竟然将“挖墙脚”挖到了母校?这么做不地道呀!
唉,其实此时的保定军校,早已风雨飘摇!
话说在1921年到1922年间,军校教员就纷纷开始离职。钱大钧、黄琪翔、何柱国、戴联玺、杨正治、赵巽、梁济、毛福恩等教员相继离开了保定军校。光去东北讲武堂的,就有20多个!其中就有何柱国、戴联玺、杨正治、赵巽、梁济等。
剩下没走的,也人心动摇。
中国最好的陆军学校,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唉,说来话长。
1920年直皖大战,皖系败北。投降直系的曲同丰第15师,被安置在正放暑假的保定军校校舍内。不料,因15师欠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强烈不满,以致发生兵变。曹锟调兵戡乱,校内一片混乱!
曹乘机抢走了军校的大炮16门、步枪2000多支、骡马300多匹。图书和仪器等教学设备也被洗劫一空。西边的两排校舍也被熊熊烈火焚毁。
于是,校方通知休假学生暂缓来校,军校暂时停办。
由于大佬们对军校的事漠不关心,这一停就停了一年。好不容易等到1921年10月开学,第二年又发生了直奉大战,保定是直系的大本营,军校人心惶惶,唯恐重蹈前次焚毁之祸,于是不得不宣布提前放假。学生和教官纷纷离校避难,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被严重干扰。
也就是说,因为战乱,保定军校蒙受重大打击,办学不断受到干扰。
再加上此时各地军阀开始自己办军校,如吴佩孚在洛阳大办军事教育班。曹锟在保定自己办军校,并将保定军校剩余的校舍划出一部分给自己的军校用。
大佬们没人再重视保定军校,致使军校经费困难。
据说保定军校正常经费是每年约48.4万元,基本相当于一个北洋陆军师的经费,但直系掌权后最大的缺点就是没钱,中央政府都不好维持,哪顾得上保定军校?于是,不但损失的教学用具无法补充,就连教师的薪水、学生的补贴也发不出来。
教员刘继光、任本昭,队长戴聪金和杨正泊4人联名要求发薪,但竟被时任校长的张鸿绪撤换。这一下惹怒了大家,又有60几名教员上书校长和陆军部军学司,正式要求发薪和撤换张鸿绪。
但张是曹锟的老同学,全然不惧,与教员们矛盾进一步激化,致使军校几十名教师离职,元气大伤。
及至1922年10月,第8任校长孙树林接任,长久的欠薪让教员人心涣散,学生们心也乱了,军校一片风雨飘摇。
所以,李志行此来,也不是单纯的“挖墙脚”,也有拯救大家的成分。
李志行回到旅馆,杜聿明、胡琏、关麟征、张钟麟、王旭、郭寄峤几人便来参见。其中王旭是本届汉堂送来学员的代表,郭寄峤则是本届“军事强学会”的会长。
李志行请几人坐下,问近况。
郭寄峤汇报“军事强学会”的运作情况,说“军事强学会”仍有一定号召力,但本届学员心乱,在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小团体,如什么“断金会”、“18省联盟”之类的,在学员中皆有一定影响。“军事强学会”的影响可以说在持续减弱。
讲到教学,王旭说现在训练都用老套筒,炮科要练习打炮,必须向张承斌的部队借大炮用。
杜聿明和胡琏也说:军校剩下的十几匹军马,瘦得简直比驴都不如!
李志行、乔修远、严重三人一声叹息。
随后,李志行向“军事强学会”赞助了1000元经费,说本届学员清苦,让郭以学会的名义多帮衬大家;又说现在面临毕业,若有仍未找到去处的学员,大可以联系王旭或杜聿明几人,到陕西来,他作为师兄不会亏待大家的。
乔修远提示郭寄峤,毕业前一定要请会员们到义春楼去美美吃一顿驴肉火烧,这是咱们“军事强学会”的传统!
郭一敬礼,笑着大声说“遵命!寄峤必不敢忘!”。
等到了晚上,李志行在长春园设宴,款待老师。李志行、乔修远、严重,一个上将两个中将,早早站在酒店门口迎接。
一会,一辆轿车缓缓停在饭店门口,严重亲自去打开车门,两名军官从轿车里下来。李志行和乔修远急忙敬礼,叫到“尹科长、安科长,学生李志行/乔修远向您问好!”
原来此二人正是保定军校的步兵科科长尹凤鸣,和骑兵科长安俊才!
两人笑着回礼。安俊才笑着说道“老尹,当初没想到吧?你这几个门生,一转眼都成了上将、中将了!”
尹凤鸣闻言笑着说“老安,难道正之他们几个不是你的学生?说这话肯定是羡慕我们步兵科了!可我听说你们骑兵科的学生也很出色!有好几个在正之手下,已经成了将军!”
李志行忙说“都是两位老师教导得好!没有两位老师教本领,我们这些学生,哪能上场杀敌呢?”
乔修远也说“就是!没有老师们通融,正之这家伙只怕连毕业都成问题!”
乔修远这话一说,大家都想了当您李志行因休假耽误了课程,上蹿下跳求补考的事情。大家纷纷哈哈大笑,一起走进酒店。
李志行将尹、安两位老师交由严重作陪,自己又和乔修远下楼迎接其他老师。
一会,只见七、八个人步行而至,为首的正是有保定军校“四梁八柱之一”之称的工科科长蔡玉标!相伴的有兵器教官苏章、张耀,辎重教官赵长卿、一等军医何则莹、蒙文教员色普征额、日文教官刘诚、德文教官刘桐年、以及一等兽医王仁爵、步兵排长祁广振。
李志行、乔修远急忙迎上去敬礼问好之后,问道“蔡老师,不是派车去接你们了,你们怎么自己走来了?”
蔡玉标笑笑说道“路又不远,坐什么汽车?倒是听说你的工兵还配了汽车,是不是真的?”
李志行笑着说“也不是都有,只是在师一级部队因为多了一些大型架桥设备,有汽车好运点。”
“哦?一会你给我好好说说!”
“哈!当然没问题!您先带着大家里面请!”
步兵排长祁广振走在最后,对着李志行和乔修远说“师兄,你俩可一个是上将,一个是中将,今天也对着我敬礼!哈哈哈!”
祁广振这家伙其实是6期步科的,是李志行和乔修远的师弟,也是“军事强学会”会员,是李、乔二人的粉丝,毕业后留校任了学生队官。
乔修远听完眼一瞪说“广振,瞧你那点出息!这么多年了,还是个上尉?赶快来我们这里,让正之给你个少校!”
祁广振一听惊喜地问道“师兄,乔师兄说的可是真的?”
李志行一听就骂道“妈的!你个祁广振!几天不见,连副会长的话都不信了?瑶圃揍他!”
乔修远一抬脚,祁广振马上蹿到老师堆里,做着鬼脸说到“哎!看你现在还敢揍我!”
乔修远摇摇头说道“看在老师们的面子上,今天先饶了你!”,大家哈哈大笑。
又等了一会,保定军校战术总教官张翼鹏、战术教官齐长增、孙德馨、地形教官李东铭、炮科教官李振邦、李元成、筑垒教官汪鼎城、马术教习刘泰开、工兵连连长孙秀岭、军乐教练孙占元等也纷纷乘车到了。
严重这工作做得扎实,连保定军校的军乐队也给挖来了!
大家一起走进饭店,欢聚一堂。
李志行让老师坐首席,大家一起谦让。最后,老师们推举蔡玉标坐首席,因为蔡资格最老,大家都敬重。
但蔡玉标却说“我看这个位子正之来坐最合适!我们虽然当过正之的老师,但也都是军人,所以应该遵守军中的规矩。正之是民族英雄,又是一方首脑,位居上将,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应该主动维护正之的威望。所以,这个位子我看还是由正之来坐。”
李志行一听连忙谦让,但拗不过大家,只好坐了主位,乔修远坐在一陪,严重则坐在二陪。
就他们仨,所以没有三陪,呵呵。
严重之前以向大家介绍过“西北陆军军官学校”的情况,但大家仍很好奇,所以等大家一坐下,就有人开始发问。
首先发问的是兵器教官苏章。他开口问道“听严重说军校要办个器械展览室,里面各国的步枪、机枪都会有,是真的吗?正之。”
李志行一听笑道,“苏老师,这种展览室其实我们现在在榆林就有,除了重炮、坦克、飞机,各国的枪械在里面基本都有展览。严重打算在西北军校再搞一个,我很支持!因为这些东西在军需那里都是现成的。您要急于看到那个展厅,改天让严重陪您去看。”
苏章一听,马上搓着手说“那感情好!”。同时欣喜的还有坐在他旁边的兵器教官张耀,也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
苏章一开口,大家纷纷提问,包括蔡玉标、尹凤鸣、安俊才在内。
当辎重教官赵长卿一听李志行竟给每个步兵旅配了30辆汽车时,惊讶地问道“那汽油怎么解决?买得到吗?养得起吗?”
乔修远笑着解释道“赵老师,陕西有油矿,能解决一部分,还需要买不少。这个配置其实是用于奇袭和应急的,并不是每个旅都有。不过,我最近正在和朴成功一起讨论如何组织战略辎重部队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组织和发展现有的辎重力量,完成战疫级别作战的问题。”
“啊!战略辎重部队?朴成功这小子倒是好运气,能研究最新的东西,还能指挥这么多辆汽车!”朴成功是赵长卿的得意门生,这会老师倒羡慕起学生来了。
李志行一听就笑着说“哈!赵老师,您要愿意,也到部队来,到时候还当朴成功这家伙的长官!”
赵长卿一听却马上摇头道“不了!我还是喜欢当老师。不过,正之,到时候我也要参与这项研究。”
严重这时就笑着说道“赵老师,其实咱们军校的宗旨就是开门办学!部队里的大部分军官都会到军校来讲课,讲自己的战斗经验。同时,军队里的大部分重要研究,也会在军校里讨论的。”
这下蔡玉标、尹凤鸣、安俊才、张翼鹏等纷纷点头,说这办法好!
一会,尹凤鸣又问:西北军校是不是要按德式的军事教育来办?因为先前严重介绍过:李志行已经聘请了十几个德国军官。
李志行笑着解释到“咱还按咱们保定军校的模式办,根据情况,稍加改革而已。至于那些德国军官,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国内没有饭吃,各位老师不要受他们影响。”
在李志行的军校里,除了一个苏联少校阿廖沙,又进了12位德国军官,都是托埃里希请来的。什么兵器、战术、工事等各科都有!其实,德式教育必然会成为主导。
但这并不矛盾,因为保定军校推行的也是德式教育。就算军校有不少教官是日本士官生,但其实日本陆军推行的也是德式教育,本就是同根相生。
最后大家讨论到军校的组织机构。这个基本和保定军校一样,大家的职位基本也都没有变化,严重担任教育长,这是李志行在军事会议上已经宣布过的,这个大家也都知道。
但校长谁来担任?这正是今天大家聚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李志行的提议,需要大家今天推举一些人出来,然后一起到北京去请一位大人物担任校长。
哦?此人是谁?竟值得大家兴师动众!
嘿嘿!此人可不简单!他就是保定军校第二任校长蒋方震!
原来蒋百里先生自当年当众开枪自杀被救起之后,先帮助蔡锷讨袁,后任总统府军事参议。再后来则离开了政界,著书立说。蒋百里先生兴趣广泛,他除了书写军事学说外,又毅然投入了新文化运动,成为了梁启超最得力的助手。
百里先生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此时他在文化方面已多有建树。其主编的《改造》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颇具影响力,仅次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百里先生还与郑振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最近又与徐志摩等人发起一个诗歌流派----新月派。
先生醉心文化,忙得不亦乐乎!
可李志行觉得,百里先生毕竟是民国著名的“三个半军事人才”之首,像这样的大才,怎能埋没?让一个这样的军事人才,天天去写诗,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于是,李志行便将主意打到了百里先生身上。但他和百里先生并无交情,便来保定“发动群众”。
这个主意大家一致同意!于是便推选蔡玉标、尹凤鸣、安俊才三人代表大家,随李志行往北京去见蒋百里。严重还拿出一张纸,让大家签了字,共同敦请百里先生出任西北军校校长。
第二天一早,蔡玉标、尹凤鸣、安俊才三人便随李志行一起去北京。
等到了北京蒋府,大家递了名片求见。
蒋百里此时正在家里与徐志摩谈论事情,忽然听有这么多人来访,不知何事?就让赶快请进来。话说徐志摩本是蒋百里的“小友”,蒋对其极其欣赏,所以时常前来。
此番见有这么多军官来访,徐志摩就要告辞。蒋却说“无妨,我已久不在官场,官场的事,自不再去管。估计他们此来,也就见见就走。等他们走后,我们继续谈论,你不必避让了。”
徐志摩便留了下来。
及至大家见到蒋方震,蒋便将徐志摩也介绍给大家。
徐志摩是个有名的诗人,大家自然有所闻,但这些人都是些军人,对诗歌并不在行,所以大家都点头致意,然后想着怎么向老校长开口,说西北军校的事。
不料众人尚未开口,只听得李志行忽然自顾自朗诵起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擦!这是什么情况,志行这家伙怎么忽然做起了诗!
正在大家瞠目结舌的时候,乔修远接着吟到: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蔡玉标、尹凤鸣、安俊才三人彻底懵逼了!目瞪口呆地看着李志行和乔修远这俩二货,心说这番见了百里先生,尚未来得及介绍,这两个家伙怎么就吟起诗来了!
尹凤鸣不愿自己的学生在蒋校长面前丢脸,就急忙脸红着说“校长,这是保定5期步科毕业的李志行,另外这位是他的同班同学乔修远!”
不料蒋方震却似没有听见,也开口吟道: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啊?这是什么情况!怎么连蒋校长也吟起诗来了!
大家更加懵逼!不料蒋方震在吟完之后很久,与李志行、乔修远一起,好久还停在这首诗的回味里……。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开口。
这时,一旁的徐志摩脸上微微泛红,咳嗽了一声,想说些自谦的话。因为这三人刚才吟诵的,正是他的那首《再别康桥》。
这时李志行才如梦初醒,急忙脸红着说“校长、志摩兄,还请见谅!我和瑶圃太喜欢这首《再别康桥》了!”
徐志摩一听,忙脸红着说“啊!啊!多谢两位将军欣赏!”
徐志摩一时间没搞清这两个年轻人是谁?但见这两人都穿着将军服,就慌忙道谢。
这时蒋百里忽然哈哈大笑,说道“哈哈哈!志摩的这首诗,我也非常喜欢!所以也禁不住吟唱!刚才听凤鸣介绍,你们二位,莫不是陕西督军李志行和西北边防军参谋长乔修远?”
李志行和乔修远急忙敬礼,说道“学生李志行/乔修远拜见校长!”
蒋方震笑笑摆手说“好了好了!你们二位都极其出色,我虽未直接当过你们的校长,但脸上也有光!你们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于是李志行便赶紧将想请蒋方震去当校长的事情说了一遍。为了增加效果,又讲了许多国家危亡的话,仿佛蒋不去他那里当校长,中国立时就要灭亡。
蒋听了李志行的话,不禁多看了他两眼,然后沉吟着说道“志行,既然你刚才讲了中国的危机,那么你对日本怎么看?”
“校长,学生认为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以中国目前的国力和士兵的素质,届时只怕就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在座的尹凤鸣三人一听这话,也立刻严肃起来。
蒋百里又问,“那你认为,这场战争什么时候会爆发?”
战争何事爆发?其实这个问题蒋百里也正在研究。他问出此言,是因为李志行方才的一些说法触动了他,所以他也忍不住一问。
李志行想了想,说“日本人最不愿意看到中国统一,中国统一之日,就是大战爆发之时!以当今局势看,也许十年,也许十五年。”
蒋百里听后不禁心头一震!接着问到“哦?那你觉得,中国现在最应该干什么?”
李志行回答到“上策是利用国际势力博弈,赶快实现统一!不过在实现统一的同时应该进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军工和经济。下策是立刻开始强兵,不顾一切发展军工。”
蒋方震一听笑了,他顿了顿接着问到“那么,还有没有中策呢?”
“中策是先取一地发展,强兵富民,提升中国的元气,以期届时可以与日本一战,不至于快速崩溃!”
这时尹凤鸣实在忍不住了,便插言问道“志行,日本真有这么强?”
乔修远接口回答到“尹老师,其实我们之前和日本人在东北打过一仗。评价是:以战力而言,日军对我们国内的部队,大约可以以一敌五。您想,日本国力现在是我们的数倍,一旦全面战争爆发,我们很可能快速崩溃!所以要马上开始强兵。”
蒋百里听后,看了看众人,然后严肃地说道“你们来看!”
然后,只见蒋百里展开一卷巨幅中国地图,打开后说到“志行说的很对!中日之间,未来必有一战!中国羸弱而又分裂,届时必然不敌,甚至有可能出现修远所说的快速崩溃!但是,中国最终一定不会败!
你们看,全面战争的第一阶段,将在我们的东方国境的重点地区展开。以日本的战力和推进速度,中国东部的平原地带很可能快速丢失。届时,这条线将是我们的战略防御线……。”
说着,蒋方震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
众人看时,这条线正是中国的地理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线!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的交界线。
“到时候这条线一定要守住!为战争赢得时间,而后进入持久战。日本疆土太小,国土资源有限,最终日本必败!”
李志行看着地图点点头:陕西正在这条线上,他的计划,就是要将陕西建成一个牢固的支点。
蒋百里看看李志行,又开口问道“志行,一旦中日开战,外蒙怎么办?”
李志行思考了一下,俯下身也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说“校长,一旦中日开战,我即沿此线防御,视情况进攻。”
李志行所画的线,正是沿大兴安岭自北而南,这是东北与外蒙的地理分界线。
蒋百里看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志行、修远,这条线的确可以防御,但你们还应该有战略纵深。因为如果此线失守,外蒙地广人稀,千里平原,十分难以抵抗。你们还应该考虑在这些地方构筑永备工事!”说完,蒋百里又伸手在阴山山脉沿线划了一道线。
而这条线竟然从外蒙、内蒙一直延续到了甘肃乃至新疆。
大家都看着地图陷入思考。
一会,李志行点了点头。
蒋百里又抬头看了看李志行,慢慢说道“志行,我知道你有矢志报国,但是外蒙位置十分特殊,外蒙现阶段的防守不在军事,而在于外交!这一点你明白吗?”
李志行抬头望向蒋方震,片刻后输掉“校长的意思,是外蒙的戏要唱成三国演义?”
蒋百里微笑着说“对!先稳住,待以后国力强了,再把他们赶出去!包括东北那边!”
然后蒋百里又望向大家,笑着说“总之,大家要坚信,中国必胜!”
众人都重重地点点头。
之后蒋百里便微笑着请大家坐下喝茶。
严重趁机又提起军校的事情,大家纷纷出言请蒋百里出山。严重拿出了大家的签字,表示蒋百里是众望所归。
蒋百里拿起签字看了看,却笑着说“我已离开军界多年,自然不会去当这个校长。不过,我倒觉得有一人十分合适!”
大家就惊讶地问是谁?
蒋百里笑笑,说“志行就十分合适!他在陕西做的事情,就很好!志行方才提了对日的上、中、下三策,其实哪个也不好实现。但志行却能将中策实践,就凭这点,就比我来当这个校长强!”
说完,又让徐志摩拿出笔来,竟直接在那张签字的纸上写到“我以为,李志行将军是唯一合适人选!蒋方震。”
众人十分惊讶,这是蒋方震第一次见李志行,竟然会评价如此之高!
李志行劝说,但蒋方震只是微笑摇头。大家一起帮腔,最终蒋方震无奈,但却只答应做军校的顾问,校长一职,仍坚持由李志行担任。
既然百里先生坚不肯受,李志行也是无奈!但他还想收点好处,于是眼珠一转,提出请大家到畅春园去吃葱烧海参。
蒋百里欣然答应,徐志摩亦被相邀同去。
酒席上,李志行、乔修远二人与徐志摩相谈甚欢,李志行提起了振兴陕西教育的宏伟蓝图,顺便邀请徐志摩去正在筹建的西北大学任教。
酒已喝酣,徐志摩稀里糊涂就答应了。
后来,蒋百里一谈起这事,就微笑着说“天不灭我中华呀!李志行这家伙是个人才!”
再后来,李志行就兼任了西北军校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