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岛之死
书名:2079 作者:沧海观山 本章字数:3158字 发布时间:2021-02-03

47小时前,一枚宇宙神-阿金纳H2型核动力火箭,从北美大陆东海岸卡纳维拉尔角37号土星发射场,发射升空。三小时后,西方联盟航天中心,才向国际航天局通报了本次发射任务,宣称本次发射的是火星探测器,将为火星未来移民进行探测。为了避免误判,即使在冷战中,东西方联盟早有约定,在发射太空飞行器前,必须向国际航天局进行提前通报。西方联盟的这次发射显然违反了规定。

    宇宙神-阿金纳H2型核动力火箭发射后,西方联盟的两个海外监测站便开始了轨道跟踪。

    波多黎各的马亚圭斯启动了MOD-8。南非的比勒陀利亚,通信站巨大的TLM-39天线也开始启动跟踪,两个监测站实时将火箭数据传输给北美大陆休斯敦航天中心。这对缺乏太空监测站的西方联盟至关重要。

    东方联盟的太空站和天基系统,也全程跟踪监测了这枚火箭的发射。相比地面监测站,太空的观测更为精确。

宇宙神-阿金纳H2型核动力火箭的第三级分离后,火箭端头舱罩打开,向深空送出了一个硕大的探测器。探测器继续以高速向火星轨道飞去。但在接近地球和火星轨道交会点前,探测器上的离子发动机再度点火,探测器突然变轨,向土星轨道飞去,探测器的目的地似乎并不是火星。

 

     第一个发现大岛前一郎尸体的是一名深夜从酒吧回家的应召女郎山本洋子,洋子从德川康路经过时,险些被地上的东西绊倒,有些醉意的她以为是随手丢在路中的垃圾袋。便摸了一下,手上似乎沾有液体,借着微弱的街灯,她才看清楚,手上是血迹,那是一具脸部朝下趴在地上的尸体。在警署里,洋子惊魂未定的对警察描述着发现的经过。

    大岛前一郎,日本小行星太空探索负责人,新日本科技发展署首

席科学家,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被发现在东京的寓所旁,从28层高空坠落至路边而死。对于死亡原因,目前结论是疑似自杀。该寓所是浅草区的高级酒店式服务公寓,是东京大学研究所专门为大岛租用的,距离东京大学实验室不远,便于教授工作后及时得到良好的休息,由大岛一人居住,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远在京都,并没有家人陪伴在身旁。刑警从大岛寓所里除了搜查到一些抗抑郁的药物,再无其他可疑之处。刑警据此推测,大岛可能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而选择了自杀。

大岛前一郎的意外死亡,使HRASOC中心反物质计划专案组的计划和进度,因此受到相当影响。对日本小行星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也是重大的损失。

HRASOC中心,征询了黑川纪昌的意见,新日本科技发展署也委派了另一名反物质研究专家宫本熙川,接替了大岛前一郎的工作,反物质计划专案组的研究似乎重新走上正轨。但不久,便有一种奇怪的言论,在HRASOC中心西方联盟国家的科学家中蔓延。

“他们认为大岛前一郎可能是被谋杀的,东方联盟控制下的HRASOC中心似乎不希望他的研究,对已经成型的方案产生威胁。”鉴于研究工作进度的动摇,法国专家安德鲁•特纳托找到余大维,说出了这些人的疑虑和谣传。

   “大岛前一郎决不是一个会自杀的人,他是有生活热情的人,他对自己的研究就像对自己孩子的热爱,自杀,这决不可能”安德鲁•特纳托摇着头,坚定地说。

“也许,大岛前一郎的死,可能并不简单。在真相没有出现之前,一切都有可能,但请相信我,请相信我们”余大维正视着安德鲁•特纳托的目光,他知道,西方的舆论可以随时颠倒黑白,这时只有自信和坚定才是最基本的砝码。

“当然,当然,只是......只是我不相信这个结论” 安德鲁•特纳托喃喃自语,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复杂的情绪。

“为人类事业奋斗过的人,都不会白死,我们会要求和日本方面共同调查,一定会有结论的” 余大维更加坚定地说。

随后,东方联盟派出刑侦专家和日本警事厅对大岛前一郎的死,再次进行了联合调查。

黑川纪昌也对大岛前一郎的死,也表示过怀疑,但这种怀疑的指向并不是东方联盟,他觉得包围在HRASOC中心西方联盟国家的科学家周围的氛围,并不健康。他认为这里面或多或少有西方联盟的影子。知觉告诉他,既然联合国对月球事件的调查,都能掺和进来乌七八糟的东西,HRASOC中心这样宏大的国际合作行动也就会必然面对更复杂而危险的算计。担任了联合国职务的管理事务,让黑川清楚地看到比那些宇宙天体更复杂的是人心。在国际科学研究和行动背后,是国际政治势力和两种能量的较量,这种斗争的残酷往往出乎普通民众和科学家们朴素的想象。

大岛前一郎的死,也让黑川纪昌突然想起另外一件蹊跷的事。一年前,东京大学实验室发生一起失窃案。珍贵的小行星“细丸”岩石标本连同探测数据存储器全部丢失,让当时负责安全的科长进了监狱。失窃案至今没有破案。冷战中,这些东西在黑市上还不如粮食值钱,而且日本与东西方联盟都有深度航天科技合作,小行星数据资料并不是绝密信息,谁会偷窃这些样本和资料呢?

而负责日本的“太郎”号探测器及这次日本小行星太空探索行动的,正是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大岛前一郎。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日本的“太郎”号探测器曾于2053年5月升空,2055年12月曾在距地球约9000万公里的“细丸”小行星两次着陆,协同探测器在“细丸”表面成功采集了小行星岩石钻探石质样本,同时拍摄了大量照片。

  “细丸”小行星外形呈椭圆状,长轴约240米,短轴约210米。

  “细丸”小行星的表面覆盖着沙石和无数小岩石,其内部90%是岩石,结构致密。对此,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研究人员猜测说,  

  “细丸”小行星可能是两颗较大的岩石小行星撞击后而产生的。

  “细丸”表面的沙石分布较为规则,除了只有一些规则圆形的陨石坑,大部分区域呈现光滑的岩石表层,像一个硕大的马铃薯。

  “太郎”号从距离“细丸”39米的高度拍摄到小行星的清晰图像,并用激光、红外线等装置观测小行星表面情况。分析表明,“细丸”表面存在铜铁矿石和硅镁晶体岩块,与地球上经常发现的陨石成分有很大不同。

研究人员推算后发现,“细丸”小行星表面岩石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6克,小行星整体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1克,犹如用一整块花岗岩雕刻出来的石质保龄球。 科学家推测,“细丸”的“出生地”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带由46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为木星的重力影响,阻碍了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许多星子相互碰撞,并形成许多残骸和碎片,由大小岩石反复撞击、结合而形成的。

在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3万个小行星中,“细丸”小行星的尺寸虽然不小,具威胁性,但总体是温和的。它最近一次通过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轨道,还是在2008年,距离地球最近为650万公里。2080年,它还将与地球擦肩而过,不过这次的距离,根据计算可能在820万公里。

鉴于国家主权的限制,东方联盟派出刑侦专家和日本警事厅进行的联合调查,实际以日本警事厅为主。警事厅声明再次的搜查并没有发现更多的可疑之处。但东方联盟的刑侦专家们,却对报告里所记载的描述产生了一些疑问。警事厅刑警在户内没有发现一处完整的指纹,而且死者所吃的药瓶上也没有发现指纹,现场似乎被打扫得过于干净。这对于一个生活了超过17个月的居所,显然不太合理。

另外在背景调查时,发现德川康路街角能够拍摄到落地地点的摄像头,恰好在死者死亡一周前被损坏了。

警事厅对此的解释是:

一、死者出事当天早晨,物业服务人员按要求正常打扫了房间,毕竟是高级酒店服务公寓。

二、摄像头损坏,是因为那个街区正好处于轮换式维修区域。

一切都恰好发生,并且自然而然。

日本的“太郎”号探测器及这次日本小行星太空探索行动的投资主体,是新日本科技发展署。和黑川实验室一样,这也是由日本企业集团和西方联盟资本组织共同投资设立的机构。

东方联盟专家在新日本科技发展署股本结构中,却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线索,在19个出资股东中,赫利基金会排名第12,占股22%但其中有3个股东,持有30%股份,实际是替赫利基金会代持股份。这样赫利基金会实际总股比占到了52%,完全控制了新日本科技发展署。

作为热衷于资助外星人及不明飞行物研究的赫利基金会,为什么会对小行星探索感兴趣?难道那些一览无余的小行星,有什么外星遗迹吗?

这一切都使大岛前一郎的死更加扑朔迷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2079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