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高级参议局
书名:抗战之西北尘梦 作者:苏对月 本章字数:10263字 发布时间:2023-03-30

你说康有为千里迢迢,来给吴佩孚祝寿,不好好在洛阳再待几天,巴巴地要去陕西干什么?

原来康圣人本是改良派,一直秉持君主立宪的思想,前番与张勋一起搞复辟,康、张两人并称“文武双圣”。岂料复辟变成了闹剧,失败后张勋自然没人再称“武圣”,改去收房租了,而康有为仍各处游历讲学,宣扬他的思想。

此次洛阳之行,康本就有影响吴佩孚的意思,不惜将“武圣”的头衔安在吴的头上。

不料吴对君主立宪根本就没有兴趣,对其不冷不热。恰好李志行和乔修远这两个傻家伙在寿诞上出丑,被康有为看在眼里,而这两个年轻人,却掌握着国内有名的强大军队!

康圣人不禁灵机一动,似乎又看到了渺茫的希望,便决定西游,一者试探一下机会,二者他对曾为“周秦汉唐故京,数千年第一文化之区”的陕西想慕已久,加之秦地又有不少故旧门生,所以就对吴佩孚说自己想到陕西一游。

吴也希望他走,便让他随谭继伦一起找了李志行。

康有为名声太大,一路上,李志行、乔修远和谭继伦三人陪着康有为说话,对康很尊重,大家都口称“圣人”。而康也坦然受之,表情颇为倨傲。

只是康有为说一口广东话,谭继伦基本听不懂,只好“嗯嗯啊啊”地应对。后来康指示自己的助手张扶万专门给谭继伦翻译,谭完全像跟个外国人再打交道,跟不上节奏。

李志行和乔修远稍好一些,毕竟曾经在保定与一帮广东的小师弟打过交道,基本还可以交流。

随着交流的深入,康圣人对李志行渐生好感!原因是他的不少治国主张在李志行这里找到了认同。

例如康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并猛烈抨击了厘金,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

李志行表示同意,并介绍在陕蒙绥两省一区已经不收厘金了,并且他已下令谁敢收就严办谁!

康圣人听后,十分欣慰地捋了捋胡子,然后忽然又问效果怎么样?李志行答曰刚实施不久,还不好评判。

康立即告诉李志行“要坚持!”

李志行和乔修远二人都认真地点点头。

康圣人又讲减税。乔修远便介绍已经在陕蒙绥下令减免了三百多项税种……。

不料正在说着,康圣人却瞪大两只眼睛,透过水晶镜片严肃地盯住两人!

李志行、乔修远二人不知哪句话有问题,正不知所措间,康圣人忽然一拍桌子大喝了一声“靓仔!”

这句“靓仔!”把两位大少吓了一跳!心说康圣人这是怎么了?就算我长得帅,也不用这么一惊一乍的呀!

一看大家都惊讶地张着嘴巴,康圣人这才发现自己太激动了,便又坐下捋着胡须说道“咁犀利啦!”

张扶万一听,这才赶紧给大家翻译道“师傅是夸赞督军和参谋长很厉害!”

哦,康圣人原来是在夸赞自己!两位大少急忙自谦。

康圣人游历中外,学识广博,又谈起了宪政治国和民权思想。依据宪法治国和人生而平等这种观念,李、乔二人本就认同,便又探讨了一番,顺便赞扬了一通康圣人。

李、乔二人二人的表现让康圣人十分满意,在洛阳遇到的一些不舒心,此刻一扫而光,再看这两个年轻人的眼光,顿时亲切起来。

于是,康圣人便主动讲起了沿途的一些历史掌故,这个李志行不懂,倒是乔修远和圣人谈得津津有味,但李志行胜在是一个好听众,让康圣人谈得非常高兴。

忽然康圣人又谈起了铁路,讲兴商之首是修路!李志行就介绍除了现在脚下的这条铁路外,他已经开始筹划,并笑着说,他想让陕蒙绥每个县都通上铁路,让人民一出门就坐火车!

康圣人一听惊讶地问“那需要多少钱?陕西可有如此财力?”

李志行笑着说:钱不是问题!只是陕西现在没钱,以后有钱就修!

康圣人张着嘴巴,好一会,才搞清楚是李志行和他在开玩笑!也是莞尔,就说“你一个督军,也是一方大员,怎好跟我玩笑?”

李志行就说“我虽是督军,但能和圣人谈笑,亦足以留名千古!”

康圣人听后,哈哈大笑!

几人再谈,康圣人又提出了他的有一个观点----“保商”,就说保障商人的利益。

在这方面,李志行比康理论深厚地多!这下轮在李志行开始吹牛,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了很久。

康圣人真心赞赏,心里不禁佩服起来。

当然,其中也包括对李志行吹牛能力的赞誉!要知道,康圣人这几年也在苦练这门本事。

接下来康圣人又亮出他的另一个主张----权力制衡。这方面李志行见识也比康高深得多,深知此法在现时中国不可滥用,否则或有亡国之虞。

但李志行可不这么说,权力制衡本就是现下大家推崇的民主思想,谁反对谁就是独裁者!李志行才不会这么傻。

他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并讲了现下权力制衡的一些弊端和臆造的解决办法,引得康圣人思考了半晌,然后顺口说了句“志行兄高论!”

康有为此话一出,在座的人都愣了!圣人竟称李志行为“志行兄”!

康有为也马上发现了这点,略有尴尬,但他心思急转,觉得李志行和乔修远两人的确非比寻常,更坚定了他的拉拢之心!

便马上笑着说“李督军思想广博,令我也十分佩服!你和乔参谋长以后不要叫我“圣人”。那都是大家往我脸上贴金,我还是喜欢你们叫我先生!我以后就叫你们正之、瑶圃,可好?”

李志行和乔修远一听,立刻拱手说“多谢康先生高看!”

至此,在李志行面前,康圣人一只脚走下了神坛。

康圣人不惜降低身份,就是想拉拢李、乔二人。于是便借机谈起了“王道乐土”、“大清荣光”,准备推销他的君主立宪。

关于这方面,李志行完全没有感受,因为他一穿越来就在社会底层,并不觉得有什么“王道乐土”。至于“大清荣光”,因为清末的割地赔款,不禁让他总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所以就老实地说“康先生,我出生晚,年纪不大就是民国了,前清的事情,基本没多少印象。”

康有为点点头:这倒是实话。不过这个李督军一看就是个老实人!以后再设法感化罢。

乔修远对君主立宪也不赞同,但他祖上做过清朝的大官,所以与康一起快意地回忆“大清荣光”,让谈话不至于冷场。

火车到了陕西华阴县,康圣人要去游览华山。

此时的华山比不得日后,并无缆车可乘,听康圣人的样子,是要将华山的各精彩处都走一走,这恐怕不需要七八日也得五六日,李志行和乔修远都没有这么多时间,只好向康道了歉。倒也在华阴县住了一日,安排妥当,先回西安去了。

康圣人并不介意,李志行已从当地驻军抽了两个班,保护他的安全,并叮嘱华阴县地方多加照顾。

现在,康圣人有华阴县县长和张扶万亲自陪着,当地人民对他十分尊敬,所以就欣然自去登山。

……

却说李志行隔日回到西安,回到督府,只见门口有不少人聚集。段青赶紧汇报这些人是前来谋职的。这几天来了不少人求见,足以四五十个!不在这里的,也都留了名片,现下正住在城里各处。

李志行一听心中暗喜“莫不是我威名远扬,天下英雄纷纷前来投奔?”,进了督府,就赶快拿那些留下的名片看。

不料此时的求职,并不留简历,名片上也不写职称、职位之类的名头,净是些如“北海王元让”、“南涂李镜心”之类的东西,李志行翻来覆去看不出个所以然,索性就让段青通知这些人来见一见。

结果一见之下,不禁哑然,这些人哪里是什么“天下英雄”?分明是一些关系户!

谁的关系?大多是曹锟、吴佩孚的,还有曹锐、曹瑛的,也有一些与李志行有点关系的中央大员的,甚至还有李彦青的几个。

个个拿着介绍信,开口就向李志行要官做。

例如一个穿着绸缎衣服的大胖子,居然说他是曹老帅的族叔!这人看起来不过五十来岁,怎么会是曹锟的族叔?李志行吃惊不小。

这胖子一看李志行吃惊的样子,就不屑地说“怎么?你不信?不信自己看!”说罢就拿出一封举荐信,一手递给志行看。

李志行一看,还的确是曹锟的亲笔信,而信上也的确说,此人是他的族叔,让李志行看着照顾照顾。

我檫!曹老帅的族叔!李志行赶快让人给上香茶。

不过李志行很有疑问:既然是曹老帅的族叔,怎么没有被早点安排,反而拿着片子到陕西来了?话说曹老帅手下管的地方,哪个不比这里好?

李志行就试着问胖子以前的情况。

胖子满不在乎地说“以前老三安排我去造桥,结果桥塌了。后来又安排我在军营管仓库,结果着了火。”

李志行又问他,那您当初是怎么看官仓库和造桥的?

胖子说“啥?不知道!我根本没去看过。你说,既然我没去看过,这些事怎么能怪到我的头上是不是?”

李志行听后暗自咂舌:感情这位不但是个草包,而且脑子似乎有点问题!

李志行又试着问他想要当什么官?

胖子一听,就高兴地说“给我个道尹就行!”

李志行一听,惊讶得口中能塞个鸡蛋!

胖子一看,就说“怎么?不行?那就给我个县长,这是最低要求,不能再低了!”

县长是父母官呐!关系几十万人的民生呢!是政府最重要的基层组织!这李志行哪敢儿戏?

李志行只好赔笑说“那个……,您来的有些晚了。您说的那些职位,都有人了。”

“啥?一个官也没有了吗?那我这就回去,找老三继续给我想办法。”胖子起身就要走。

李志行一看,急忙将胖子拦住,笑着说道“您先别急着走呀!上面的那些职位虽然没了,但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轻轻松松的好职位。您看怎么样?”

胖子一听说“那感情好!难怪老三总是夸你!那你尽快安排,我先回旅店了,到时候派人告诉我。”说完摆摆手就走了,只留下李志行满脸的云彩。

呵呵,也不是啥云彩,苦笑罢了。

既然曹锟能亲自写信推荐,估计也是被搞得不耐烦但又无法推脱了。这种情况,如何敢让此人再回去?

接下来也净是些酒囊饭袋,口气大得不得了,不是要厅长就是要县长。

李志行面试了一个下午,直呼勤务兵拿个毛巾来,他要擦擦脸上的汗!并暗自庆幸李彦青早两年已经给他老爹谋了个县长职位。否则,这家伙要将他老爹介绍来,自己还真不知道怎么处理!

李彦青面子这么大?这是因为李彦青这家伙最近给李志行介绍了一笔上百万的大生意!李志行得承情。

啥生意这么大?

整整一万件皮大衣,外加5万袋洋面!这生意大不大?

真够大!不过是谁竟然要买1万件皮大衣?是要出口创汇吗?

不是!主顾其实是曹老帅,他买来送人的。皮大衣发给他手下的军官,洋面发给士兵。

因为自直系大佬李纯死后,曹锟总觉得李纯是被手下人干害死的,所以他现在对手下格外好。

不过,即使没李纯这事,曹老帅对手下也很不错。

咱接着说这些求职的人。

这些“酒囊饭袋”谈得李志行头痛。不过还好,有一个人缓解了李志行的头痛,甚至还让他觉得十分有趣!

却说这次进来一人,名叫钱生明,其人面容和善,目光坦诚,让李志行一见,就莫名地生出亲近感。

此人进来后,礼貌周全,一作揖说道“久闻督军大人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然后便递上荐贴。

李志行接过一看,却是曹锐推荐的,信中对此人赞誉很高!请李志行无论如何给安排个职位。

李志行便请这位钱生明坐下,谈论起来。

谈话间,其人不紧不慢,徐徐道来,说话十分熨帖,用词也十分诙谐有趣,让李志行觉得很舒服,刚才那些烦躁似乎忽然没有了。

李志行心中愉快,便问这位生明先生有何长处?寻思着给这位安排个合适的职位。

不料这位生明兄却说“报告督军,我其实没什么长处。只是因为仰慕督军所为,特地在曹四爷那里求了一封荐信,希望能成为督军的手下。”

这个答案倒是少见!之前见的那些人,无不将自己吹的五马长枪的。这位却是特别!

莫非,这位与曹锐有很深厚的关系?并不需要仰仗才学?

于是志行便又问他与曹四爷的关系。

不料这位笑笑说道“我其实与曹四爷没啥关系。不瞒督军您说,那封推荐信,其实是与曹四爷叉麻雀时,赢来的。”

李志行十分惊讶!就请细说。

原来,这位钱生明的确没啥背景,只不过,他喜欢玩!他先是在天津的妓院里结识了曹瑛,与曹瑛成了好朋友;后来又由曹瑛推荐,结识了曹锐。之后,就经常与曹氏兄弟一起吃喝玩乐。

不久前,他与曹锐打麻将,结果一晚上赢了曹锐3万多大洋!但不巧曹四爷那天身上并没有带那么多钱,便提出改天付。

不料这位钱生明却说:自己跟四爷打牌,也就是陪着四爷玩耍,图大家一乐罢了!什么钱不钱的,不需要!

曹锐虽与钱生明交往不久,但很喜欢钱的性情,也知道这位生明兄其实没什么财产,也没啥固定的收入,不给钱实在不好意思!便主动提出想着给钱生明安排个差事,让他有个固定来钱的地方。

但一时半会找不到什么好差,因为曹四爷手下关系户太多,肥差都有人占着。

此时这位钱生明便说:既然四爷有意厚爱,便请给我一封推荐信吧!他想去陕西玩玩。

这个不难!陕西的李志行虽然凶悍,但一向还给自己面子!

于是,曹锐便修书一封,将钱推荐到了陕西。钱临走时,曹氏兄弟还依依不舍,又送了1000大洋支票做旅费。

“哦,那生明兄为何一定要来陕西?要知道,有曹四爷推荐,中国之大,却几乎没有不能去的地方。”李志行又问道。

“哈,督军大人!您不知道,我这人就喜欢玩,这些年也一直走南闯北,到处游玩。不过这两年,我忽然想:也许跟着您玩,也许才最精彩!”钱生明笑着回答。

“哦?有趣!有趣!”闻听此言,李志行不禁也笑了。

与钱生明说话,让人心情放松。于是,李志行也不再问钱生明别的,两人便聊起了玩耍。

一聊之下,才发现钱生明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而且,妙就妙在,这些事情在他身上并不显得庸俗,经他一谈,简直妙趣横生!有如吴客之于楚太子谈《七发》,让人心旷神怡,简直有舒气解郁的疗效!

不知不觉,李志行竟然与钱生明谈了一个多时辰,其间丝毫不觉得疲倦。

最后李志行还想留饭,但想到门外还有很多面试者等着,就拱手说“生明兄真是个有趣的人!请先住下来,我一有时间,咱们再好好谈谈!”

钱生明微笑着说道“大人自忙!我选择了来,自然不会轻易走,我还是期待能在您手下,玩得更有趣些!”然后一拱手告辞。李志行一直送到门口。

等钱生明走后,李志行静下来思谋这个钱生明,不禁暗叹:这天地化人,真是各有不同!就如这钱生明,让人天生有一种亲近感。他一开口,不论说话真假,别人先自信了三分!虽然明明是求人,却没有半点求人的感觉!而且偏偏让人愿意给他办事。

这种人,一定要留下!

但这种人,也一定要小心!因为像钱生明这种人,就是拉拢腐化人的高手!

所以,关于这个钱生明安排什么职位?李志行尚无法决断。

钱生明的出现让李志行很意外。但李志行惊喜地发现:其实这求职的人里面,也还有人才!

比如说这个拿了李彦青介绍信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叫余兆祥,乃是北洋政府农商部的一个小职员,态度十分恭歉,甚至有点唯唯诺诺。李志行问他想干什么?余兆祥说他只求在李督军手下来做点事情,对职位没有太高要求。

李志行这会听惯了厅长、县长之类的要求,看着此人唯唯诺诺的样子,不免有些轻视。但一谈之下,却暗暗叫道:这下捡了个漏!

原来这个余兆祥在农商部虽是只是一个最末等的科员,却是个干实事的!

言谈中,余兆祥将中国历年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和金额,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包括各省的情况,并能说出历年为什么发生了增减。

在李志行的引导下,余兆祥还提出了自己对中国经济的想法,具体到哪些商品是中国最需要的,哪些产业是中国需要尽力发展的……等等。

李志行暗叹:此人的水平不比那些经济学家差呀!怎么只是个末等科员?

原来,这余兆祥确实有才,但却没有根基。

最初,余兆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农商部的一个官僚看中,得以进入农商部。但那名官僚招他进来,本就是为让他干活的,他一来,整个所里几十号人都歇了,活基本都成了他一个人干!

那名官僚让他干活,却并不曾给他提升的机会。原因是干活是干活,提升是提升,一码归一码。论起提升,所里哪个不比他有背景?哪个又不比他会来事?

所以,余兆祥勤勤恳恳一干就是五年,除了干活越来越出色之外,其他都在原地踏步。

等到了五年,好不容易跟上司混得差不多了,可以讲讲“苦劳”的时候,不料找他来的官僚忽然倒了台!这下与上司的关系又得重新开始。

而此后,上司们则开始走马灯一样的调换。这样的情况,哪有什么机会?

好在余兆祥是个能干的人,历任上司都看到了这点,并没有因他没有根基,就砸了他的饭碗。这样,余兆祥又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干了4年。

由于总不长进,老婆骂孩子怨,余兆祥在这世间唯一的放松,就是一个人偷偷躲到家门口的小店里,喝二两老白干。

于是,街坊们都知道余先生是个老实人,也是个可怜人。

一天,酒店的掌柜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去走李彦青的路子。话说关于李彦青的通天本事,以及极度的贪婪,早已在市井中广为流传。

酒壮怂人胆!于是,半生唯唯诺诺的余兆祥,终于雄起了一把!他悄悄偷走了婆娘的积蓄,总共181块大洋,又走亲访友,谎称自己遇到了一个升官的大机会,只是缺一点钱送礼,硬是凑够了300块大洋,然后找到了李彦青。

300块大洋就想在部里升官?笑话!被李彦青一顿啐。

不过很快,李彦青就眼珠一转:部里不行,别的地方难道不行么?300大洋虽少,苍蝇再小也是肉呀!于是李彦青便向余兆祥说起陕西,并将李志行吹嘘了一番,说什么李督军前途无量,而恰好又是他最好的朋友等等,余兆祥果然动心。

于是,李彦青就用他那狗爬一般的“书法”,换了300大洋。

李志行听了余兆祥这苦逼的经历,就站起来拍了拍余兆祥的肩膀,笑着说“兆祥兄,你这样的大才,在北京那个乌烟瘴气的地方,的确是浪费了。咱这里是干实事的,你来咱这里就来对了!

这样,你先在陕西实业厅干个科长,负责咱们总的经济分析,后面再看。还有,我在西安城送兆祥兄一个院子,你快回去将嫂夫人和孩子接来,咱西安城虽比不了北京,但以后也绝对不差!”

余兆祥一听,高兴地满脸通红,连连道谢,说“多谢大人!承蒙大人看得起,我这就去办!”

余兆祥非常高兴!以助于刚一走出李志行的办公室,就禁不住笑出声来。

李志行笑了笑,吩咐段青派人去帮余兆祥办安家的事。

李志行得余兆祥,算是捡了个漏,岂料后续还有收获!

这个收获是一名叫做周唐镜的人。这位周先生50开外,长着两撇八字胡,戴了一副眼镜,拿的是吴佩孚的亲笔信。吴在信上说这位方先生有才学,请李志行酌情任用。

周唐镜递上介绍信,然后第一句话就是:周某专奔督军大人而来!

李志行听后一愣,问道“哦?却是为何?”

这位周唐镜一昂首说道“督军大人七战七捷定漠北,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堂堂中华,北有苏俄威压,东被弹丸小国日本凌辱,而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等诸国从海上来,我中国当今的危局,哪一个有识之士不心如火焚?而督军英明神武,国内又有谁不知?所以,周某特奔督军大人而来!”

周唐镜慷慨陈词,马屁震天响。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李志行虽然稍有些脸红,却感觉舒服。于是立刻请周唐镜坐下,命上香茶。

周便坐下,微笑着品了一口茶。

待周唐镜坐定,李志行又问道“周先生,中国的危局大家都知道,但能挽救此危局者,普天之下,唯玉帅一人尔!玉帅对先生赞誉很好,先生为何不在玉帅账下,却舍近求远耶?”

周唐镜闻听,微微一笑说道“大人,您有所不知,我和玉帅并无交往,这封介绍信是我央求玉帅的一个大恩人,由此人请玉帅写的。”

李志行一听来了兴趣,就说“哦?玉帅的大恩人?说来听听。”

于是周唐镜便又喝了一口茶水,清清嗓子,开始讲自己的事情。

原来这位周先生,是一名老政客,从政时间比民国的历史还要长,不过没有当过什么大官,最大当到县政府帮办,也就是他目前在湖南的职位。

但他从政经历却异常复杂,从直隶小吏开始,竟然走了七八个省,只是没啥成就,当不了大官。不过这位周先生喜欢交朋友,从政十几年,几乎朋友遍天下,而玉帅的那位大恩人,正是他的朋友之一。

吴大帅的这位恩人,名叫郭旭栋。此人没什么名气,但却的确有大恩于吴佩孚,甚至可以说没有此人,就没有历史上的吴佩孚!

此话怎讲?您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吴佩孚乃是山东蓬莱人,小商之家出身。年轻时的吴佩孚学习很好,22岁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但却生不逢时,此时大清已摇摇欲坠,仕途难成。

恰好吴的新婚妻子王氏忽然染病撒手人寰,让伉俪情深的吴佩孚悲痛欲绝,一蹶不振。吴佩孚陷入丧妻之痛无法自拔,以至于抽起了鸦片,染上了毒瘾。

染上毒瘾的人,是没有尊严和理智可言的。一次,吴佩孚烟瘾犯了,仗着自己有个秀才头衔,想借用同乡翁姓豪绅的“雅座”一角,抽几口过过瘾。

但人家豪绅哪管你什么穷酸秀才?就赶吴出去,争吵之中,一脚将吴踢出包厢。

吴佩孚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个秀才!就不堪其辱,找来一伙朋友砸了烟馆,大闹翁府。

结果豪绅告了官,吴佩孚因此被官府通缉追捕,还因“行为不检,有辱斯文”,被革除了功名,从此断送了走科举升官发财的路。

吴只好逃离家乡,辗转加入了武卫军聂士诚部,当了一个普通士兵。

吴本是个读书人,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但当兵却不行。军训时,吴常常因动作不合格而被教官惩罚, 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等训练完成,被“委任”了个“戈什哈”了事。

“戈什哈”是干啥的?其实就是勤务兵,给长官端茶送水倒尿盆,其实就是佣人!

从大家交口赞誉的神童,到年纪轻轻高中秀才,然后从新婚丧妻,到染上毒瘾,再从没落秀才,变成破落户无赖,然后又丢了秀才的功名逃亡,最后又从大头兵沦落到给当官的当佣人!

这就是堂堂的吴玉帅前半段的人生!苦逼却又无奈。

一个好好的人,眼看就要这么完了!

但凡事福祸相依。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重启人生的机会。

一天,吴佩孚替担任聂士成“文案总教师”的郭旭栋送一份公文函件,发现郭用错了一个典故,顺口就嘟囔了出来。

不意这郭老夫子慧眼识真才,便和吴攀谈起来。

一谈之下,发现这个勤务兵见识不凡,更认定这是个难得的伟器!于是郭旭栋不仅和吴拜了把子,还对人说:“子玉日后前途无量,我等都得仰仗他。”

后来,郭拉关系走后门推荐吴到武备学堂做了士官生,使原本“濒死”的吴“起死回生”,开始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路,直至后面成为誉满中外的“吴大帅”!

吴佩孚是个十分义气的人,郭旭栋的大恩他些许也不敢忘记!所以,当周唐镜拿了郭旭栋的信来找吴大帅时,吴立刻接见!与周聊了几句后,就亲自写了推荐信。周临行时,吴还赠送了30块钱川资。

吴大帅早年竟然还发生过这种事情?!

八卦之火在李志行心中熊熊燃烧!他马上亲手给周唐镜添了茶水,与这位周老先生亲热地交谈起来。

一聊之下,别有洞天!李志行仿佛看见了另一个世界。因为周唐镜讲的,净是些民国政坛人士的辛秘!

例如周唐镜讲起了上海的倪氏家族,说这个家族不简单!

上海的倪氏家族?这个李志行听都没听过,有什么厉害的?不料周唐镜一通话后,李志行充满了惊讶和思考!

却说这个上海倪氏家族,家主名叫倪韫山,乃是英国新教“伦敦会”在中国最早的华人牧师之一,在1858年(咸丰8年)就入了教。却少有人知,名不见经传。

倪韫山没啥名气,但他有三个出色的女婿。

倪的大女婿名叫牛尚周,是中国首批赴美留学生,归国后当过江南制造总局帮办。二女婿温秉忠,是第二批留美幼童,归国后给慈禧太后当过教育顾问、干过北京海关总局局长。而三女婿日后最出名!他叫宋耀如,又被称作“宋查理”。

周唐镜说到此处,李志行还有些不以为然。因为周说倪韫山这三个女婿很出色,李志行竟然一个也没听过!

但再往下听,李志行才真正震惊了!

因为周唐镜说到了宋查理的后人。

原来,宋查理生了3个儿子和3个女儿,长子宋子文、次子宋子良、三子宋子安,3个女儿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其中,宋庆龄正是孙中山的夫人!

“啊!原来是他们!”李志行大叫起来。

周唐镜笑道“正是,大人您觉得这个上海倪家是不是了不起呢?”

“啊!的确了不起!仅凭这几个女婿,就能称的上是世家!”李志行说道。

李志行这话有语病,因为世家是需要传承的。但李志行也没说错,倪家的确可以称为世家,因为倪韫山的夫人徐夫人,据说是明代科学家、礼部尚书徐光启的后代。而倪韫山本人,据说也是徐家人,只是由于特殊的原因才改了姓。

徐家的兴盛,此时已经延续了两个朝代,而且后来也未衰落。现在上海有名的金融中心徐家汇,其实就是得名于徐家。

听完这个故事,李志行陷入了沉思。

周唐镜有自己的局限,有些事情并不理解,但李志行眼界超绝,他总觉得,这其实是一个中国传统家族和国外势力联合,以及寻找代理人的故事。牛尚周和温秉忠是两个基因优异、前程远大的凤凰男,而宋查理则是对冲押注。

宋查理从一个经商兼做走私的小留美华人,成长为“民国第一老丈人”,他初期的资金和人脉,几乎都来自于其妻子倪桂珍家族。

而倪家及他背后的势力,终于通过巧妙地布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志行沉思片刻,便笑着说“周先生,以你这样的才能,在玉帅手下谋个优差,只怕也并非难事。”

他旧话重提,还是想搞明白周唐镜是不是吴大帅有意派来的。

周唐镜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不瞒大人您说,我呢,第一是仰慕大人,第二是因为早年与白坚武秘书长有些不睦……”

周唐镜的话说的让人无从考证,但李志行略一思索,就开口问道“那周先生想要个什么职位?”

不料周唐镜说道“周某没有什么大能耐,但却可以帮大人解决眼下这个烦恼。我想这么多人拿了介绍信来要官做,大人一定是不耐烦的。”

李志行笑了笑,无奈地说“正是!”

周唐镜又说,“大人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完全无用,他们能来找您,就说明有关系,而我们以后也可以使用这些关系,所以……”

李志行一点就开,马上说“哈,所以,我可以找个地方把他们先安顿下来!”

周唐镜笑着说“对!大人不妨成立一个秘书处,不才愿意担当这个处的处长,平时为大人办些如祝寿吊唁,发电致意之类的杂事,好让大人不至于因这些小事烦心。”

李志行一听大喜,马上说道“不!不叫秘书处,就叫“高级参议局”,进来都叫“高级参议”,就请周先生来做这个局长!”

周唐镜一听马上说“大人高明!就用这个名字!我这就去说服外面这些人。”

随后,除了余兆祥外,这几十号人都进了“高级参议局”,连同那个喜欢玩的钱生明,给了他个副局长。

钱特意来写,笑着说:我想得的,正是这样的职位!

谢过李志行后,钱生明便去喝花酒了。因为这几日间,他已和很多求职的人成为好友,喝过花酒,正好打牌,赢赢这些人的大洋。

这个“高级参议局”平常就没啥事干,你想逛就逛,想玩就玩,不用坐班,薪水照发。个别时候,如某个大人物家公子做寿、或哪位督军又添了一房姨太太,经局长周唐镜斟酌后,将派你作为李督军的代表前往。而这些事情,多半你自己也必须去,因为那位大人物其实正是你的亲戚。

这位置感情好!曹老帅的那位族叔也十分满意,因为他还当了参议局的副局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抗战之西北尘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