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炼神诀》之中,有一段记载极为详实:炼神之道,首要在于炼去后天以思虑行事的灵识,从而回归混沌的先天状态。
所谓“念动即为后天,念寂即为先天”。当念头一动,便踏入了后天之境。此时,炁会停滞在手臂,不再向上运行。
心火亦会随着念头涌起,混入炁中,致使气息变得躁动,极难降服,甚至会影响呼吸。在丹经里,呼吸被喻为“橐龠”,
犹如风箱一般,风助火势,使得内心愈发难以平静,身体也有随之摇晃的趋势。长此以往,便可能出现全身不由自主跳动、拳打脚踢的怪异状态。
有些人误以为这是功夫精进的表现,却不知在丹道中,此乃入魔之兆。
道家静功,第一步要求做到“身不动”。若连这一点都无法达成,便难以步入丹道正轨,之后才是对心静的要求。
在做功时,若能提早察觉身体有动的迹象,便可防微杜渐。此时,需进行自我调整,不可过于执着,先将意念放松。当身体欲动时,稍加控制。
或者尝试将心火引入丹田,让念头皆归中心,这便是熄灭心火的方法。只有心火熄灭,燥气才会自然降服。
因为心火不熄,真火便无法生出。而真火产生之处,即便有炁动现象,也是自然而然的,不会发展到难以控制、令人不知所措的地步。
“念寂即为先天”,意思是要摆脱外界声音的干扰,与外界喧嚣毫无关联,去读懂本我,清除内心的尘埃,超脱表象,
做到无妄念、无所住、无我执,去除对法的执着与愚痴,既不执着于空无,也不执着于实有。
如此,方能洞悉世间人情世故,内心不为之所乱,外界情感亦无法干扰。如此一来,八万四千种烦恼皆会消散,内心便能达到清静平和、从容自在且愉悦的状态。
“念动则神散”,欲望繁多,心神便会涣散;精力无法集中,意志就会消沉;意志消沉,思虑便难以通达。
这里的“散”,意为涣散、分散。“念寂则神凝”,即没有外界纷扰之声,处于寂静状态,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且认真。
“神凝则气聚”,实际上是说要保持精神的安谧清静,如此人的神气自然会平和,血脉也会流畅。
“气聚则精全”,这里的气指元气、真气,它是万物之本,是连接有形与无形的桥梁,是神与精之间的纽带。
正如“聚散氤氲成变化,即将元妙等闲论”所描述,无和有之间的生化过程依赖于真气的运动。
一旦掌握了这个运动过程,我们便成为了道中人。真气无所不在,它充盈于物质之中,也存在于物质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里。
只是我们常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掌握其中的玄机,不仅要在认识方法上有所更新,更要身体力行、历经磨难去实践。
当精生之时,会有满口生香、津液如泉涌的感觉,且甘甜如蜜,清爽似露。精生是还丹有望的征兆,否则就如同“犹将水火煮空铛”,徒劳无功。
精生的过程伴随着肾水的逆水行舟,它并非依靠识心的吸、提、捉、闭,也不依赖活子时的抽返,而是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中自动生成。
它之所以能作为修炼的“药”,就在于其自生的特性。
肾水(元精)居下却能上行,若非自行发动,皆是因得“道”之故。
道通过德得以彰显,因此没有无上的德,就不足以获取丹母。大药的修炼有难易之分,这其中既取决于自身,也与天意有关。
若不积累善行、广施阴德,动辄就会有群魔制造障碍。
对于常人而言,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体现。神藏于心中,其动则为神,无为之动是元神,有为之动是欲神。
在炼功时,首要任务是将欲神置于阴位(无为状态)。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这里所说的神,绝不是思虑的欲神。
而且,“可与元始相比肩”中的元始,是比喻其年代久远、根基深厚、德行完备。所以,劝人要探寻生命的本源之处,返本还元才是关键。
人在幼小时,所思所行没有分别。尤其是七岁之前的少儿,处于混蒙状态,其活动依赖大脑深层系统的支持。
人们期望返朴归真,从自己的童年状态中去寻找是可行之法。
尽管人的形体在衰老,但童年状态的记忆依然存在。这些存储在人体细胞中的年轻信号,不仅属于这一辈子,也是宇宙间众生年轻信息的共存。
因此,当存想(意守)自己七岁之前的童年时,实际上就是让自己进入年少时的混蒙状态,借此调动元性,发挥潜意识中积蓄的能量,
使其与体外高智慧的信号产生谐振,并通过谐振调出灵识。这便是每个修炼者从后天迈向先天,修炼出属于自己灵识的全过程。
而邹锦程当下的状态,就如同无名大仙封印胡儒圣渡劫期残魂这百年时间,已经搭建起了万丈高楼的雏形,可地基却不够稳固,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浓缩精华,稳固自身的根基。
胡儒圣渡劫期的残魂,就像是拥有一座大鱼塘,或者一间堆满小麦的大粮库。
人若想吃包子、馒头、面条、馄饨、水饺等食物,就必须有人将小麦磨成面粉。
当然,用机器加工比人工更快,这就如同拥有《炼神诀》,能够将属于胡儒圣的记忆全部磨灭,提炼出最纯净的灵魂。
而打磨好的面粉还需进一步加工,制成各种形状的包子、馒头、面条、馄饨、水饺等,这就好比借助《凝神诀》,将提炼出的最纯净灵魂凝聚在一起。
等这些食物蒸熟后,自己就可以享用,从美味的食物中获取营养,这就如同通过《养神诀》,将凝聚的灵识融入自己的肉身,如此才算是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灵识。
所以,邹锦程对那位无名大仙满怀感激。虽说以身相许不太现实,但下次见面,一定要与他结拜为兄弟,尊他为兄,自己甘当小弟。
不过,邹锦程也不清楚用《炼神诀》炼化胡儒圣渡劫期的这一丝残魂,到底能增加多少灵识。
这就好比粮仓里的小麦经过加工制成各种面食,到底能做出多少,又能增加多少营养,实在难以估量。
邹锦程这般推算下来,发现自己在风云宗的宗门考核中收获巨大。
不仅得到了《凝神诀》《炼神诀》,还有胡儒圣的残魄、无名扇,以及无名扇中记载的《基础炼器术》。
邹锦程环顾四周的玉石,突然想起龚阳观中孟宇龙的白玉雕像。
孟宇龙应该是吸收了大孟国百姓的念力,或者说是香火之力,以此来快速提升自己。
这家伙居然威胁到了家人的性命,自己怎会让他得逞?如今自己有了无名扇,定要将孟宇龙除掉。
不过,在前往京城之前,邹锦程还得完成邹术交代的事情,要传授他儿子邹仁潇功法。
就在邹锦程思索之际,突然察觉到死亡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道寒光直刺向他的咽喉,他瞬间感到喉咙一阵刺痛。
千钧一发之际,脑海中的无名扇瞬间出现在咽喉前进行格挡。
刹那间,眼前金光闪耀,“当啷”一声,金属撞击的声音响起。
“防御法器?”一个充满惊讶且带着不可思议的声音传来。
此时的邹锦程,全身冷汗淋漓,真切地体会到了死亡的临近,心脏怦怦直跳。
邹锦程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额头,随后又甩了甩手。
邹锦程恼羞成怒,七窍生烟地看向十米外的壮汉。
只见这壮汉三十多岁,粗壮的臂膀彰显出无穷的力量,浓浓的黑眉下,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脸上的胡子如同钢丝刷子一般。
这人是谁?
邹锦程从未见过。
他突然想起大殿内的两个雕像,难道是另外两名先天宗师?可仔细辨认后,又觉得不像。
那中年男子眼中满是仇恨,咬牙切齿地盯着邹锦程,不再犹豫,果断闪身逃离。